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绒蒿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绿绒蒿全世界共有49种,主产于亚洲中南部,以我国最为丰富,有40种分布于藏、滇、川、青、甘、陕、等省,其中仅云南就占17种,多集中分布于滇西北海拔3000--5000米的雪山草甸,高山灌丛、流石滩、少数种类在滇中、滇东北的亚高山地带。绿绒蒿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有些种类还可入药治病。如金缘绿绒蒿、尼泊尔绿绒蒿、全草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其它如被称为"红毛洋参"、"雪参"的绿绒蒿根可入药,可治疗气虚、浮肿、哮喘等症。

在被人们誉为“天然花园”的滇西北,高山峻岭之上,雪山幽谷之中,每当气温回升,雪山初融之时,雨露滋润,雪草吐芳,生机勃勃,在一片嫩绿如洗的丰茸草地上,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而在这五彩缤纷的百花姊妹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那轻盈妩媚、舞姿翩翩的绿绒蒿。

提到绿绒蒿,自然有不少人是感到陌生的,因为她身居高山幽谷,在一般平地或丘陵无法找到她的踪迹,就连城镇庭园中也看不到她的身影。然而,但凡瞻仰她芳姿的人,无不为之倾倒。

雪山绿绒蒿,虽其生活习性与庭园栽培的虞美人大不一样,但其植物形态却是十分相似的。原来她们都是同属于罂粟科中亲缘极近的“表姊表妹”,只不过两者果实的开裂方式不同, “体液”不同(绿绒蒿体具黄色乳汁,虞美人则为白色乳汁)。就美丽而言,绿绒蒿诌然是更胜一筹了。绿绒蒿是尸属桂,钨懿统称,全球共49种,主产亚洲中南部,而以我国最为丰富,占38种;分布于藏、滇、川、青、甘、陕、鄂等省,云南17种,集中分布于滇西北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山草甸、高山灌丛、流石滩,少数种类延至滇中、滇东北亚高山地带。绿绒蒿系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株高二三寸至三五尺不等。种类不同,花型各异,姿态亦殊:有的自基部莲座状的叶丛中抽出花葶,一丛数葶,每葶独挺一朵;有的茎上着花,一茎数花,成一总状圆锥花序。其瓣多见为四,亦有多达十瓣成重瓣类型的。其叶长椭圆形,阔卵形,或具长柄如汤匙形,或分裂为琴形等等不一。不少种类,体具柔长的绒毛,因而获得了“绿绒蒿”这个雅称。

乍看美丽的绿绒蒿似乎给人们留下一种娇柔万分,弱不禁风的印象。实际上,她是一个禀性刚强,不畏严寒风霜的坚强斗士。凡是到过雪山的人,都知道高海拔地带的气候特点:冰霜凛冽,辐射强烈,风大土薄,昼夜温差悬殊,气候变化甚大。即令雪消融的温暖夏日,也是时而晴空万里,时而骤雨冰雹,一般树木都不能很好地生长,草本植物和小灌木亦常成垫状,匍匐于地。然而,绿绒蒿竟能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迎风笑日,顽强生长。为了适应严寒的气候,她们身披毛绒,仿佛穿上御寒的毛衣;根也变得肥厚坚韧,其长度往往超过株高的几倍,以利穿过岩石缝隙能把根扎得更深,积累更多的养分。更为令人惊叹的是,在那百草不生,海拔高达5000米的流石滩中,她竟能昂首挺立,开放出艳丽夺目的花朵。是的,她的容貌是姣丽的,然而她的性格却是刚强的。刚柔并济,品性兼优,这就是绿绒蒿的本色。

绿绒蒿不仅花色艳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有些种类尚可入药治病。如全绿绿绒蒿(丽江又名“黄芙蓉”)、尼泊尔绿绒蒿 (禄劝又名“山窝笋”)全草人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总状绿绒蒿,兄弟民族又称“红毛洋参”、 “雪参”,根入药,治气虚、浮肿、哮喘等症,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

令人遗憾的是,象绿绒蒿及报春、龙胆、高山杜鹃等这些出类拔萃的奇花异卉,长期以来尚被埋没于崇山峻岭之中。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开始对这些珍贵的高山花卉作系统的调查;在云雾缭绕、风景秀丽的庐山植物园也开始对这些名花进行引种驯化。愿云南的高山花卉在祖国广大土地上繁衍生长,发扬光大!

绿绒蒿为云南八大名花之一。在海拔3000至5000米的高原之上,风大土薄的流石滩上,一般的植物很难扎下根,然而,绿绒蒿却能很好地适应恶劣的环境,在高原之巅独领风骚。

绿绒蒿是野生高山花卉,生长于海拔三千至四千米以上的流石滩和冰川的前缘。株高10~60厘米,根圆锥状,肉质。叶基生,莲座状,有长柄。花生于花葶顶端,有蓝色、青蓝色、淡黄和鲜黄色、淡紫色、红色等多种,色彩绚烂,姿态各异,花期6~8个月。人称“高山牡丹”,欧洲人推崇为“世界名花”。因全株被有绒毛或刚毛而得名。罂粟科,绿绒蒿属。绿绒蒿家族兴旺,共有四十九种,除一种产于西欧外,其余均分布在我国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有40种分布于藏、滇、川、青、甘、陕、等省,其中仅云南就占17种,丽江就有8种。多集中分布于滇西北海拔3000~5000米的雪山草甸、高山灌丛、流石滩,少数种类在滇中、滇东北的亚高山地带,横断山脉则是绿绒蒿家族的中心,这里的绿绒蒿有三十九种,其中尤以淡蓝色的丽江绿绒蒿、鲜黄色的贡山绿绒蒿等最为著名。

绿绒蒿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有些种类还可入药治病。如金缘绿绒蒿、尼泊尔绿绒蒿,全草药用,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清热止咳;花前采叶治胃中反酸;花退热催吐、消炎,还治跌打骨折。

绿绒蒿现为野生,相信经过人们的引种驯化,必将逐步进入人类的生活,成为美化环境的花卉珍品。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