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白附子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1、〖植物〗

多年生草本。叶根生,戟状箭形,全缘或略呈波状。顶端延长成紫色棒状附属物,不超出佛烟苞。浆果。花期为6~8月,果期为7~9月.

2、〖中药材〗

白附子 Rhizoma Typhonii

(英) Giant Typhoniumh Rhizome

别名 禹白附、牛奶白附、红南星。

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 Typhonium giganteum Engl. 的块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叶基生,1~2年生的有l 叶,3~4年生的有3~4叶;叶戟形,长15~35cm,宽7~30cm,先端渐尖,基部箭形;叶柄肥大,半圆形,基部扩大成鞘。花序柄从块茎生出,圆柱形,内侧稍扁平,绿色,带紫色纵条斑点;佛焰苞先端渐尖,下部管状;肉穗花序长约14cm,雄花在上部,雌花在下部,两者间距约2.5cm;附属器圆柱形,紫色,不伸出佛焰苞外。浆果红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于林下或山沟阴湿地。主产河南、甘肃、湖北。

采制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用硫磺熏1~2次,晒干。

性状 块茎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cm,直径1~3cm。表面白色至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痕,顶端有茎痕及芽痕。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麻辣刺舌。

化学成分 块茎含β- 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肌醇、粘液质、蔗糖等。

性味 性温,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 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歪斜、语言涩謇、痰厥头痛、偏正头痛、喉痹咽痛、破伤风症;外治瘰疲痰核、毒蛇咬伤。

气味:辛、甘、大温、有小毒。

主治:1、中风口,半身不遂。用白附子、白僵蚕、全蝎等分,生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2、风痰眩晕(头痛,胸隔不利)。用白附子(炮,去皮脐)半斤、朱砂二两二钱半,龙脑一钱,共研为末,加粟米饭做成丸子,如小豆在。每服三十丸,饭后服,茶或酒送下。

3、赤白清真斑。用白附子、硫磺,等分为末,加姜汁调稀,以匣蒂蘸搽。一天可搽数次。

4、喉痹肿痛。用白附子末。枯矾,等分研细,涂舌上,有涎水吐出。

5、偏附疝气。用白附子一个,研为末,加口涎调填脐上,再以艾灸三壮或五壮,即愈。

6、小儿慢脾惊风。用白附子半两、天南星半两、黑附子一钱,并炮去皮为末。每服二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此方变治大人风,止吐化痰。

【英文名】 RHIZOMA TYPHONII

【别名】禹白附子、独角莲、独脚莲、牛奶白附、鸡心白附、疔毒豆、麻芋子、雷振子

【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 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晒干。

【制法】 生白附子:除去杂质。制白附子 取净白附子,分开大小个,浸泡,每日换水 2~3 次, 数日后如起黏沫,换水后加白矾(每100kg白附子 ,用白矾 2kg),泡1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微有麻舌感为度,取出。将生姜片、白矾粉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白附子共煮至无白心,捞出,除去生姜片,晾至六七成干,切厚片,干燥。每100kg白附子,用生姜、白矾各12.5kg。本品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周边淡棕色,切面黄色,角质。味淡,微有麻舌感。

【性状】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cm,直径1~3cm。表面白色至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痕,顶端有茎痕或芽痕。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麻辣刺舌。

【鉴别】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有时残存。内皮层不明显。薄壁组织中散有大型黏液腔,外侧较大,常环状排列,向中心渐小而少,黏液细胞随处可见,内含草酸钙针晶束。维管束散列,外韧型及周木型。薄壁细胞含众多淀粉粒。粉末黄白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球形或类球形,直径2~29μ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人字状;复粒由2~12 分粒组成,以2~4分粒者为多见。草酸钙针晶散在或成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针晶长约至97(136)μm,螺纹、环纹导管直径9~45μm。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胃、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歪斜,语言涩謇,痰厥头痛,偏正头痛,喉痹咽痛,破伤风;外治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一般炮制后用,3 ~6g。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注意】孕妇慎用。生品内服宜慎。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