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压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开放分类: 健康、生理、医疗、疾病

血液在静脉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压力,称为静脉血压,简称静脉压。静脉压很低。故一般以水柱高低表示。不同部位的静脉其压力不等,愈近心脏压力愈低。正常人平卧时,肘部静脉压为4-14厘米水柱。胸腔大静脉(上、下静脉)或右心房内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正常时为5-12厘米水柱。静脉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静脉与右心房的距离、体位、呼吸运动、肌肉运动等都可使静脉压增高或降低。测量静脉血压可以协助诊断某些疾病,以及在治疗严重休克病人时,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一)静脉血压 根据测量的部位,将静脉血压分为中心静脉压和外周静脉压。

1.中心静脉压(CVP) 是指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正常成人中心静脉压约为4~12cmH2O柱。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

①心脏泵血功能:如果心脏泵血功能良好;能及时将回流入心脏的血液射入动脉,则中心静脉压较低。反之,如果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如心力衰竭、心肌损害),中心静脉压将会升高。

②静脉回流进度:如果静脉回流速度加快(如输血、输液过多或超过心脏负担时),则中心静脉压升高;反之,如果静脉回流速度减慢(如血量不足或静脉回流障碍),则中心静脉压降低。可见,中心静脉压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多少。临床上治疗休克时除了观察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可作为控制补液速度和补液量的指标。

2.外周静脉压 是指各器官的静脉血压。正常人静脉压约为13cmH2O柱;颈外静脉和肘前静脉压约为10cmH2O;足背静脉压约为19cmH2O柱。当心脏泵血功能减退,中心静脉压升高,同样影响外周静脉回流,导致外周静脉压升高。另外,在受周围组织的压迫时,如妊娠、腹腔大肿瘤、大量腹腔积液,可使外周静脉压升高。

(二)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在体循环中,静脉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的压力梯度。压力梯度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的收缩力但也受体位、呼吸运动、骨胳肌的收缩和静脉瓣膜的影响。

1.心脏收缩力 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间的压力梯度是心室收缩和舒张形成的动一静脉压力梯度的一部分,如果心室收缩力强,搏出量大,则心舒期室内压明显降低,有利于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液回流,中心静脉压降低,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的压力梯度增大,则静脉回流量增加。反之,心力衰竭时,搏出量减少,心舒期室内压明显升高,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间的压力梯度减小,致使静脉回流量大大减少。故右心衰竭时,右心室收缩力减弱,使中心静脉压升高,外周静脉回流受阻,导致外周静脉压和毛细血管血压升高,造成静脉系统淤血和水肿。左心衰竭时,引起左心房和肺静脉压升高,造成肺淤血和肺水肿。

2.体位改变 体位改变时,重力可以影响静脉回流。重力作用使血液产生静水压,平卧时,多数血管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故各血管的静水压基本相同。直立不动时,以右心房为零点,每低于零点水平13.6mm时血管内静水压要增加1mmHg,由此可见,在重力的作用下,低于心脏水平的下肢静脉充盈扩张、容积增大,静脉压升高,如足背静脉压比平卧时升高大约90mmHg。而高于心脏水平的颈部静脉则塌陷,容积减小,静脉压降低,甚至出现负压。如颅顶的矢状窦内压可降低至约-10mmHg。因此,当人体由平卧位迅速转为直立时,因重力的作用,低干心脏水平的下肢静脉充盈扩张,容积增大,可导致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心输出量也相应减少。长期卧床病人,静脉管壁的紧张性较低,可扩张性较大,腹壁和下肢肌肉的收缩力量减弱,对静脉的挤压作用减小,故平卧位突然站立起来,可因大量血液积滞在下肢,造成回心血量减少而发生昏厥。

3. 呼吸运动 吸气时胸腔容积增大,胸膜腔负压绝对值增加有利于胸腔内大静脉和有心房更加扩张,压力进一步降低,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间的压力梯度增大,有利于静脉回流。反之,呼气时,胸膜腔负压绝对值减少,静脉回流则减少。

4. 骨骼肌和静脉瓣 骨骼肌收缩时,肌肉间和肌肉内的深静脉受到挤压,加速深静脉的血液回流心脏;骨骼肌松弛时,深部静脉压下降,又促使血液从浅静脉流入深静脉,当骨骼肌再次收缩时,又促使较多的血液流向心脏。肌肉的交替舒缩活动对于站立时降低下肢静脉压相减少血液在下肢静脉滞留起着重要的作用。骨路肌节律性舒缩和静脉瓣的配合,对静脉回流起着一种“泵”的作用,所以把它们称为肌肉泵或静脉泵。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