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鹅膏菌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mushroommushroom249-1a.jpg

中文学名:灰鹅膏菌

拉丁学名:Amanita vaginata (Bull. : Fr.) Vitt.

中文别名:灰托柄菇、灰托鹅膏、松柏菌、大水菌(广西)、伞把菇(贵州)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伞菌目、鹅膏菌科、鹅膏菌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或较大,瓦灰色或灰褐色至鼠灰色,无菌环,但具有白色较大的菌托。菌盖直径3-14cm,初期近卵圆形,开伞后近平展,中部凸起,边缘有明显的长条棱,湿润时粘,表面有时附着菌托残片。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至污白色,离生,稍密,不等长。菌柄细长,圆柱形,向下渐粗,长7-17cm,粗0.5-2.4cm,污白或带灰色。菌托呈袋状或苞状。孢子无色,球形至近球形,光滑,8.8-12.5μm×7.3-10μm,非糊性反应。

生态习性:春至秋季在针叶、阔叶或混交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往往数量多。

分布地区:黑龙江、吉林、河北、江苏、浙江、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海南、辽宁、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甘肃、山西、青海、陕西、几乎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经济用途:一般认为可食,但在广西某些地区曾有数次中毒。一般发病较快,有头昏、胸闷。有的中毒严重,其毒素不明,采食时需加注意。此菌可与云杉、落叶松、冷杉、铁杉、高山松、马尾松、云南松、赤松、黄松、桦、鹅耳栎、山毛榉、青杠栎、高山栎、榛、杨、柳等形成外生菌根。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