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狗亚科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海狗亚科(学名Arctocephalinae),属于食肉目、鳍脚亚目、海狮科的一个亚科。

海狗亚科的动物遍布世界各地。除了生活在白令海中的北海狗外,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南非及南极洲等地的水域中也都有海狗的踪影。海狗游泳时速可达30千米左右,可潜入100多米的深水中。

seal.jpg

小海狗

2006125121626790.jpg 成年海狗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亚目: 鳍足亚目 Pinnipedia

科: 海狮科 Otariidae

亚科: 海狗亚科 ArctocephalinaeGray, 1837

北海狗属 Callorhinus

南海狗属 Arctocephalus

目录

[编辑] 海狗亚科-特征

海狗的身体呈纺锤形。头部圆,吻部短,眼睛较大,有小耳壳,体被刚毛和短而致密的绒毛,背部呈棕灰色或黑棕色,腹部色浅,四肢呈鳍状,适于在水中游泳。后肢在水中方向朝后,上陆后则可弯向前方,用四肢缓慢而行。 海狗亚科-习性 海狗以鳕鱼和鲑鱼为食,但也吃海蟹、贝类。它们白天在近海游弋猎食,夜晚上岸休息。海狗听觉和嗅觉灵敏,可在清澈的海水中识别物体;而在浑浊的水中,它们还能利用声纳回声定位来捕捉猎物。除繁殖期外,无固定栖息场所,捕猎一次需走1000千米的路程。


[编辑] 海狗亚科-洄游

海狗在繁殖期间有洄游习性。雌海狗一般在每年8月下旬到9月间出海;而海狗的幼仔则在稍晚的9~11月之间出海。它们会顺着寒流,在白令海和鄂霍茨克海的各个岛屿间进行2400~3200千米的大洄游。但关于海狗洄游的原因,至今还是个谜。


[编辑] 海狗亚科-繁殖

到了5月,从西太平洋北上的黑潮逐渐变强;5月下旬,在这些黑潮流经的岛屿上,海狗们陆续返回出生地,进入繁殖季节,先期抵达的雄海狗纷纷抢占自己的地盘,划分势力范围。一周后,大群的雌海狗拥上岸边,开始繁衍后代。


[编辑] 海狗亚科-起源与演化

在大约3000万年前的渐新世(Oligocene epoch)末期,鳍足动物(包括海狗)由食肉动物arctoid carnivore演化而来。当时,在欧洲和北美洲大陆沿岸,一些营养含量高的低温海流上升,从而为它们提供了新的丰富食物来源——这成为了鳍足动物进入海洋的原因。

有些理论认为,海狮科动物(包括海狮和海狗)与海豹科动物(即真海豹)在大约2500万年前的中新世(Miocene epoch)早期由同一个祖先分化(diverge)而来。而另一些理论则认为,海豹科动物的起源大约在2000万年前,与海狮科动物无关。


[编辑] 海狗亚科-下属分类

海狗亚科分为南北两个属,北海狗属仅北海狗Callorhinus ursinus一种,分布于北太平洋沿岸,由于其毛皮质量佳,因此北海狗受到大量的捕捉,处于濒危。南海狗属Arctocephalus种类较多,分布也比较广泛,最北到达赤道附近的加拉帕戈斯群岛,最南到达南极和亚南极地区,在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南部沿海都能见到。

北海狗属(Callorhinus)

北海狗(Callorhinus ursinus)

南海狗属(Arctocephalus)

加拉巴哥海狗(Arctocephalus townsendi)

璜费南德兹岛海狗(Arctocephalus philippii)

加拉巴哥海狗(Arctocephalus galapagoensis)

南美海狗(Arctocephalus australis)

亚南极海狗(Arctocephalus tropicalis)

南极海狗(Arctocephalus gazella)

新西兰海狗(Arctocephalus forsteri)

南非海狗(Arctocephalus pusillus)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