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普坦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卡普坦1851年出生于荷兰的巴讷费尔德,1868年进入乌特勒支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1875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随后前往莱顿天文台工作。1878年,卡普坦成为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天文学教授,直到1921年退休。
1896年到1900年期间,卡普坦研究了英国科学家大卫·吉尔(David Gill)在南非拍摄的照片,于1900年发表了第一份专门针对南天的照相星表——好望角照相星表(CPD),刊载了南天极周围19度范围内的454,875颗恒星。这份星表是研究银河系结构的重要资料。1897年,卡普坦还发现了一颗自行很高的矮星,这颗星被命名为卡普坦星,是目前已知的具有第二高自行的恒星,仅次于巴纳德星。1904年,卡普坦提出了恒星的二流理论,认为全天的恒星大体上朝着两个方向流动。这个理论为瑞典天文学家贝蒂尔·林德布拉德和荷兰天文学家扬·奥尔特日后建立银河系自转的理论奠定了基础。1906年,卡普坦提议在天空中均匀、随机地选出206个区域(卡普坦选区),由世界各地的天文台分工协作进行恒星计数。这些工作开创了统计天文学的先河,促进了恒星天文学和星系动力学的发展,为人们了解银河系结构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