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熏鸡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聊城熏鸡分为魏氏熏鸡和堠堌熏鸡两大传承,是山东聊城地方传统名菜,聊城熏鸡历史悠久,经大运河远销京津和大江南北.深受食客欢迎。迄今,民间仍流传着“东昌府”(今聊城)有三黑儿:“乌枣、香疙瘩和熏鸡儿”的俗语。此熏鸡色呈栗红、香醇味美、质地酥软、熏香浓郁,久贮不变质。

  基本简介

  菜系:鲁菜

  工艺:熏

  文化传承:

  堠堌熏鸡是东昌府历史悠久的传统肉食品美味,由明初平山卫指挥佥事陈镛在其父陈德新所创陈氏烧鸡的基础上创制,陈氏后人世代沿袭制作,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相传陈镛在主持修建光岳楼时,为犒劳民工,令陈府家人做了上百只陈氏烧鸡送到工地。由于天气寒冷,待大家吃饭时,烧鸡已经冰凉。陈镛令人支架烧烤,顿时烧鸡发出了奇异的香味,弥漫全城,食者赞不绝口。后来,陈镛曾多次请京城来的官员们品尝这种熏制的烧鸡。有一次,燕王来聊城,陈镛陪他游览观光,他们在堠堌冢处将带来的烧鸡现场熏烤,燕王品尝后,连称味美,赐名曰:“堠堌熏鸡”。

  在运河漕运兴旺时代,陈家制作的堠堌熏鸡曾经得到南北客商的争相购买、品尝,名声远扬大江南北。相传康熙、乾隆来聊城时,地方官员都曾以堠堌熏鸡作为大件菜置入宴席。到了晚清时期,运河一度淤塞,漕运终止,东昌府商业开始走下坡路,堠堌熏鸡也销售不旺,生产规模萎缩。民国年间,第十六代传人陈广、第十七代传人陈明文仅在家中少量制作,赶集销售。直到改革开放后,第十八代陈玉灿才逐渐扩大制作规模,使历史悠久的美味销往市区和各乡镇以及附近各县城,正在走出山东,开辟国内市场。

  堠堌熏鸡制作过程精细,有十几道工序,包括选鸡、检疫、宰杀、整形、煮沸、熏烤等。在煮沸配料上非常讲究,采用老原汤,加添二十多种植物大料,使用传统的小锅熏蒸方法,同时做到投料准,投盐准,火候准,制作时人不离锅。成品色泽枣红明亮,外皮脆韧,肉质细嫩,酥香软烂,烂而连丝,无粗丝硬丝,香而不腻,咸淡适宜,嚼后余香满口,回味悠长,而且营养丰富。

  制作材料

  主料:公鸡4000克

  调料:子姜50克,砂仁10克,肉豆蔻10克,鸡油50克,白芷10克,桂皮10克,丁香10克,糖色30克,盐50克,八角15克,茴香籽[小茴香籽]5克,植物油150克

  聊城熏鸡的特色:色呈栗红、香醇味美、质地酥软、熏香浓郁。

  做法

  1. 将5只肥嫩公鸡(约4000克)宰杀煺毛除去嗉袋、内脏洗净,放入清水中烫泡一下捞出,控净水分晾干;

  2. 将公鸡盘窝成型后抹上糖色;

  3. 把肉蔻拍烂,桂皮掰开,姜整块拍碎;

  4. 油锅烧至八九成热时,下入抹好糖色的鸡,炸至皮呈深红色时捞出,控净油;

  5. 把各种香料和姜块一起下入清水锅并放入所有调料,烧沸后把炸好的鸡逐个放入煮锅内,旺火煮30 分钟,停火焖两小时出锅,控净汤汁;

  6. 熏锅下部放松、柏、枣木锯末,点燃后上部放熏鸡架铁网,然后把煮好的鸡摆放在架网上,上盖一层席做原熏锅盖,以保温、出烟、出气、开始1 小时翻一次,后半小时翻一次,熏5 小时即好;

  7. 出锅后,逐个表面抹上鸡油即成。

  制作要诀

  1. 先擦干鸡身上的水,再抹糖色,并要抹匀;

  2. 熏时勤翻鸡身,要求色泽均匀;

  3. 食时蒸热然后撕成丝,酒饭皆宜;

  4. 因有过油炸制过程,需准备植物油1500克。

  菜品特色

  闻名遐迩的聊城熏鸡分为魏氏熏鸡和堠堌熏鸡两大传承。

  魏氏熏鸡由聊城城北关魏家于 1810年前后所创制,故又称魏家熏鸡。制作精细,风味独特。聊城在清朝时期是大运河在鲁西的一个大码头,远在道光年间就已成为著名特产,远近闻名,当时运河漕运畅通,南边阳谷,北边的临清及各地客商,于每年中秋节前后,纷纷成箱预约订购,多作为贵重的馈赠礼品。现在当地过中秋节仍有送熏鸡的习俗。

  堠堌熏鸡由陈镛在主持修建聊城光岳楼时所创制,熏鸡成品色泽枣红明亮,外皮脆韧,肉质细嫩,酥香软烂,烂而连丝,无粗丝硬丝,香而不腻,咸淡适宜,嚼后余香满口,回味悠长,而且营养丰富。

  4.聊城熏鸡历史悠久,经大运河远销京津和大江南北.深受食客欢迎。迄今,民间仍流传着“东昌府”(今聊城)有三黑儿:“乌枣、香疙瘩和熏鸡儿”的俗语。此熏鸡色呈栗红、香醇味美、质地酥软、熏香浓郁,久贮不变质。

  营养价值

  鸡肉含有维生素C、E等,蛋白质的含量比例较高,种类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鸡肉,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另外含有对人体生发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类,是中国人膳食结构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来源之一。

  鸡肉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贫血、虚弱等有很好的食疗作用。祖国医学认为,鸡肉有温中益气、补虚填精、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的功效。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