饽饽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饽饽是满族平时和节日的主要食品。饽饽是用粘米 做成的。有豆面饽饽、苏叶饽饽和粘糕饽饽等。豆面饽 饽是用大黄米、小黄米磨成细面,再加进豆面蒸制而成 。这种饽饽颜色金黄,有粘性,味香可口。苏叶饽饽是 用粘高粱面和小豆的豆泥混合拌匀,外面用苏叶包起来 蒸熟的,有一种苏叶的特殊香气,别具风味。粘糕饽饽 是用大黄米浸泡之后磨成面,在黄米面中间包上一些豆 泥蒸熟后则成。这种饽饽用油煎着吃,或蘸着糖吃都行 ,既香又甜。

满族的饽饽很耐饿,携带方便,风味独具,至到今 天仍是颇为风行的食品。

酸汤子也是满族的传统饽饽食品。它是用玉米面经 过发酵后做成的。先用水把玉米泡开,磨成水面,再用 布袋过掉渣滓,水面置桶里发酵,待到有酸味时,用漏 斗或机器挤成面条状,煮熟即可食用。有时发酵过大, 略有酸臭味,故又称“臭米子”。在辽宁叫“(左火右 叉)子”。东北城乡,还设有(左火右叉)子馆,专营 “臭米子”。

萨其玛是驰名全国的满族糕点。其前身,是满族的 一种传统糕点——搓条饽饽。制作搓条饽饽先把蒸熟的 米饭放在打糕石上用木锤反复打成面团,然后蘸黄豆面 搓拉成条状,油炸后切成块,再酒上一层较厚的熟黄豆 面即成。搓条饽饽是昔日满族的重要供品,所以也称为 “打糕穆丹条子”。后来,用白糖代替了熟豆面,成了 “糖缠”,更名为萨其玛,人们又称其为糖蓉糕。这种 饽饽色、香、味、形具佳,深受人们的喜爱

满族饽饽品种繁多,各有特色。金黄的小窝头,酥 脆的炸馓子,松软的淋浆糕、细腻的大盆糕,此外,还 有金丝糕、太阳糕、凉糕、酒糕、春饼等等,数不胜举 ,各领风骚,都是满族的传统风味。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