油甘子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目录 |
[编辑] 油甘子
界: 植物界 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金虎尾目 Malpighiales
科: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别名:油甘子、牛甘子、喉甘子、杨甘、回甘子等。古名庵摩勒、庵摩落迦及余甘。
[编辑] 形态特征:
落叶小乔木,高达10余米,核果类型。油甘子依地区和类型不同,花期和果实成熟时期有较大差异,花期有春天一次、春秋两次花和四季开花几种情况,花期1~1.5个月,着果率高。一般早熟品种7月果熟,中熟品种8~9月果熟,晚熟品种在10月果熟,二次开花的则在翌年2月陆续成熟,但集中成熟期多在冬季,大小年一般不明显。但目前加工的油甘子资源多 为品质低劣的野生品种,因而有必要加快人工栽培品种的推广工作,尤应以发展高产优质(大果、高维生素C、低酸、低可溶性单宁)、稳产型、早晚熟类型、外观色泽佳、适宜经营和加工的品种。
地理分布:
油甘子的分布区涵盖了东经70°~122°、北纬1°~29°的广大地域,包括印度、尼泊尔、中国。在我国境内,主要分布于东经98°~122 °、北纬18°~29°的地区,包括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台湾、四川及贵州等8省(区)。垂直分布高度为海拔80~2300米,水平分布的最北缘为川、滇、黔交界地区。云南油甘子集中分布于金沙江、南盘江、元江、澜沧江和怒江五大水系地区;贵州油甘子主要分布在其 西南部的贞丰、罗甸、普安、六枝、安龙及兴龙等14个县(市);四川油甘子主要分布于攀枝花、凉山及甘孜州地区;福建油甘子主要分布在 莆田、惠安、安溪、南安、泉州、同安和长泰等县(市);广东油甘子分布以普宁市、潮阳市为主;广西油甘子以西南和西北部为多。
[编辑] 生态习性
油甘子耐旱耐瘠,适应性强,在沙质壤土、土层浅薄瘦瘠的山顶或山腰均能正常生长,但以土层深厚的酸性赤红壤生长较好。油甘子喜光喜温,在幼龄期较耐荫,所以在疏林中生长良好。对低温很敏感,遇霜时容易落花落叶,甚至冻坏嫩枝芽,要求年均温18~20℃才能正常生 长发育,5℃以下常受冻害,年降水量要求1000毫米左右,海拔要求1700米以下。观察发现,油甘子在年均温20℃以下结果差,在20℃~25℃时生长最快,成年树可耐40℃高温,1月份平均温度不得低于5℃,故只适 合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栽培。其繁殖方法可采用种子育苗和嫁接繁殖(砧木可用同科的重阳木或乌桕播种苗),种子育苗2年可出圃栽植。一般定植后3年开始结果,盛产期每亩产量可达1500~2000公斤。
[编辑] 经济价值
油甘子的根、茎、叶、果都具有药用价值。根部含羽扇豆醇、食子酸、β-谷甾酸和油甘子酚;其茎含羽扇豆醇、鞣花酸及β-谷甾醇;叶中含有鞣质、山萘醇、葡萄糖甙、β-谷甾醇及羽扇豆醇等;枝条中含有皂甙和黄酮类物质;树皮中含有羽扇豆醇、鞣质、无色飞燕草素,均可提取药用原料。更为主要的是果实营养成分高,具有极好的保健功能和开发价值。我国油甘子果实维生素C含量一般在每百克300毫克以上,此柑橘高10倍至20倍,比苹果高60倍至134倍,按美国推荐的膳食标准,每天只要食用油甘子10克(大约1个果实)即可满足维生素C的要求。同时,果中还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所必须的全部8种氨基酸,还含有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锰、锌、铜、硒、铬等。因此,充分合理开发油甘子,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