沩山毛尖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沩山毛尖,产于湖南省宁乡县水沩山的沩山乡。沩山为高山盆地,自然环境优越,茂林修竹,奇峰峻岭,溪河环绕,芦花瀑布一泻千丈,常年云雾飘渺,罕见天日,素有“千山万山朝沩山,人到沩山不见山”之说。山中有唐宣宗(李悦)朝廷宰相裴休修葺——武则天所建“十方密印寺”,为佛教圣地,常年香火不断,寺内鼎盛时期僧侣多达一千余人,在日本、东南亚一带享有崇高声誉,故有“名山、名寺、产名茶”之称。这里年均降雨量达1670毫米,气候温和,光照少,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茶园土壤,为板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茶树久受甘露滋润,不受寒暑侵袭,根深叶茂,芽肥叶壮。

  基本信息

  历史渊源

  沩山产茶历史悠久,远在唐代就已著称于世,清同治年间(1862——1874)《宁乡县志》载:“沩山茶,雨前采摘,香嫩清醇,不让武夷、龙井。商品销甘肃、新疆等省,久获厚利,密印寺院内数株味尤佳……”“文革”中发现密印寺大佛像体内存有茶叶三十余斤,可见茶叶在佛祖中的地位,是“茶佛一味”的又一生动见证。

  采制工艺

  沩山毛尖的制作工艺:沩山毛尖茶的原料是在清明前后采摘的第一叶初展的细嫩芽头,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无残伤、无紫叶的鲜叶,经杀青、闷黄、轻揉、烘焙、熏烟等工艺精制而成。其中熏烟为沩山毛尖的独特之处。

  品质特点

  沩山毛尖成茶品质:外形微卷成块状,色泽黄亮油润,白毫显露,汤色橙黄透亮,松烟香气芬芳浓郁,滋味醇甜爽口。叶底黄亮嫩匀。颇受边疆人民喜爱,被视为礼茶之珍品。历代名茶驰名中外,畅销各地。

  社会评价

  在建国初期50年代,毛泽东主席品尝沩山毛尖后,托工作人员写信向沩山乡致谢。刘少奇主席生前把沩山毛尖作为家乡茶,款待国内外友人。华国锋同志题词称“沩山毛尖,具有独特风格”。谢觉哉、甘泗淇、周光召等宁乡籍革命老前辈,对故乡的沩山毛尖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1986年荣获名优证书;1988年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铜牌奖。

  茶人茶诗

  前清举人周在武《大沩凌云》诗,就可见其自然环境极宜茶,诗曰:“大沩十万丈,上与浮云齐,山势长不改,云飞爱复西。云去山有风,云来山有雨,风雨无定期,云情竟如许”。由此可见沩山毛尖产地的生态环境。

  如何选购

  为了防止市场上假冒名牌产品,伪劣产品和假茶叶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在购买沩山毛尖茶叶时,务必请认真鉴别,其主要方法是:

  观外形:正宗沩山毛尖茶干茶色泽绿润、条索紧细卷曲有锋苗、白毫满布,闻之茶香飘逸、鲜爽清新。

  品茶汤:上乘沩山毛尖茶冲泡后,茶汤黄亮油润,香气嫩香持久,滋味鲜爽,回味甘甜。

  审叶底:沩山毛尖茶的原料是在清明前后采摘的第一叶初展的细嫩芽头,经冲泡后,叶底仍现芽叶,细嫩均匀,柔软鲜活。

  选购沩山毛尖误区

  1、沩山毛尖越香越好

  沩山毛尖确实要讲究香,但并非越香越好。其中最主要要看香型和纯正度,比如松烟香,香气芬芳浓郁,滋味醇甜爽口。但是这种香味有时并不浓烈,花香的茶一般更幽淡,若有若无,但是这种香型要好于清香型和火香型。另外选择沩山毛尖,还必须考虑口感和回甘以及嫩度。比如白露茶,香气浓郁,但是口感和回甘要比春茶差,再比如细嫩的芽茶香气淡,但是一般要纯正,所以也要比一芽一叶的要好一些。

  2、沩山毛尖越嫩越好

  选购沩山毛尖,单纯的追求细嫩的纯芽。沩山毛尖好喝与否,最重要的还是产地,最好的产地宁乡,也要看茶山的海拔。某些小山茶的纯芽,因为生长的太快,营养物质含量少,做出来的茶叶味太淡,反而不好。另外,不同产期的纯芽区别很大,春茶,即便是最老的一芽两叶也要比夏茶的纯芽好喝的多。

  3、沩山毛尖毫越多越好

  这种观念在十年前正确,单就旱茶而言,越早期的茶叶,海拔越高的茶园产的茶叶毫越多。最近十年随着大白茶等天然毫多的外来茶种的引进,单凭毫多少判断,会误杀口感更好而毫天生要少的旱茶品种。所以,在当地评茶时,已经很少把毫的多少作为茶叶好坏的评价标准了。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