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褐孔菌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拉丁学名:Inonqqus obliquus,日本人称之为白桦茸,欧洲人称之为chaga。    形态特征:

桦褐孔菌菌核呈现瘤状(不育性的块状物),外表黑灰,有不规则沟痕,内部黄色,无柄,直径25—40cm,深色,表面深裂,很硬,干时脆,可育部分厚5mm,皮壳状薄,暗褐色;菌管3—10mm,脆、通常菌管的前端开裂,菌孔每mm6—8个,圆形,浅白色,后变暗褐色;菌肉木柱质,有轻微的、模糊不清的环纹,鲜(明亮)淡黄褐色。孢子阔椭圆状至卵状,光滑,9—10μm×5.5—6.5μm,有刚毛。

化学成分:

桦褐孔菌化学成分有多糖、桦褐孔菌素、桦褐孔菌醇、多种氧化三萜类化合物、栓菌酸、多种羊毛甾醇型三萜类化合物、叶酸衍生物、芳香族的香草酸、丁香酸及γ羟基苯甲酸,还有报道称已分离出单宁化合物、类固醇、生物碱类化合物、黑色素类、低分子多酚类及木质素类化合物。    桦褐孔菌含有大量的抗癌、降血糖、复活免疫作用的植物纤维类多糖体。可以提高免疫细胞的活力,抑制癌细胞扩散和复发,在胃肠内防止致癌物质等有害物质的吸收,并促进排泄。据说桦褐孔菌的精制菌粉对糖尿病治愈率达93%。

药理作用:是前苏联各共和国、波兰、日本等国的民间常用药物,现在已从菌核和菌丝中提取到一种糖蛋白(FIS-1)和一种水溶性多糖(F1),发现均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尤其是水溶性多糖(F1),一次性给药50mg/kg体重,3小时后,高血糖鼠的血糖含量下降近一半,且可维持48小时之久。

相关记载:俄罗斯堪索莫乐斯基制药公司生产的桦褐孔菌精粉对糖尿病的有效率达93%,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科研和临床。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