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科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杜鹃花科 Ericaceae

  双子叶植物纲五桠果亚纲较大的1科,木本植物,大多常绿,少数落叶,陆生或附生。不具托叶。叶互生或轮生(中国不产),全缘或有锯齿,不分裂。花两性,辐射对称或略微两侧对称,单生或通常组成总状、圆锥状或伞形花序花萼通常5裂,宿存;花冠通常鲜艳合瓣(稀离瓣),5裂或4~6~8裂;雄蕊为花冠裂片数的2倍,稀同数或更多,1轮、稀2轮排列,花丝分离,花药2室,背部有时有芒状或距状附属物,内向顶孔开裂,稀纵长缝裂,花粉粒为四分体;通常有泌蜜的花盘子房上位或下位,4~5室,稀6~20室,中轴胎座,花柱单一,柱头头状,有粘性且突出于花药之上。蒴果浆果核果。种子小,锯屑状或小粒状,胚圆柱形,胚乳丰富。本科植物普遍出现内生菌根,即由藻菌纲的一些真菌侵入根毛所形成的一种结构,菌丝体可达内皮层。这种真菌和高等植物的共生现象,常常成为杜鹃花科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本科染色体数目 x=11,12,13,24,26,36,44,而以x=12,13为常见。本科所含属、种数各分类学家划分的差异甚大,有划分为50属1350种;也有划分为125属3500种。广布于南、北半球的温带,也位于热带山区,少数环北极或北极分布,极少分布在非洲和大洋洲。中国有17属 650种左右,分布于全国各地,但以云南、四川、西藏最为丰富。中国无特有属,但多特有种。

  本科植物大多适应于气候温凉、空气湿润、土壤偏酸的生境,极少也生长于石灰岩地区,在全世界许多具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地方往往成片生长,组成植被的优势成分,形成一定范围内的特殊景观,如以本科植物占据灌木层优势的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的冰沼植被;欧洲大西洋沿岸的欧石南灌木群落。本科植物多生于山地森林,兼有陆生和附生,相当多的种类分布树线以上,形成高山植被,少数种类在低海拔地区,有些生于近海地方或附生于红树林。由于本科中许多植物的喜阳生态和对贫瘠、酸性或缺乏土壤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常成为先锋植物或构成向阳地方、火烧迹地的次生植被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