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狂犬病病毒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

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又称猪疱疹病毒Ⅰ型、传染性延髓麻痹病毒、奇痒症病毒、奥叶兹基氏病病毒。是引起牛、羊、猪、犬和猫等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发热、奇痒(猪除外)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疱疹病毒。由于本病的临床症状类似狂犬病,故用了“伪狂犬病”这一病名。

伪狂犬病病毒粒子呈椭圆形或圆形,其基因组为线性dsDNA分子,分子量为87×106 (约150kb),(G+C)mol%含量为73%,二十面体立体对称。位于细胞核内无包膜的病毒粒子直径约110~150nm,位于细胞质内带包膜的成熟病毒粒子的直径约150~180nm。包膜表面有呈放射状排列的刺突,其长度约8~10nm。

本病毒是疱疹病毒中抵抗力较强的一种,在不同的液体中和物体表面至少存活7d。本病毒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福尔马林和紫外线照射等敏感;在pH 4~9之间稳定;对热抵抗力较强。真空冷冻干燥的病毒培养物可保存多年。

本病毒能在多种组织细胞内增殖。其中以兔肾和猪肾细胞(包括原代细胞或传代细胞等)最适于病毒的培养。应用鸡胚作绒毛尿囊膜接种、卵黄囊和尿囊腔接种,同样可用于病毒的增殖培养。

防治本病的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近年的趋势主要是发展弱毒疫苗。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