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虫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文名] 松毛虫   

[别名] 马尾松毛虫   

[学名] Dendrolimus punctatus WIK.   

[英文名] lappet   

[ 目 ] 鳞翅目   

[ 科 ] 枯叶蛾科   

[寄主] 马尾松黑松黄山松湿地松火炬松等。   

[为害特点] 以幼虫取食针叶,常把叶吃光,松林似火烧状,造成成片松林死亡,近年低山和丘陵地区为害猖獗。此外,该虫毒毛触及人体,引起红肿或糜烂,毒毛污染水源,影响人体健康。   

[简介]   

鳞翅目(Lepidoptera)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松毛虫属(Tolype)昆虫。包括茧形如卵的卵茧蛾及在树上织巨大的帐篷状网而群居的天幕毛虫。成虫粗壮,通常淡蓝灰色。翅展一般25∼75公釐(1∼3吋)。许多种的触角羽状,体、足及眼上有毛。幼虫色豔丽,每节均有垂饰状突起,故英文名意为垂饰虫。常群集吐丝,包被树冠,毁坏林树、果树和观赏植物的叶子。落叶松毛虫(T. laricis)为害落叶松。多毛垂饰毛虫(T. vellida)为害苹果树、杨和丁香花。


成虫体长20一35mm,雌蛾翅展48—80mm;雄蛾38—62mm,体色有黄褐、灰褐、棕褐、茶褐色等多种,体色变化较大。前翅上有深褐色横线4—5条,中室端具白点1个,亚端线由8—9个近新月形黑褐色斑组成,靠臀角处斜列3个斑点。雄蛾色较深,前翅横线色深且明显,中室端白斑明显,触角羽状。雌蛾大于雄蛾,色略浅,触角短彬齿状,腹部较雄粗状。卵长1.4mm左右,椭圆形,初粉红色,近孵化时变成深紫色,成串或成堆产在松针上。末龄幼虫体长40一80mm,体色有棕红色、棕黑色两种,头黄褐色,中胸、后胸背面簇生蓝黑 色毒毛带,两带间丛生有黄白色毛,腹部各节毛簇中具窄而扁平的片状毛,先端具齿状凸起,体侧生有白色长毛,并具1条纵贯身体的纵带,纵带上从中胸至第8腹节气门上方各具l白斑,体背中央为银白或金黄至黑褐色。蛹长20一27mm,栗褐色或暗红褐色,节间具黄绒毛,腹末有细长的臀棘,末端呈钩状卷曲。茧长椭圆形,灰白色至污褐色。表面有毒毛。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