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饭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壮家五色饭:壮家五色饭五色糯米饭,俗称五色饭,又叫青粳饭或花米饭,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紫、白5种颜色而得名。它是壮族群众过清明节和农历三月三时,壮家用来招待客人的传统食品。

美丽传说:古时候,有个壮族青年叫特侬,他的父亲早已去世,只与瘫痪在床的母亲相依为命。特侬非常孝顺,怕母亲一人在家烦闷,就背着母亲上山砍柴、下田插秧。每一次他都带着一大包母亲最爱吃的糯米饭放在她身边,让母亲饿了随时可以吃。特侬母子的这一举动被在山上的一只猴子看到了。那猴子便趁着特侬到山上砍柴时机,悄悄溜到母亲身边,敏捷地把糯米饭抢走了。母亲无法动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猴子抢走糯米饭。一连几天如此,特侬看着一边饿极了的母亲,无奈地扯着身边的枫叶,却又想不出什么办法来。猛然间,特侬发现自己掐枫叶的手黑漆漆的,原来是被黑色的枫叶汁染脏了。看着黑乎乎的五指,特侬灵机一动,立即把树上的枫叶割回家,放到石臼中舂成泥状,用水浸泡一天一夜,得出黑色的液汁,再将糯米饭放到黑液汁中浸泡一晚。第二天早上将黑色的糯米捞起蒸煮,顿时一股清香弥漫全屋。母亲在屋里喊,特侬,什么东西这么香啊!特侬兴奋地说,这是黑色糯米饭,多香多甜啊!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
清晨,特侬带着母亲上山砍柴,他用芭蕉叶包着黑色糯米饭,故意露出一点黑乎乎的颜色。猴子看见了,以为是毒药,碰也不敢碰,便逃之夭夭了。这一天,特侬吃了黑色糯饭,口不干不燥,还觉得浑身是劲,打的柴更多了。从此,特侬和母亲上山砍柴,都带着黑色糯饭。后来,壮家人都学特侬,家家户户做黑色糯米饭。再后来聪明的壮家人又学会了用黄栀子、红兰草等做成了黄色、红色、紫色糯米饭,最后演变成了如今的五色糯米饭。

精巧技艺:制作五色糯米饭比较讲究方法。黑色糯米饭,用枫叶及其嫩茎之皮,放在臼中捣烂,稍为风干后浸入一定量的水中,浸泡一天一夜后,把叶渣捞出滤净,即取得黑染料液。黑染料汁要放入锅中用文火煮至五六十摄氏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黄染料,可用黄花或黄栀子、黄羌等植物的果实、块茎提取。将黄花煮沸,或将黄栀子捣碎放入水中浸泡,即得到黄橙色的染料液。也可用黄羌掏烂后与糯米拌均用力搓,可得黄色的糯米(可直接蒸,不用浸泡)。红染料、紫染料是用同一品种而叶状不同的红兰草经水煮而成。叶片稍长,颜色稍深,煮出来的颜色较浓,泡出来的米即成紫色;叶片较圆,颜色较浅,煮出来的颜色较淡,泡出来的米即成鲜红色。提取四种液汁出来后,分别把不等量的米放入其中浸泡一夜,等其上色后放入蒸笼中蒸约一个小时,便可蒸出黑、红、黄、紫、白(糯米本色)五种颜色的糯米饭来。这样做出来的五色糯米饭色泽鲜艳、五彩斑斓、晶莹透亮,再加上它的滋润柔软、醇正平和,味道富有植物清香,吃起来令人回味无穷,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红兰草有生血作用,栀子有清热凉血作用,用枫叶煮成的青粳饭,人食之能坚筋骨、益肠胃、补髓。
壮族五色糯米饭,各地做法风味也不尽相同。有的将泡涨的饭豆或绿豆和五色糯米一起放入蒸笼中蒸熟,将剁好的半瘦肥猪肉和切碎的小葱放进热锅里炒熟,再加入适量盐、料酒、酱油、味精等,接着将蒸熟的五色糯米饭和饭豆、绿豆倒入锅内一起捞匀。这样的糯米饭,味道清香,别有一番风味。有的把糯米饭蒸好后,将花生、芝麻炒熟炒香放到臼中舂碎,再把花生芝麻碎末洒入五色饭中拌匀,这样的五色糯饭吃起来香味浓郁。还有的把五色糯米盛入新鲜竹筒,再把竹筒放在篝火上慢慢烘烤,随着竹筒劈里啪啦地裂开,一阵阵香气四溢,那股特有的竹筒清香,更令人垂涎欲滴。

寄寓吉祥: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都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壮人也爱枫叶,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平安。所以,农历三月三做五色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甚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壮人爱做糯米饭,常常以糯米饭的颜色是否鲜艳,味道是否香甜来评定女主人是否是真正的壮家巧妇。每到三月初三,天还蒙蒙亮,各家主妇们便悄悄爬起来,把五色糯米放入蒸笼中文火蒸制,很快壮家村庄便四处弥漫浓香,早上,孩子们出来了,个个手中捏着团团糯饭,边吃边比,看谁家的糯米饭更黑、更黄、更红、更香。不一会,东家嫂西家婶也都走了出来,她们一家家地走,一家家地看,一家家地尝,看看谁家的糯饭最黑、最黄、最红、最香,看着、比着、尝着,壮乡三月三的清晨便热闹起来了。不久,小伙、姑娘也一个个走出来,他们身着艳丽的壮家服饰,手拿绣球,带着五色糯米饭,哼着山歌,手拉着手,到坡那边赶歌圩对歌去了……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