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鳞鯧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58.jpg

  俗名 银大眼鯧

  形态特征 体高且极侧扁。口中型;上颌可伸缩;上下颌具小锥状齿带;主上颌骨裸露,无副上颌骨,枕骨上有强大的突起棱骨。前鳃盖骨具锯齿缘,具弧形侧线。体被易落的小栉鳞或圆鳞,鳞片扩展至奇鳍上,颊部及鳃盖亦被鳞。具单一背鳍及臀鳍,背鳍及臀鳍上的硬棘退化,通常覆于皮肤或鳞片之下,其后软条延长呈镰刀状;胸鳍圆形;尾鳍略凹入;稚鱼具腹鳍,但成鱼的腹鳍退化或消失。脊椎骨9-10+14。 成鱼呈银色,只有在背鳍和臀鳍的末稍颜色较暗,尾鳍淡色或偏黄;稚鱼呈银灰色,头部并有两条横越头部的暗带。

  栖所生态 属于暖水性的小型鱼类,为群集性的鱼种,喜欢大群游动于岩礁或港湾边的水层,对水质适应性极强,常游入河川下游,既可在淡水中生活,也可在淤泥性的沿岸活动,用绒毛状的牙齿滤食水中的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红海、非洲东岸,东至萨摩亚,北至琉球,南至新加勒多尼亚。台湾省分布于南部、北部、东北部、西部及小琉球等。

  渔业利用 体型小,不具食用价值,但银白的体色为人们所喜爱,水族人士俗称它为银鲳,可用淡水来驯养它,是水族馆的常客,在台湾未污染的河川中,偶尔还可发现它闪耀的身影。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