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藻属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马尾藻属(Sargassum)
门:褐藻门
目:墨角藻目
科:墨角藻科的1属
分布:广泛分布于暖水和温水海域,特别是印度—西太平洋和澳大利亚。盛产于广东、广西沿海,尤其是海南岛、硇洲岛和涠洲岛。生长在低潮带石沼中或潮下带2~3米水深处的岩石上。
形态:藻体多年生,可区分为固着器、主干、分枝和藻叶几部分。固着器有盘状、圆锥状、假根状等。主干圆柱状,长短不一,向四周辐射分枝;分枝扁平或圆柱形。藻叶扁平,多数具有叶脉和毛窝。气囊单生,圆形,倒卵形或长圆形。雌雄同托或不同托、同株或异株。生殖托扁平,圆锥形或纺锤形。每个卵囊产生1个卵,每个精子囊产生64个精子。气囊和生殖托都着生在叶腋间。
马尾藻亦称湾藻(gulfweed)、岩藻(rockweed)或海冬青(sea holly)。
褐藻的一属,150种。适应於热带环境,大多自由漂浮,也有许多种附著於岸边岩石。马尾藻海即因海面布满以漂浮马尾藻(S. natans)为主的褐藻而得名。马尾藻的叶状体高度分枝,具有中空的浆果状气囊,拟叶体叶片状,边缘锯齿状,故又称海冬青。多行有性生殖,漂浮马尾藻只行裂殖。马尾藻在纽西兰用作肥料,在日本则用作汤和酱油的配料。
种类:现有250种,大多数为暖水性种类中国是马尾藻主要产地之一,有60种。  
中国常见的有:
①海蒿子,主要产于黄渤海沿岸。主枝和分枝圆柱形,其上长有刺状突起,尤其是幼枝特别明显,下部藻叶明显反曲。
②羊栖菜,主要产于福建和广东东部沿海,藻体肥厚肉质,藻叶通常为棒状,长匙形或线形,边缘具锯齿或缺刻,有时叶的顶端膨大形成囊状。是重要的中药材,也可食用。
③鼠尾藻,中国沿海都有生长,主干较短3~5毫米长,常常密生鳞片状小叶,或留下叶痕。枝上有纵向沟纹,沟纹常自叶的基部向下。
④匍枝马尾藻,主要产于海南岛。主干圆柱形,表面具有瘤状突起,顶生数条向下具有分枝的匍匐枝,主枝和分枝上密生小刺。
本属的种类是提取褐藻胶等重要的工业原料,羊栖菜可药用和食用。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