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鲤属的1种。体长,略侧扁;须2对。下咽齿3行,呈臼齿形;背鳍基长大于体长的1/3,背鳍和臀鳍均具一带锯齿的粗壮硬刺;身体背部灰黑色,侧线的下方到腹部淡白色而成年鱼近金黄色,背、尾鳍基部微黑,雄鱼的尾鳍和臀鳍呈橙红色。


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的底层和水草丛生处。能耐寒、耐碱、耐缺氧,可在各种不良环境的水域中生存。在春季生殖后,转入肥育期,大量摄取食物,冬季游入深水底层越冬,入春后又转趋活跃。以底栖动物为主要食料,如螺蛳、蚌、蚬和昆虫的幼虫等,也食水草和丝状藻类。为暖温带鱼类。


在长江流域清明节开始产卵,4~6月是盛期;在东北地区,6月才开始产卵。产卵时要求水温在18~25℃,卵具粘性,常粘附在水草上或其他物体上发育。江河中的产卵场是在河湾湖汊水草丛生的地方。怀卵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长江流域2~2.5千克的雌鱼的怀卵量为20~30万粒。


鲤是中国分布最广泛的鱼类。因其生活力强,生长迅速,食料来源广,能在静水中繁殖,食用价值高,多脂,味鲜美,而成为中国最早的养殖对象。经过长期人工选择,已培育出许多养殖品种,如红鲤、团鲤、肉鲤、呆鲤、荷包鲤、芙蓉鲤、镜鲤、丰鲤等。


分布于亚洲东部大陆,中国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诸流域,以及台湾、海南省到朝鲜及日本。向西分布到兰州和川西一带。


原产于中国东部到朝鲜及日本,化石见于中新世。至少南宋前已引种到阿富汗,1150年十字军东征带到欧洲,以后逐渐移养和放流分布到欧洲各国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处,现为世界上最广泛养殖的鱼类。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