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红菌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文学名:竹红菌 拉丁学名:Hypcrella bambusae (Berk. et Br.) Sacc. 中文别名:竹砂仁、竹小肉座菌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肉座菌目、肉座菌科、个个红菌属 形态特征:子座近半球形,直径0.7-2cm,较松软。新鲜时表面呈粉红色或浅肉色,干后变为灰黄色或红褐色,较坚硬。表面有不规则的喙状突起,内部粉红色至深红色 。子囊壳单列 ,埋生于子座外围,壳壁透明无色,椭圆形,620-700μm×520-680μm 。子囊细长,350-430μm×16-20μm。子囊孢子8个,蠕虫形,螺旋状纽曲在一起,270-310μm×8-8.9(-10)μm,透明无色或微黄色,有横隔,成熟后断裂成段,每段长20-30μm,侧丝细长稍长于子囊,顶端略膨大。 生态习性:生长在云杉或冷杉林中,及在箭竹属(Sinarundinaria)的竹子节间或近节处围生或生于竹子的幼芽梗部。 分布地区:目前仅知云南、四川、西藏等。 经济用途:此菌味涩。可药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胃痛,也可作为滋补剂或治疗妇科病。已研究筛选出一种竹红菌甲素(hypocrellin A)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小鼠和人具有光过敏作用,可作为光化疗药物。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