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丹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拉丁名 Alseodaphne hainanensis Merr.

中文名 油丹

拉丁科名 Lauraceae

中文科名 樟科

保护级别 3

分布 广东(海南岛)

现状 渐危种。油丹材质优良,为热带名贵用材,在海南森工部门列为一类名材。由于长期利用和不合理的采伐,致使天然资源已面临枯竭。

海拔下限(米) 700

海拔上限(米) 1700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25米,胸径达80厘米;树皮黄灰白色,纵裂或薄片状;小枝灰白色;顶芽被灰色或锈色绢毛。叶互生,多聚生枝顶,革质,长椭圆形,长6-10(一16)厘米,宽1.5一3.2(-4.2)厘米,先端具短钝尖。基部楔形,上面光亮,有蜂巢状浅窝穴,下面绿白色,边缘反卷,中脉在上面下陷、下面明显凸起,侧脉12一17对,未端弧状网结;叶柄粗壮,长1一1.5厘米。圆雉花序生于枝条上部叶腋,长3.5一12厘米,无毛,总梗伸长,近肉质;花梗长3一8毫米;花被裂片6,稍肉质,长圆形,长4毫米,内面被白色绢毛;能育雄蕊9,排成3轮,花药与花丝等长,第3轮的花丝基部有1对具柄腺体。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箭头形;子房卵球形,柱头不明显。浆果球形或卵圆形,直径1.5一2.5厘米,成熟时红色至蓝黑色;果梗粗壮,肉质,长1.2-2厘米。

特性 油丹为热带山地雨林树种。分布区年平均温19-24.5℃,极端最高温28.6℃,极端最低温度4℃,年降水量2600毫米。土壤多为山地黄壤,pH值5.5—6.0。在尖峰岭常与陆均松Dacrydium pierrei Hickel、海南紫荆木Madhuca hainanensis Chun et How、盆架树Winchiacolophylla A.DC.、竹叶青冈Cvclobalanopsis bambusifolia (Hance) Chun、海南蕈树Altingia obovata Merr.Et Chun等针阔叶树混生。喜生于日照短、云雾重、湿度大、气温低的林谷或密林中;在土层深厚而疏松的砂壤土上生长旺盛。幼树颇能耐阴,幼苗要在林下才能正常生长。深根性树种,母树结实量少,种子繁殖力弱,天然更新较差,但萌蘖力强。花期7月,果期10月至翌年3月。

保护价值 油丹属植物在我国分布于云南东南部、南部、西藏东南部及海南,对研究热带与南亚热带植物区系具有科学意义。油丹木材纹理通直,结构细致均匀,材质硬度中等,具韧性与香气,耐腐性强,为优良用材树种。

保护措施 分布区内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应将油丹列为保护对象,并将生长集中、林相较好的林分划为母树林。应严禁砍伐,积极繁殖,扩大种植面积。

栽培要点 果实的果皮由绿色变成蓝黑色时就可分批采摘,然后除去果梗和果肉,洗净种子随即播种,切勿曝晒。播后约1个月发芽完毕,发芽率达95%,当苗高7-8厘米时可间苗或移人营养器内。8个月至1年生苗即可上山造林。林地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润的山坡、山谷冲积地。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