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营养政策与规划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国公众营养政策与规划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立项交办、亚洲开发银行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资助、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承担的《中国公众营养政策与规划》项目于2003年10月启动工作。该项目的直接目标是通过研究、宣传、倡导和一系列组织推动活动,使公众营养改善工作纳入国家第十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自项目启动以来,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在各有关部门、单位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协作下,已经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进一步加强同各方面的沟通、增进对项目进展的了解征求各方面对营养纳入十一五规划的想法和建议,经同规划司领导商议,于2004年5月18日在国家发改委召开了《中国公众营养政策与规划》项目中期汇报座谈会。

国务院有关各部门、有关单位、国际组织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汇报座谈会,国际营养基金会主席、国际著名营养学家Nevin S. Scrimshaw 教授,牛津/布鲁斯大学人类营养学教授、亚洲开发银行顾问Jeya Henry教授,国际著名营养学家Roger Shrimpton教授等做了专题报告。

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教授致开幕词,他从营养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改善营养与西部大开发、人才和智力扶贫的关系;以及改善营养带动中国营养产业发展三个方面揭示了将公众营养工作纳入国家“十一五”计划的必要性。他认为当前开展公众营养改善工作与中央提出的“以人文本”、“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科学的发展观”等指导思想是一致的。

会议主要有以下几部分内容。

(一)介绍项目工作进展和研究成果

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副主任周海春教授做了《发展中国营养产业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专题发言。他用有力的事实和相关的数据诠释了以下几点内容:1、公众营养:事关发展的战略问题;2、改善公众营养急需发展营养产业;3、发展营养产业将有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4、国内外营养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发展中国营养产业的几点政策建议:(1)消费启蒙,启动营养产业市场;(2)营养产业列为食品行业下的一个独立类别;(3)将营养产业纳入国家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4)完善营养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环境;(5)制定完善的中国营养产业发展规划,采取优惠政策促进中国营养产业发展。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曾红颖博士做了题为《外国政府如何开展营养工作纲要》的发言,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制定法律,从制度设计上保证营养工作作为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强财政支持力度,保证营养项目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3、形成一套有效工作的组织体系,多部委分工协作,并在最高权力机关设协调机构;4、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项目运作机制,包括了组织协调、从上而下的专业队伍、有法律根据的目标制定、监督、评价及可靠的技术支持专家顾问团;5、政策制定中注重与产业政策、教育政策和国家卫生保障政策的协调。之后,她又对日本的营养教育、美国的食品安全、泰国的食品营养规划等国外经验进行了介绍,并阐诉了其对我国营养工作的借鉴和启示。

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副主任王为农教授做了题为《改善营养状况 提高人口素质是做好新时期扶贫工作的突破口》的专题发言。他谈到营养不良不仅仅是贫困的象征,而且也是造成贫困的根源之一。加快中国贫困地区人群营养状况的改善,不断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进一步推进政府扶贫开发政策,实现经济社会与人的协调发展的当务之急。人类自身的发展是一切扶贫工作的关键和基础,“扶贫先扶人”,必须不断增强人的“综合能力”。在坚持经济开发扶贫的同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着力提高人的素质,改善人群营养状况;增强贫困地区人的应对能力、劳动技能和智力水平。实现人口与社会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适应与融合发展,把政府、部门、社会的单一扶贫行为转化为政府、部门、社会和贫困人口共同参与的扶贫行为。

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产业处副主任营养师胡承康做了题为《营养和教育共同决定人口素质与人的发展能力》的专题发言,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营养首先影响着人的发育、健康与认知水平;2、营养缺乏对胎、婴、幼儿的危害更大;3、营养决定着生命质量及其生命周期;4、营养决定着人口及其劳动才能发展营养与教育共同决定着人的全面发展。最后,他强调营养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地位更为重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霍军生博士代表中国营养学会做了题为《改善公众营养工作政策建议框架》的专题报告。首先,他对中国已有的三个营养政策的历史背景、主要目标、作用、特点进行了回顾。然后,针对我国目前的营养状况,提出了制定中国营养政策应该考虑的因素和框架。他认为要考虑的因素包括:1、确定需要解决的营养问题;2、确定可实现的营养目标;3、针对每个目标制订政策和工作方案;4、协调保障工作方案的实施;5、建立营养工作的评估机制。霍博士提出营养政策框架结构应为:1、分步实行的营养目标:(1)按照膳食指南推算的膳食营养目标;(2)根据食物生产提出的食物消费目标;(3)改善不同人群营养状况的目标;(4)减少慢性疾病发生率的目标。2、需要采取的措施:(1)营养立法(2)营养跟踪监测(3)营养科学发展(4)营养队伍建设(5)营养教育普及(6)推行营养改善措施。

(二)外国专家就公众营养政策与规划作专题报告

国际营养基金会主席、国际著名营养学家Nevin S. Scrimshaw 教授做了题目为《公共营养与小康社会----中国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关键》的专题发言。他谈到,千年发展目标是一个所有国家达成一致的显著例子,即所有国家一起决定什么才能使世界更美好。世界所有国家均希望在2015年实现的千年发展目标有8个:消除极度贫困与饥饿、实现全民普及基础教育、推动男女平等、提高妇女权力、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妇女健康、抵抗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开发全球发展伙伴计划。这些千年目标都和营养改善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公众营养改善是实现千年计划的基础,也是中国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关键。他强调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对营养的强调将推动中国实现和维持小康社会而需要的进一步发展、实施和更好协调制定政策和采取行动。

牛津/布鲁斯大学人类营养学教授、亚洲开发银行顾问Jeya Henry教授做了题为《营养产业和食品科学的国际经验: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专题讲座。他谈到,在过去的二百多年食品科学对于人类营养状况的改善起了关键性作用,食品科学的发展使得新食品和具有独特营养价值的食品成为可能。随着全球范围肥胖症及其它慢性病患者人数的逐年增加,人类将发明新的食品科学技术以改善和加强人类的健康。自1945 年人类采用面粉强化来补偿面粉加工过程中所损失的微量元素,食品强化使得人们微量元素缺乏的状况得以改善,新一代强化食品的目标是降低健康风险。为此食品产业、食品科学界、政府有关部门以及营养界需要更加密切地合作和配合。

国际著名营养学家Roger Shrimpton教授做了题为《婴幼儿早期营养对人体生长发育的近期和长期作用及影响》的专题发言,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关联图表说明,婴幼儿早期营养水平影响终生,出生体重终生影响智力水平,以及保护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三)就公众营养纳入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发表意见和建议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院王积业教授对已草拟好的《将营养改善工作纳入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摘要)》(以下简称《提纲》)提出以下几点意见:1、内容上要强调为什么将营养问题纳入国家规划,将其作为切入点;2、营养工作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问题,所以要强调纳入“长期”规划的必要性;3、营养不是单方面可以解决的问题,所以要强调营养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协调;4、强调营养是一个公共产品,需要国家的长期支持。5、全文加入目标和任务会更加完整;6、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以合并。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翟凤英教授认为《提纲》中可以再添加以下一些具体内容:1、要有计划的、持续性的做全国的营养调查、营养监测,针对监测的结果出台相应的措施;2、加强营养队伍的建设。

国务院扶贫办公室刘福合司长谈到,《提纲》中的内容已经比较完善,就如何形成政策性的语言阐述,他建议该材料的形成过程是,先由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向发改委起草建议,发改委是起草“十一五”计划的部门,再由发改委向国务院提交的“十一五”计划框架中加入营养部分。若将营养纳入国家规划是比较有把握的,也可以请全国比较知名的营养专家联名起草一份建议书,或者在向中央、国务院专题汇报稿提纲上签名,呼应国家提倡的“民主决策、专家决策”。

WHO驻华组织的Mr. Tomasso Cavalli-sforza谈到科学的发展已经对食品的营养吸收造成影响,因营养问题造成的传染病、慢性病也不容忽视,目标人群也不仅仅是特殊人群,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要在营养政策中全面的、有效地体现出来。

发改委宏观院产业所副所长胡春力教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谈到:1、对项目中期的成果给予肯定;2、提高全民营养水平是政府的责任,但是要建立在经济增长的前提下,他建议该项目在给政府的建议中有两点不能偏废,(1)从社会政策角度看待营养;(2)支撑提高国民营养水平,就要从产业的角度来阐明如何实现,物质基础如何建立。因为执行该计划单靠政府不可行,要靠产业界、企业的支持,有动力和机制,使营养具有广泛的国民基础。就《提纲》的写作他提出两点建议:1、提高国民营养水平,要提出在产业方面发展的目标;2、营养问题不仅仅是营养缺乏的问题,中部经济发达地区存在严重的营养失衡对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都造成损失。

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学生营养餐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将建平教授,首先对此次会议的意义给予肯定。他谈到,营养政策出台重在落实,要真抓实干;针对向中央、国务院专题汇报稿提纲他撰写了一段文字抛砖引玉:“居民营养状况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小康目标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十一五”期间,要把营养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程和发展规划,作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西部和贫困地区营养与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此,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制定和完善营养法规与政策,实施各项专项营养改善计划和目标,开展营养强化,发展营养产业,加强营养科研与营养调查监测等基础工作,并大力加强营养人才培养与营养科学知识普及。”

ILSI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顾问陈春明教授谈到:1、她非常同意王积业教授的观点,在向中央、国务院专题汇报稿提纲中,通过数据等着重强调为什么纳入国家计划,其他的背景材料由各官方提交作为附件。2、“纲要”的第二部分为“目标和措施”,重点要突出。其中目标要设立长期和近期的目标,措施要提出比较迫切有效地措施。3、最好由发改委规划司牵头组织各部委召开对向中央、国务院专题汇报稿提纲框架的讨论,向他们征集意见。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慢病处孔灵芝处长谈到,项目已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后面的路还很长,目前我们必须要做的两件事是:

1、把以前的工作进行总结;2、要使更广泛的层次得到共识,特别是各部门政策决策层。

国家粮食局调控司姚秀敏处长认为《纲要》要着重突出“总体观念”即营养工作纳入国家规划的必要性迫切性以及“总体思路”,即明确定位,强调政府职能。将营养与小康相关联,强调公众营养自身的特点是纳入国家计划的原因,指出中国的营养改善对世界的意义。

国家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万燕主任同意陈春明院长的意见,认为写入计划的内容有限,应将最紧迫的问题提出,并考虑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中国食品协会马东来秘书长谈到,开展营养工作必须要立法,要把营养立法写入向中央、国务院的专题汇报,只有立法才能保证营养工作的顺利开展。营养工作要从基础抓起,强调儿童营养工作的重要性。要拓展营养观念,提高全民认识。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中国食物与营养》编辑部副研究员李哲敏就《纲要》发表几点意见:1、阐明营养工作的重要性,说明营养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对小康的重要意义。2、由于要说服的对象是政府决策层所以要准确定位。

在会议即将结束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彭森主任致词。他谈到三点意见,即1、对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所作的工作应给予充分的肯定;2、公众营养确实是一个带有综合性的、全局性的、战略性的问题,我们必须做好公众营养的规划工作;3、支持把公众营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

Nevin S. Scrimshaw 教授致闭幕词,他对会议的成果和工作上的共识表示肯定,他谈到,公众营养是一个多学科多部门共同协调的工作,不论从卫生部们、教育部门、农业部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的营养计划必须要有政府的政策、法规支持才可以顺利实施。中国是人口大国,中国营养改善对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他对中国发展营养的前景充满信心。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