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松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马蹄松是浙江省温州地区传统小吃,最早产于清雍正年间乐清白象地方,以形如蹄得名。

  特点

  它以面粉和红糖作皮,馅入糖心和咸肉丁红瓜丝,熟芝麻粉和桂花。边斜,五刀开口,用手下压露出糖心,贴在于200摄氏度高温火炭炉桶内壁,用明火焖烘,具有皮脆心软的特点。

  名称由来

  如果不讲明白,只照字面理解“马蹄松”三个字,外地人或许会以为这是一种植物,如松科的“马尾松”之堂哥或莎草科的“马蹄爽”之表妹。无疑,“马蹄松”一种是食品,而非植物。它是存活温州地区百年以上并深受市民青睐的美食糕点,确切地说,是一种用烤炉烘制形似马蹄但口感“松泛”的馒头类的派生或延伸。其名称在表达形式上等同于“马蹄爽”,即定语为象形,后缀为口感。

  马蹄松糕点历史

  在过去,在温州地区大街上隔百米即有饱点店的年代,“马蹄松”当属店堂内必不可少的糕点,它的价格与有馅料的大馒头一样,也是平头百姓在追求吃饱的同时也略想带些吃爽的食品之一。所不同的是它的外形颇显独特,金黄中又带几圈棕色,上面还撒了许多芝麻,像是温州烧饼的变形放大,但又没馅,仅几粒微小的肥肉夹杂其中。或像成团的酥饼,却又缺少那种附着油腻的香脆。“马蹄松”不很甜,只体现如今流行广告语中那种“有点甜”的感觉。而在旧时,有些讲究名气的饱点店里制作出来的“马蹄松”,其甜味中还略带一丁点儿咸,那是咸肥肉渗透的缘故,但比温州烧饼要淡味些,嘴里头一嚼,倒是别有一番香味。

  事实上,当平头百姓不再以吃饱为生活追求目标的时候,包括马蹄松在内的一系列传统的地方饱点食品便开始走入了仅为老市民所喜欢的窄门冷巷,这倒不是说师傅们做不出来,实是从外省各个地域冲杀过来的其它饱点食品太多了,五花八门的,做得小巧而精致,且无论包装也好,广告宣传也罢,都有点强龙硬压地头蛇的势头,直挤得“马蹄松”类的地方传统食品透不气来。想想也是,像“马蹄松”这种体态丰满的糕点,在当今时尚引领美食的潮流中,确实缺乏“小资”的诱人气息,以苗条为荣的少女们即使肚子再饿,也会将它排斥在视线之外。因此,它的命运也就跟城里头那些老建筑一样,躲闪在闹市的某个角落处,去勾起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市民们的童年回忆。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