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虾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螯龙虾科(Homaridae, 或拟海螯虾科〔Nephropsidae〕,真龙虾)、龙虾科(Palinuridae, 刺龙虾)、蝉虾科(Scyllaridae, 蝉虾、西班牙龙虾、铲龙虾)和多螯龙虾科(Polychelidae, 深海龙虾)动物的统称。均为海生,底栖,多为夜出性。以动物屍体为食,但亦食活鱼、小型软体动物和其他底栖无脊椎动物以及海藻。某些种,尤其是真龙虾及刺龙虾,有重要的商业价值。
大龙虾有坚硬、分节的外骨骼。胸博具五对足(其中一或多对常变形为螯,一侧的螯通常大于对侧者)。眼位于可活动的
眼柄上。有两对长触角。腹部形长,有多对游泳足。尾呈鳍状,用以游泳;尾部和腹部的弯曲活动可推展身体前进。
真龙虾的前三对胸足具爪,第一对足上的爪极长。覆盖头部和胸博的背甲前方有明显的额剑(或吻)。美洲螯龙虾(Homarus americanus)和挪威龙虾(Nephrops norvegicus, 即都柏林匙指虾、挪威海螯虾)价值最高,常常以活龙虾的形式市售;可食部分为多肌肉的腹部和螯。真龙虾见于除极地外的所有海洋和较深的水域。欧洲龙虾(H. gammarus, 即欧洲螯龙虾)呈绿色,见于欧洲大西洋沿岸和地中海岩石质的海底。好望角螯龙虾(H. capensis)见于南非周遭海域,体长可达10∼13公分(4∼5吋),几无商业价值。
大龙虾见于从拉布拉多至北卡罗来纳的水域,有时栖于浅水,但深至366公尺(1,200呎)的水中数量更为丰富。体重约0.45公斤(约1磅)、体长约25公分(约10吋)的龙虾在浅水中捕捞。通常用龙虾笼(一种网箱,内置死鱼为饵)捕捞。在深水中龙虾可重达约2.5公斤(5.5磅),常用拖网捕捞。特别巨大的个体可重20公斤(40磅)。美洲龙虾经常活著市售。身体背侧多为浅黑绿色或棕绿色,腹美洲螯龙虾(Homarus americanus)侧黄橙色、红色或蓝色;浸入热水中後变成红色。
雌体经约5年的发育即成熟,准备产卵。夏季雄体将精子送入雌体体内,但受精要到春天方发生。每个雌体产卵3,000枚乃至更多,卵产出後附于雌体的游泳足上直至数月後幼体孵出。幼体身长约1公分(0.4吋),自由游泳约12天,然後沉到水底,并停留于此。有些龙虾的寿命可达50年。狗鲨、鳐鱼和鱈鱼最常捕食龙虾的幼体。成年龙虾的主要天敌是人。
刺龙虾身上多棘刺,无大螯。通常仅腹部可食,以龙虾尾之名市售。其触角亦极为发达。许多种栖于热带海域;但象龙虾(Palinurus elephas)见于英国至地中海。刺龙虾科有两个种在美洲具重要商业价值︰加利福尼亚刺龙虾(P. interruptus)产于太平洋沿岸,体长可达40公分(16吋);西印度刺龙虾(P. argus)分布于百慕达至巴西,体长可达约45公分(18吋)。南非岩龙虾(Jasus lalandei)分布于南非附近水域,有重要的商业价值。
蝉虾主要分布于热带,体颇扁,无螯,触角扁平,呈宽阔的片状。多数种类体短小,无经济价值。深海龙虾(多螯虾)体软,柔弱,具螯;有些种类无视觉能力,均无商业重要性。
全世界共有龙虾400多种,北美洲是龙虾分布最多的大陆,分布在北美洲的有两个科(蟹虾科,螯虾科),12个属,300多种。在300多种龙虾中多数经济价值较低,其中Cambarellus属的种类个体最小,个体重量很少超过lg;个体较大(每尾可达到50-80g)和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龙虾有原螯虾属Procambams,螯虾属Cambarus,太平洋螯虾属Pacifastacus和叉肢螯虾属Orconectes的种类,其中克氏原螯虾占整个龙虾产量的70-80%。
我国是龙虾分布最少的国家之一,仅有四个种,克氏原螯虾,东北螯虾Cambaroides dauricus,史氏拟螯虾C.schrenkii和朝鲜螯虾C.Similis,后三种仅分布于我国东北三省、朝鲜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