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木莲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拉丁名 Manglietia aromatica Dandy

中文名 香木莲

拉丁科名 Magnoliaceae

中文科名 木兰科

保护级别 2

分布 云南(西畴、马关、广南)、广西(龙州、那坡)

现状 濒危种。香木莲的材质好,是当地群众所喜爱的建筑木材。近年来森林破坏严重,原产地广西百色的香木莲已被砍绝,现存植株仅零星分布于云南及广西的局限地区。西畴县法斗乡猛后村有一株大树(高30余米,胸径1.4米),群众称为“龙树”被保存下来。林中幼苗、幼树稀见,如不从速抢救,将有绝灭的危险。

海拔下限(米) 800

海拔上限(米) 1550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可达1.4米;树皮灰色,光滑;新枝淡绿色,除芽被白色平状毛外,其余均无毛,各部揉碎有芳香。叶革质,倒披针状长圆形至倒披针形,长15-25厘米,宽6一9厘米,先端短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侧脉12一16对;叶柄长1.5一4.5厘米;托叶痕为叶柄长的1/4一1/3。花芳香,花被片11一12,外轮3片淡绿色,狭倒卵状长圆形,长7一11厘米,内3轮,纯白色,厚肉质,倒卵状匙形,长7一11厘米,基部收狭成爪;雄蕊约100枚,长1.5一1.8厘米,花药内向开裂;雌蕊群。球形,长1.8一2.4厘米。聚合果成熟时鲜红色,近球形或卵状球形,直径5-8厘米;成熟蓇葖沿腹缝及背缝开裂。

特性 分布于石灰岩山地。分布区地跨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和北热带季雨林、雨林地带,但只生长在垂直带中,山原的气候较为温凉湿润,年平均温18--20℃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如位于海拔约800米的那坡,最冷月平均温为10.6℃,最热月平均温为24.4℃,年降水量1300--17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以上,霜期很短,有时全年无霜。在石灰岩山坡地岩石裸露、土壤稀少的石隙亦可生长,但以在沟谷或山坡下部、土壤覆盖率较大、土层较深厚的环境生长良好。土壤为石灰岩土,pH值7.0--7.7,腐殖质层厚13--30厘米,有机质含量15%--19%。常与大果楠Phoebe macrocarpa C.Y.Wu、鹿角锥Castonopsis lamontii Hance、南酸枣Choeropondias axillaris (Roxb.) Burtt. et Hill.等混生成林。香木莲为阳性树种,在森林中多为上层乔木,具有板根,主根发达。每年初春更换新叶,4月中旬--5月上旬为花期,开花甚多,但结实率低,9--10月果熟。由于红色外种皮含有油质,致使种子不易发芽,又因林地潮湿,种子容易腐烂,天然更新能力很差,林下幼树及幼苗极少。

保护价值 香木莲是木兰科原始木莲属中较原始的种类,对研究木兰科的分类系统与古植物区系都有一定的科研价值。树干通直,木材有芳香气味,纹理细致,抗虫蛀和腐蚀,为优良用材;花大而芳香、纯白美丽,聚合果熟时鲜红夺目,是庭园观赏的佳木奇花。

保护措施 应严禁砍伐现存林木,建议在云南西畴县法斗设立森林保护区,对现存的母树加强保护、管理,并采种、育苗,扩大种植。

栽培要点 当聚合果成熟,种子尚未从聚合果掉下时就要采收,晒干或晾干到裂开时,取出种子,除去红色外种皮,及时播种,发芽率较高,苗期必须遮荫,1--2年苗高60--150厘米,即可定植。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