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环状糊精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中文名称: β-环状糊精
英文名称: β-Cyclodextrin
别名: β-环糊精;环麦芽七糖;环七糊精;BCD
详情: 结构式:低聚糖同系物,由7个葡萄糖单体经α-1,4糖苷键结合生成的环状物。
分子式:(C6H10O5)7
分子量:1135.0
理化性质: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稍甜,溶于水(1.8 g/100 mL,20℃),难溶于甲醇、乙醇、丙酮,熔点290~305℃,内径(分子空隙)0.7~0.8nm,旋光度[α]25D+165.5°。本品在碱性水溶液中稳定,遇酸则缓慢水解,其碘络合物呈黄色,结晶形状呈板状。本品可与多种化合物形成包结复合物,使其稳定、增溶、缓释、乳化、抗氧化、抗分解、保温、防潮,并具有掩蔽异味等作用,为新型分子包裹材料。
来源与制法: 淀粉糊化后经微生物产生的环状葡萄糖基转移酶(Cyclodextrin-glycMyltransferase)作用,经脱色、结晶、分离而制得。
毒理学依据:
①LD50:大鼠、小鼠经口均大于20g/kg(bw)。
②ADI:暂定0~6mg/kg(bw)(FAO/WHO,1994)。
③致突变试验:Ames试验、微核试验及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未见有致突变作用。
质量要求:质量标准(GB1613―1992)
含量/% ≥ 95(总糖中)
总糖/% ≤ 86.5
还原糖(葡萄糖当量)≤ ―
水分/% ≤ 13
灰分/% ≤ 0.5
重金属(以Pb计)/% ≤ 0.002
铅/% ≤ ―
砷(以As计)/% ≤ 0.0001
用途与注意事项:稳定剂、加工助剂。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规定:可用于焙烤食品,最大用量为2.5g/kg,用于汤料,为100 g/kg。其他使用参考,用于包埋易挥发的香料使其稳定。香料与β-环状糊精的浓度比为1:1。用于包埋天然色素,使其稳定。去除异味,用于豆制品等除豆腥味,以及去除干酪素的苦味、甜菊苷的苦味、羊肉的腥味和鱼腥味等。用于制作固体酒和果汁粉。将含乙醇43%的威士忌100 mL,加水186 mL、环状糊精糖浆143 mL,混合搅拌30min,喷雾干燥成固体酒。饮用时稀释10倍即可。用于果蔬罐头,可防止汁液产生白色混浊。橘子罐头,添加量为糖浆量的0.2%~0.4%,可不产生白色沉淀。竹笋罐头,添加0.01%~2.0%,可防止产生白色沉淀。冷冻蛋白粉末,添加0.25%,可提高起泡力和泡沫稳定性。取75g环糊精乙醇溶液,于50℃,在搅拌中加入含200 mL洋葱汁的乙醇溶液,静置,析出包埋葱汁的结晶,经过滤、晾干后即为成品。冲汤时,取1g成品冲入沸水200 mL即为洋葱汤。取100g环糊精,加水75 mL,在搅拌中加入芝麻油85~90 mL,包埋后于60℃烘干,研细,过20目筛。取0.4g置于100 mL水中,加热至60℃,即有芝麻油香气,若加250 mL水加热至90℃,则全溶。
鉴定方法:
①本品水溶液(1+10)加1~3滴稀碘液,呈黄色。
②旋光度检验:旋光度[α]25D+165.5°±2.0°。
含量分析:用本酚硫酸法测定试样的总糖量,利用糖化酶只分解直链糊精和低聚糖,而不分解环状糊精的特性,以DNS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出糖化酶作用于试样产生的葡萄糖量,总糖与葡萄糖量之差与总糖之比,即为环状糊精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