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粟糕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在03:16 2016年11月2日由Lmjiao (Talk | 贡献)所做的修订版本
(差异) ←更早版本 | 查看当前版本 (差异) | 更新版本→ (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重阳粟糕,又称重阳糕,为重阳节时的一种汉族特色糕类食品。

  江南地区汉族传统节日食品,为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传统习俗登高时的应时小吃。糕呈菱形,色酱黄,质糯、栗香、味甜。据《梦粱录》记载,宋朝已有此糕。

  起源

  糕在汉语中谐音“高”,是生长、向上、进步、高升的象征。九月食糕的习俗起源很早,“糕”之名,虽然起于六朝之末,但糕类食品在汉朝时即已出现,当时称为“饵”。饵的原料是米粉,米粉有稻米粉与黍米粉两种,黍米有粘性,二者和合,“合蒸曰饵”。黍为五谷之长,黍在古代是待客与祭祀的佳品。九月,黍谷成熟,人们以黍米为应时的尝新食品,因此,首先以黍祭享先人。重阳糕的前身就是九月的尝新食品。这也就是后世民间在重阳节,以重阳糕荐神祭祖的秋祭习俗渊源。

  六朝时期登高古俗得到光大,重阳节俗形成,糕类自然成为节令食品。到宋朝已习称“重阳糕”,在九月九日天亮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重阳糕上的诸种饰物也都有着各自的寓意。糕上的枣、栗、狮子之类饰品,都是中国传统的祈子象征物,它们明白地表示着人们在秋收时节祈求子嗣的愿望。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种类

  由于糕面有多种装饰,重阳糕在明清以后又多称为“花糕”。重阳花糕成为都市、乡村的应节食品。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糙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制作材料

  糯米粉1750克,粳米粉、鲜栗子各750克,白糖650克,红糖100克。

  特色

  糕软糯,栗香美。

  做法

  1.将栗子洗净,从中间剖开后入锅,加水没过栗子,煮至七成熟时,捞出去壳和内膜。

  2.糯米粉250克加水25克拌匀搓碎,再加入红糖拌匀,用18眼竹筛筛成松粉。

  3.盆内加入粳米粉、糯米粉,白糖用水1400克溶化后,倒入盆中搅成糊状,移入垫好屉布的笼内摊平,上火蒸约6分钟后,揭去笼盖,用竹筛筛在糕面上松粉,把栗肉整齐地铺在松粉上,再在旺火上蒸约20分钟,蒸熟后晾透,切成7厘米长、5厘米宽、1.2厘米厚的菱形块。

  制作要领

  编辑

  1.煮栗子时要用旺火速煮;

  2.粉糊蒸时要用旺火;

  3.筛松粉时要均匀。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