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蚕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沙蚕(Nereid)英文名—Clamworm,属环节动物门,多毛纲,俗称海虫、海蛆、海蜈蚣、海蚂蝗。作为采捕与养殖对象的多为围沙蚕(Perinereis Kinberg)、刺沙蚕(Neanthes Kinberg)等属的大型种类。为蠕虫形,蚕体体长大者达10余厘米,有的种达20余厘米。横断面圆形或稍扁,具许多体节。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头部由头节和围口节组成,有触须、眼和口,口内有吻,吻上一般具许多黑褐色小齿。

头后为躯干部,躯干部各体节的两侧有具刚毛的疣足。刚毛有毒腺,刺到皮肤有红肿疼痛的现象。尾部又称肛节,有肛门和肛触须。沙蚕营养丰富,不仅是鱼虾嗜食的饵料生物,也可以作为优良的钓饵。福建、广东、广西沿海居民还视生殖腺成熟的沙蚕为营养珍品。干制后,煮汤白如牛奶,味极鲜美,且浓度大,有“天然味精”之称。油炸后酥松香脆,为下酒佳肴。沙蚕无论在国内或出口,都十分畅销。

养殖品种:

由于其生殖方式多种多样,有些种类我们还养不起来。简单说,现在能养的就是刺沙蚕(属)和围沙蚕(属)的几种。

另有一种,日本人叫它“黄金沙蚕”通称“红沙蚕”,实际上还有一种红沙蚕学名叫岩虫,售价均高达每公斤1万日元,属名贵种,也在试养。

想养殖哪一种沙蚕,首先要依底质而定,如是粘土底就不能养岩虫,再就是作什么用,如为养好虾,只能养刺沙蚕了。

can01.gif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