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板面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羊肉板面是板面中的一个分支口味,在古城太和广有分布。板面发源于太和,因张飞的原因,新野板面又称张飞板面,在新野有句俗语:“新野板面三丈三,张飞下马吃三碗。”虽有点夸张,但也反映出太和板面悠久的历史和诱人的美味。

  简介

  太和板面之所以能够风味独特,一是面好,二是臊子(因有地方特色,故又称“新野臊子”)好。

  其臊子,一般以牛羊肉为原料,配以辣椒、茴香、胡椒、花椒、八角、桂皮等20多种作料炒制而成。其做法是:精选肥瘦适中的嫩牛羊肉,切成葡萄大小的方丁;将干红辣椒入油中炸至焦黄,色味被收入油中时,捞出控油、晾脆,以刀拍碎备用;将切好之肉丁入油,反复煸炒,至肉块定形后,将拍过的辣椒及精盐等调味品适时放入,以文火煎掉肉中水分,待肉丁着色均匀呈枣红色时,离火降温。成品臊子精在工艺,巧在火候,香而不腻、辣而不辛、咸而不涩,色如玛瑙,晶莹悦目,味道鲜美。这种臊子的一个奇特之处是保鲜期长,不需冷藏可存放一年以上,经夏不腐,味道不变。据说还是当年诸葛亮在深感军队行军打仗,朝此暮彼,居无定所的情况下潜心研究发明的。

  制作

  其面条制作取自当地盛产的优质小麦精粉,按比例用食盐、水加以搅拌,和成面团,反复揉搓,至筋道,再经过反复揉条摔板,直至其触摸如丝绸、手扯有拉力、提起似瀑布、板时噼啪作响即可。

  这样的面条宽窄有致、均匀好看,二两面,三根条,板拉扯直后可达四丈有余。板后面条即入锅、起碗,放几根青菜,浇上臊子,真个是白面条、绿菜叶、红臊子,入口来“辣酥酥,香喷喷”,清香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

  臊子和板面相得益彰,缺一不可,以至于人们如此评价:有其面而无其臊子,味不可口;有其臊子而无其面,便不成特色。

  古往今来,岁月流逝,历经一千多年的时光积淀和众多能工巧厨的反复改进,太和板面已更具魅力。无论春夏秋冬,无论达官布衣,各色人等俱百吃不厌。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