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蛆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200521410015391.jpg
名称:蝇蛆


简述:  苍蝇的幼虫称为蝇蛆。蝇蛆以畜禽粪便为食,生长繁殖极快,人工养殖不需很多设备,室内室外、城市农村均可养殖。有条件的可采用高技术繁殖无菌蝇蛆,进行综合开发;暂时不能利用高技术的农村专业户,可不养种蝇,直接引诱自然界的苍蝇来产卵,直接繁殖鲜蛆来解决特种养殖动物所需的活体饵料。


形态特征:
  (一)家蝇的形态特征
  成蝇体长约5~8毫米,眼红褐色。雄蝇两眼距离近,雌蝇两眼距离相对较远。触角芒的上下侧有较长的纤毛,口器吮吸式。胸背有4条明显的黑色纵纹。翅透明,基部稍带黄色。足黑褐色,末端有爪1对,扁的扑垫1对和刺状爪间突1个。爪垫上有浓密微毛,其微毛渗出粘性物质,使成蝇能在光滑物面上(如玻璃)和倒悬在天花板上行走。腹部两侧带黄色,最后腹节黑褐色,腹背中央有一直的暗黑纵纹;家蝇有卵较小,白色,长椭圆形,长约1毫米。在卵的壳面有2条脊。卵粒多互相堆叠;幼虫灰白色,无足,体后端钝圆,前端逐渐尖削。3~4日龄幼虫体长8~12毫米,体重20~25毫克,幼虫口呈钩爪状,前气门呈扇形,后气门呈“D”字形;蛹椭圆形,长约6.5毫米。初化蛹为黄白色。后逐渐变为棕红或深褐色,有光泽,蛹为围蛹。
  (二)大头金蝇的形态特征
  大头金蝇别名红头蝇、绿虫蝇,成虫体长8~11毫米,绿蓝色、有明显光泽,头部宽,顶部黑色,复眼大,深红色,额中条褐红色,颜和颊部橙黄色;触角和小颚须呈褐色;胸腹部绿色偏蓝,有紫色光泽,幼早成熟时,身体蛆形,为黄白色,前端尖细,末端截平。体分14节,头部1节,胸部3节,腹部10节,体表有小棘形成的环;蛹呈桶状,为围蛹,即蛹壳为第3龄幼虫皮收缩而成。蛹的颜色由白逐渐变深,最后为栗褐色。


生活习性:
  成蝇一般喜欢白天在室外活动,偶尔飞入室内,善飞行。夜间多栖息于树上或室内天花板上,气温低时喜群集在温暖的地方。蝇类喜食甜的瓜果、植物汁液、发酵产物,更贪食新鲜人畜粪便及腥臭物质;幼虫主要孳生在人畜粪便堆、垃圾、腐败物质中,取食粪便及腐烂物质,也有的生活于腐败动物尸体中。幼虫老熟后潜入茅厕及粪坑附近的土表下化蛹,以蛹越冬,越冬蛹在土中深度可达10厘米左右。蝇类在一般地区,一年可繁殖10代以上,在温暖地区可达20代以上。在终年温暖地区,家蝇的孳生可终不绝,但在寒冷的冬季,则以蛹期越冬。成蝇6~8月为盛发期,苍蝇性成熟后6~8日龄为产卵高峰期,以后逐日下降,到15日龄失去繁殖力。雌蝇一生的产卵期为12天,可产卵1500粒。多数蝇种类宜在气温25~30℃之间生产繁殖,12℃以下则停止发育,不交配产卵。若温度超过35℃,种蝇骚动不安,39℃时不能产卵,40℃时种蝇逐渐死亡。蛆有避光性,当强光照射时,就会钻到粪堆底部。温度及饵料养分对蛆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一般室温控制在22~23℃,相对湿度60%~80%范围内,温度愈高消耗养料愈多,蛆的生长发育越快,蛆就越大,化成蛹也越大。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