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的饲养技术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五、精养细喂
因选用的饲料、肥料不同,饲养方法不一。主要有:
1.有机肥料和豆浆混合饲养法。豆浆即黄豆用水浸泡后加水磨成的浆。黄豆浸泡的标准以两片子叶中间微凹为佳,这样出浆率高。一般水温25℃左右浸泡5—7小时即可磨浆。每次用1.5kg黄豆可磨成浆50kg,滤出豆渣后,立即泼洒,不可久放,以免沉淀。豆浆泼入池中,一部分被鱼苗摄食,而大部分则起到肥水作用。鱼苗下塘5天内,摄食能力弱。为延长豆浆颗粒在水中的逗留时间,提高豆浆利用率,泼浆应量少次多。每天需泼3—4次,每亩共需干黄豆3—4kg,浆要泼得“细如雾,匀如雨,全池泼到”。5天后,每天的黄豆数量可增加至5kg,上午8—9点,下午1—2点各泼一次,由此同时,根据水质及时追肥。肥水下塘5—7天后,一般每亩施腐熟粪肥100—150kg;鲢鳙鱼池待下塘后10—15天,再施肥一次。鱼苗下塘10天后(全长15mm左右),池水大型浮游动物剩余量不多,不能满足鱼苗生长需要。此时除了泼浆外(青、草鱼苗已大多在池边浅水处活动,故池边应多泼一些),需增投豆渣、豆饼糊或磨细的酒糟等。可将饲料堆放在离水面30厘米的浅滩处(俗称笃滩)。供鱼苗摄食。否则易得“跑马病”。每养一万尾夏花鱼种一般需黄豆5—8kg。
2.无机肥料饲养法。单用无机肥料饲养鱼苗,由于浮游动物繁殖量较少,效果不很理想。最好无机肥料和有机肥料配合使用。目前的经验是:施肥量按照每立方米1g氮和1g磷(P2O5)来计算,具体用量根据池塘水深、肥料含氮或磷的百分数换算;施用的原则是勤施、少施,一般每天一次,根据水质和天气情况灵活掌握。
六、分期注水
鱼苗初下塘时,因鱼体较小,池水不宜太深,50厘米左右即可。水浅则池水温度提高较快,有利于有机肥的分解和天然饵料的繁殖,也有利于鱼苗成长。同时水较浅则池水体积较小,豆浆和其它肥料的投放量可相应减少,节约了肥料和饲料用量。鱼苗经若干天饲养后,应根据鱼苗的生长和水质情况,适当加注新水,提高池塘水位,以增加水中含氧量,改善水质和增加鱼苗的活动空间,促使浮游生物繁殖和鱼苗生长。注水的多少和次数,应根据具体情况来掌握。一般鱼苗下塘后6—7天进行第一次注水,以后每隔4—5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20厘米至30厘米,最后加至最高水位。鱼苗饲养期间分期注水是提高鱼苗成长率和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七、加强日常管理
鱼苗管理人员要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每天巡塘3次,做到“三查”和“三勤”。即早上鱼苗是否浮头,勤捞蛙卵;午后查鱼苗活动情况,勤除池埂杂草;傍晚查鱼苗池水质,勤作记录,安排明天投饲、施肥、加水等工作。此外应随时注意消灭有害昆虫,经常检查有无鱼病,及时防治。
八、拉网锻炼
鱼苗经15—20天饲养,长到3厘米左右,体重增加了几十倍乃至一百多倍,它就要求有更大的活动范围,同时鱼苗的水质和营养条件已不能满足鱼种生长的要求。因此必须分塘稀养。此时正值夏季,故称夏花鱼种。
夏花鱼种在出塘前需进行2—3次拉网锻炼。使鱼苗在密集过程中,增加鱼体对缺氧的适应能力。使鱼体“老练”结实,经得起出塘分养,在运输过程中可避免产生大量粘液和粪便污染水质,提高运输成活率。此外拉网还可以除去敌害生物。
拉网锻炼须选择晴天进行,在上午鱼不浮头时拉网。拉网赶鱼的速度宜慢不宜快。否则容易伤鱼。在收拢网片时,不能使鱼种搭网。鱼进箱后,应立即洗箱一次,洗去塞住箱眼的粘液和污物。使箱内外水体充分得到交换,防止鱼在箱内因缺氧而发生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