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绿茶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十里青山半入城”的江苏常熟虞山,不仅风景秀丽,充满诗情画意,而且盛产碧绿清爽、香气四溢、有养气颐神之功效的各茶:虞山绿茶。在虞山顶上,有座奇石林立、状如刃劈斧砍的山峰,名叫剑门,周围山势平坦,种满垅垅茶树。因其面向碧湖,空气清纯,每年“谷雨”前后,茶树长出嫩芽,及时采摘,精工焙炒,制出驰名中外的高级绿茶,故又称剑门绿茶。

  名品简介

  解放后,专门成立了虞山林场,进行统一管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扶植下,进行科学栽培,虞山茶树更加郁郁葱葱,碧绿鲜翠,加之,炒培技术不断改进,茶叶质量直线上升。2014年由虞山林场经营的茶厂所生产的正宗虞山绿茶,饮誉四海。

  追溯历史

  虞山最早种植茶树始于清代,到民国期间虞山祖师庙后、兴福寺院两侧山脚地均有种植。新中国成立后,茶树开始成片拓植。

  获得荣誉

  虞山茶以炒青闻名。1965年,在全国绿茶评比中,虞山一级炒青得第二名,以后在省、苏州市质量评比中均名列前茅。

  2014年,虞山林场推出的剑门绿茶首创无公害茶品牌,分剑毫、碧螺春、茗毫、雪绿等上规格级别,尤其于1978年开始研制的新产品剑毫,外形扁平、挺直光滑、翠绿披毫,泡水后叶形似剑,根根竖直,香气浓郁,汤色清而耐冲泡。茗毫呈针形,条形紧细,外裸白毫,幽香扑鼻,汤色翠绿清澈,味道甘甜。其它各个级别皆制作精良,分别受各阶层欢迎。

  虞山一位作家曾这样写道:“虞山常绿任阴晴,游子相思入夜深,闻道绿茶今胜昔,天涯更激自豪情。”这是只有虞山绿茶才能享有的独特殊荣。虞山土质优良,还生长一种白叶茶树,新生叶片呈乳白色,经制茶师的精工制作,以“剑门太白”、“虞山白茶”命名。此茶冲泡十次而不脱桂香之原味,且汤色黄绿明亮,叶片如翡翠起舞,品尝者无不称奇,在中国茶叶史上堪称一大奇观。剑门牌绿茶为AA级绿色食品、江苏名牌产品。虞山牌绿茶多次在省质量评比中名列前茅,为江苏省无公害食品。

  茶文化

  “茶文化”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一辈子都研究不完,而对于爱茶、喝茶的人来说,品上一杯上好的茶就是最大的收获所在。对于生活在‘钢筋丛林’里的都市人来说,茶农采茶、拣茶、炒茶的过程,充满了田园气息和生活意趣。因此更多的人愿意来这里体验和感受“茶”所带来的乐趣。

  采摘时节

  虞山维摩、剑门、三峰等茶园集中地不时都能看到辛勤的茶农采摘的背影。一些来常熟观光的外地游客也不自觉地加入到采摘的队伍中,感受虞山绿茶的精髓与文化。本是春茶飘香的季节,不仅在江南地带,在长三角一些产茶地也都兴起了“茶旅游”热。

  清明节

  对于茶农来说,清明节是一个分界线。同是虞山绿茶,清明前与后,一斤茶叶的价格要相差好几百元呢。他们要争分夺秒地采摘茶叶。放眼望去,无论是二三十岁的青年人,还是四五十岁的妇女,他们头戴竹篱帽,背着采茶篮,身手敏捷。用指尖在茶树的桠梢上飞快地掐下嫩芽尖。速度快得惊人,像小鸡啄米一样。不到一会功夫,采茶篮里就满满一筐了,对于他们来说,这采茶的功夫可谓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三下五除二就能把茶园里的新茶采摘完毕,再经过工厂的加工,成品的虞山绿茶就能供应上市了。

  新茶旧茶交替的好时光,不妨约上三两知己来到虞山感受一下采茶的乐趣,或者在维摩喝上一杯清新爽口的香茗,在流光飞舞中度过美好的闲暇。这对于紧张忙碌的都市人来说确实是缓解压力与放松的最好方式 。

  美丽传说

  虞山绿茶的传说“十里青山半入城”的虞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山上盛产碧绿清雅、香气四溢、有养气怡神作用之功效的

  来历

  关于虞山绿茶的来历,还有一段传奇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虞山上遍布顽石和荆棘,穷怕了的山民都说剑门藏宝,谁找到钥匙打开剑门,谁就能得到金银财宝。不知有多少人做过发财梦,刨过虞山的土,翻过虞山的石,哪里去找钥匙呢?

  虞山南麓住着一位年轻人名叫阿根,砍柴为生。有一天,他到山上砍了满满的一担柴,正欲下山挑到城里去卖,遇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翁,对他说:“年轻人啊,可怜可怜我吧,我那么大年纪了,东家还要我上山打柴,如果今天不把柴送去,就要把我逐出家门。能不能把你的一担柴送给我呢?”阿根爽快地答应了,并且帮着老人把柴挑去。临别时,老人悄悄对他说:“年轻人,你常年在山上砍柴,难道不想寻找剑门的宝藏吗?记住这句话:若得剑门宝,尚湖边上觅,太公垂钓处,无节芦苇找。”阿根心想:如果真的找到财宝,分给受穷的乡亲,倒是一件好事,于是跑到尚湖边上找无节芦苇。可是成片成片的芦苇在清水中随风摇摆,根根都是有节的,他找呀找,一连找了七七四十九天,仍不见无节芦苇的踪影。阿根灰心了,决定回山打柴。这时候,他忽然看到有个老人坐在一丛芦苇旁钓鱼,想起“太公钓鱼处,无节芦苇找”,猛然醒悟,就向老人走去。老人哈哈大笑起来,说:“年轻人,我等你多时了。瞧,这根不是无节芦苇吗?”说罢,拔起一根芦苇递给阿根。阿根定睛一看,那芦苇长一丈二尺,直通通的,果然无节,放在手里沉甸甸的,估计有一担柴重。再看老人,就是传授他寻宝口诀的人,但不再是衣衫褴褛和愁面苦脸,而是锦袍加身,显得神采奕奕。老人对他说:“快去寻宝吧,可不要贪心呀,切记切记。”阿根正要道谢,老人化阵清风不见了。手持无节芦苇,阿根来到虞山之巅望海墩,在一片奇石中找到了钥匙孔,把无节芦苇插进去,试着拨动一下,忽听的一声巨响,石门轰然洞开。阿根走了进去,但见洞中白的是银、黄的是金、闪闪发光的是珍珠和宝石,一堆堆放着。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有一只麻袋,里面满满装着各色各样的果树种籽。一个老人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你只能拿一样,否则石门就会关闭,你再也出不了。”阿根心想:金银珠宝虽然好,拿了分给乡亲,只会助长懒惰,最终会坐吃山空的。不如拿了果树种籽,把一座荒山绿化了,造福后代。于是,他扛起麻袋就往外走,才出洞,石门就关上了,那石壁看上去天衣无缝,连钥匙孔也找不到了。他把种籽撒到虞山上,第二年南山坡长出的树,就是有名的“宝岩杨梅”。北山坡长出的树,就是“白凤水蜜桃”。山腰里长出的树,就是“桂花栗子”。还有漫山遍野的一丛丛、一行行的灌木,四季常青,谁也说不准是什么树,闻闻叶子有清香。有人尝试把树叶放进嘴里咀嚼,那香气沁人肺腑、醒脑清神。以后,人们把叶子晒干了储存起来,再用开水泡着喝。不知是何人命名,把这树称为茶树,把晒干或烘干的叶子称为茶叶。 相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年轻时颇有雄心壮志,曾为其父阖闾报仇,兵临越国城下,俘虏了越王勾践君臣。自此夫差骄横之心膨胀,大有包举天下、席卷中原之意。他忽然想起墙根寻宝的故事,觉得这个年轻人真傻,为什么不拿金银珠宝呢?如果他有了这笔财富,大大可以招兵买马,就可以称王称霸了。 于是,他手持莫邪剑,率随从来到虞山。正值酷暑天气,登上虞山后所有的人都气喘吁吁,口渴难熬。山上寺院方丈见吴王到来,连忙迎接,献上一杯清茶。吴王咂上一口,但觉得一股凉气透彻全身,暑热全消,勇气倍增,即行在虞山上舞莫邪剑,剑光闪闪,搅起松涛阵阵,顿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吴王乘兴依天抽宝剑,竭尽全身力气把剑劈向虞山石壁,地崩山裂,石破天惊,一道天堑自上而下引成,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一线天”。后来夫差中了越王勾践的美人计,终日与西施寻欢作乐,元气大伤,即使饮虞山茶也无济于事了,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