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冷冻食品分为冷却食品和冻结食品,冷冻食品易保藏,广泛用于肉、禽、水产、乳、蛋、蔬菜和水果等易腐食品的生产、运输和贮藏;营养、方便、卫生、经济;市场需求量大,在发达国家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
概括
概念分类
冷却食品:不需要冻结,是将食品的温度降到接近冻结点,并在此温度下保藏的食品。
冻结食品:是冻结后在低于冻结点的温度保藏的食品。
冷却食品和冻结食品合称冷冻食品,可按原料及消费形式分为果蔬类、水产类、肉禽蛋类、米面制品、调理方便食品类这五大类。
发明
英国17世纪的作家和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试图将雪塞进一只鸡里冷冻它,不料受了寒,不久就病倒了。甚至在培根不幸的实验之前,人们就知道极端的寒冷能阻止食用肉类“变坏”。这使得富有的地主们纷纷在自己的庄园里设置了可以保存食品的冰窖。
这些早期冷冻食品的尝试都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与其说是冷冻的程度,不如说是冷冻的速度,才是使肉冷冻的关键。大概最先认识到这一点的人是美国发明家克拉伦斯·伯兹埃伊。
直到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当家用冰箱日益普及时,冷冻食品才开始大量销售。随后不久,伯兹埃伊著名的红、白、蓝包装存在于全世界许多地方的商店,就成了人们熟悉的景观。
伯兹埃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几年,在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岛旅行时进行了一次野生植物的普查。他注意到天气是如此的寒冷,以至他捉住一条鱼后一会儿鱼就冻硬了。他很想知道,这究竟是不是食品保藏的关键所在。
与培根不同,伯兹埃伊生活在冷冻机时代。1923年回家后,他就在自己的厨房里用冷冻机来做实验。接着,伯兹埃伊在一个较大的冷冻厂试冻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食用肉。伯兹埃伊最终发现,冷冻食品的最快途径就是将肉紧压在两个冷冻的金属板之间。到20世纪30年代,他已准备好开始销售他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工厂生产的冷冻食品了。
对伯兹埃伊来说,冷冻食品很快便成为一宗大生意,甚至在他发明高效率的双板冷冻工序之前,他的公司一年就达到了500吨水果和蔬菜的冷冻量。
影响因素
运输业
中国冷藏保温汽车的拥有量,从1980年约3500辆,到2000年已达到约30000辆。目前,中国冷藏保温汽车生产的品种已达到100种以上。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是中国冷藏保温汽车行业厂点过多、投资分散、重复建设、重复引进,存在着“散、乱、差”现象;
二是中国冷藏保温汽车数量少,目前,中国保温汽车仅约有3万辆,而美国有20多万辆,日本有10万辆;
三是中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美国为0.8%——1%,英国为2.5%——2.8%,德国等发达国家均为2%——3%。中国冷藏运输率(即易腐货物采用冷藏运输所占的比例)约10%——20%,欧、美、日等国均达到80%——90%。中国冷藏运输所占的比率(即易腐货物采用冷藏保温汽车的运量与采用铁路冷藏运输的运量之比)约为20%,欧洲各国为60%——80%;
四是我国冷藏保温汽车的品种和技术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如K值( K值:微生物耐热性的一种特征,随微生物的种类和灭菌温度变化而变化,相同温度下,k越小,微生物越耐热。)指标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品种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如日本在70年代已有350多种,特别是车厢结构,车厢门的形式很多,有很大的选择余地。中国一些引进技术和设备的企业,产品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设计能力、装备制造能力、技术服务能力等仍有差距。
行业标准规范
就目前的现状,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商业系统、轻工系统、外贸系统、水产系统都在各自为政生产冻食品,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可遵循,管理处于无序状态,以致冷冻食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另外全国多数冷冻食品生产企业采用原有冷库、冰柜等生产冷冻食品,没有连续化的快速冻结设备,也没有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和卫生规范,以致造成缓慢冻结产充斥市场,降低了冷冻食品的质量,损害了冷冻食品的声誉。
设备质量
国内速冻机生产虽有一定基础,但是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存在着体积庞大、笨重、低温性能差、能耗高等问题。一些速冻机件生产厂生产的传送件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差距,主要是外形粗糙、精度较差、使用性能不稳定。一条周长超过10米的不锈钢带,由于积累误差,在低温环境下,金属钢带易产生链带跳挤带、断带,造成用户停产损失。螺旋式带长一般100米以上,国产带质量不稳定,容易发生挤带与脱节。
当前冷冻食品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目前国大约有1000多家冷冻食品生产企业,“量稳定在千吨以上的为数不多”,比较多的是百吨左右的企业,在这些企业中,有相当数量的冷冻食品实际上只是肉联厂、罐头厂、冷饮厂等工厂的一个分厂或一个车间,这一的企业规模效益都很差。
目前有进、出口权的冷冻食品企业,规模经济效益还可以。但应当看到,国际市场变幻莫测,竞争非常激烈。国外企业对中国的市场特别感兴趣。中国加入WTO以后,我国市场将面临全方位的开放,从原来单方面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双向开放,不再存在目前现有的政府保护措施;国内的优惠政策等因素,外国企业将全面挑战中国企业,产品的标准化工作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只能将全面与国际接轨。
产业转型
在中国,与速冻业配套的相关行业如面粉加工业、肉禽饲养及屠宰和冷链运输远远跟不上速冻食品行业的发展。受生产技术、运输等条件影响,速冻食品产品质量仍然略显不足。而受到产业链的约束,所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生产环节企业可以做到符合标准,但在运输流通、终端则难以保证,运输过程中的冷链、零售终端的冷库、冷柜等设备温度不达标,都有可能产生。一方面是激烈的竞争、恶劣的竞争环境,另外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国际市场上,60%以上的冷冻冷藏食品用于餐饮业,而我国的这一比例不到5%。巨大的市场将引发速冻食品业务市场的兴起,为速冻食品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商机和空间。
2012年10月份,我国生产速冻米面食品36.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8.36%;2012年1-10月,全国生产速冻米面食品314.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6.95%。2012年1—6月我国国内与食糖消费有关的主要食品中,糖果、罐头、速冻米面食品累计产量增速均低于上年同期。6月份单月产量与5月份相比,糖果和速冻食品产量增速相对上月增速均出现明显抬升势头。2012年10月我国小麦粉产量为1124.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99%,比上个月的产量增长3.17%;1-10月我国小麦粉的累计产量达10119.9万吨,比去年同期累计增长8.51%。2012年10月规模以上企业面粉产量同比、环比均出现增长。10月规模以上企业面粉产量1124.2万吨,依据历史数据计算,同比上涨2.99,环比上涨3.2%;累计产量10112万吨,同比增长8.51%。在日本70%的速冻食品用于快餐与团体伙食,而我国速冻食品目前大部分供应超市零售。目前,速冻行业还不到100亿元销售收入,与此类似的餐饮行业有近3万亿元的销售收入,无论是与餐饮行业的销售额比较,还是与发达国家同行业相比,差距都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