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碘酚腈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硝碘酚腈

  【英文名称】Nitroxinil

  【又名】氰碘硝基苯酚

  本品为4-羟基-3-碘-5-硝基苯腈。按干燥品计算,含C7H3N2O3不得少于97.5%。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粉末;无臭或几乎无臭。本品在乙醚中略溶,在乙醇中微溶,在水中不熔;在氢氧化钠试液中易溶。熔点 本品的熔点为136~139℃。 本品对光线敏感,应避光贮存。

  [检查]碘化物 取本品0.4g,加N-甲基葡萄糖胺0.35g,加水10ml,置分液漏斗中,振摇使溶解(1mol/L)4ml,用氯仿提取三次,每次10ml,弃取氯仿液,水层加过氧化氢溶液1ml,氯仿1.0ml,加硫酸液(1mol/L)4ml,水8ml,自"用氯仿提取三次"起,同法制成]比较,不得更深(0.01%)。

  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 1.0%。

  炽灼残渣 取本品25mg,精密称定,照氧瓶燃烧法测定,用水10ml,加氢氧化钠液(1mol/L)2ml做吸收液,燃烧后,猛烈振摇使瓶壁完全透明,加溴醋酸试液5ml,振摇2分钟,加甲酸调至溶液成无色,用少量水冲洗瓶壁,通空气流使液体表面的溴蒸汽除净,加碘化钾1g,在暗处放置10分钟,用硫代硫酸钠液(0.02mol/L)滴定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1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液校正。每1ml的硫代硫酸钠液(0.02mol/L),相当于0.9667mg的C7H3N2O3。

  【药理作用】新型杀肝片吸虫药,注射较内服更有效。一次皮下注射,对牛羊肝片吸虫、大盘吸虫成虫有100%驱杀效果,但对未成熟虫体效果较差。药物排泄缓慢,重复用药应间隔4周以上。皮下注射,一次量,每1kg体重,牛、羊、猪、犬10mg

  [功能与主治]/[作用与用途]抗蠕虫药。主用于羊肝片形吸虫病,胃肠道线虫病。

  [贮藏]遮光,密闭保存。

  用法与用量:硝碘酚腈 内服 一次量 每1kg体重 羊30mg 犬15mg

  硝碘酸腈注射液 50ml:12.5g 250ml:62.5g 皮下注射 一次量 每1kg体重 牛、猪、羊、犬10mg

  注意事项:

  1、治疗量,牛、羊耐受良好,除个别牛乳汁黄染外,无其他不良反应。

  2、本品内服驱虫效果不稳定,多选用皮下注射法,但注射液对组织有刺激性,一般牛、羊反应较微,犬则局部反应严重,甚至引起肿疡,用时慎重。

  3、药液能使羊毛黄染,用时应防止溢出。

  4、本品排泄缓重复用药,应间隔4周以上。美国规定,乳肉品上市前,动物应停药30天。

  作用与用途:为较新型杀肝片吸虫药,国外多用较内服更有效的注射剂。

  硝碘酚腈能阻断虫体的氧化碳酸化作用,降低ATP浓度,减少细胞分裂所需能量而导致虫体死亡。

  牛:一次皮下注射,对牛肝片吸虫、大片形吸虫成虫有100%效果。但对未成熟虫体效果较差,必需加倍剂量,才能发生一定效果。对牛胰阔盘吸虫,若用药二次(间隔一月)亦产生良好效果。

  硝碘酚腈内服时,除非直接进入真胃,才能产生与皮下注射相同效果。

  羊:对羊的驱虫作用与牛相似,而且皮下注射法优于内服。一次皮下注射对肝片吸虫、大片形吸虫、前后盘吸虫成虫有极佳驱虫效果,未成熟虫体需用大剂量。皮下或真胃注入,对捻转血矛线虫效果优良,但注入瘤胃即无效。

  猪:一次皮下注射,可使肝片吸虫患猪粪便虫卵全部转为阴性。

  犬:皮下注射或内服,对犬蛔虫驱除率80%。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