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米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在02:56 2016年7月19日由Lmjiao (Talk | 贡献)所做的修订版本
(差异) ←更早版本 | 查看当前版本 (差异) | 更新版本→ (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稷是禾本科作物,别名为粢米。 稷起源于中国北方,史前已有栽培,殷商时期就已经成为人们的主食,也正因此,中国古代把国家称为社稷,社指土地,稷就是指粮食,可见稷在古代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稷具有高度抗旱耐热,抗虫害,生长期短等优点,是中国北方干旱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现主要种植在中国东北、华北丰口西北地区。

  基本资料

  【出处】《别录》

  【拼音名】Jì Mǐ

  【别名】粢米、穄米(《补缺肘后方》),(《饮膳正要》)。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黍的种子之不粘者。5——6月采收,碾去壳用。

  【性味】甘,平。

  ①《别录》:味甘,无毒。

  ②《千金·食治》:味甘,平,无毒。

  ③《本草拾遗》:性冷。

  【归经】入脾、胃经。

  ①《本草求真》:入脾。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和中益气,凉血解暑。

  ①《别录》:主益气,补不足。

  ②《千金·食治》:益气安中,补虚和胃,宜脾。

  ③《日华子本草》:治热,压丹石毒,能解苦瓠毒。

  ④《纲目》:凉血解暑。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研末。

  【注意】《日华子本草》:多食发冷气。不可与川附子同食。

  【摘录】《*辞典》

  稷粟)芦稷益气和中 黍稷清热解暑。稷(专入脾)。有芦稷黍稷之分。芦稷者其形高如芦。实既香美。性复中和。所以为五谷之长。而先王以之名官也。味甘气平。故食可以益气和中。宣脾利胃。煎汤以治霍乱吐泻如神。用此烧酒。可治腹中沉 啾唧。若黍稷之稷。形状似粟。但粟穗则丛聚攒簇。黍稷之粒。则疏散成枝。黍与黍稷分别。则粘者为黍。而不粘者则为黍稷之稷。昔人于此。纷纷置辨。而不画一。是亦未分二稷之说矣。黍稷味甘性寒。作饭疏爽。香美可爱。服之可以清热。解暑止渴。故书载治痈疽发背瘟疫之症。但多食则有冷气内发。(饮黍穣汁即瘥。)烧黍稷则瓠必死。忌同附子服。

  ⒈作用。中国古代把国家称为社稷,社指土地,稷为粮食,可见稷在古代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稷具有高度抗旱耐热,抗虫害,生长期短等优点。是中国北方干旱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陕西等地为主产区,但产量不多。

  稷属小粒粮,千粒重为3-8克。加工成米后营养也很丰富,含蛋白质9.6%,脂肪0.9%,碳水化合物76.3%,热量351千卡/百克,粗纤维1.0%,灰分1.3%,还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稷的食用方法很多,碾成米称“稷米”,可蒸饭煮粥,磨成面叫“糜子面”,可作糕团或其它小食品。中国蒙古族多用稷米做炒米。稷专业标准以容重定等,分三个等级稷米。

  ⒉起源。稷起源于中国北方,史前已有栽培,殷商时期已是人们的主食。现主要种植在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在华中及四川等地有部分栽培,中国与前苏联、印度是世界上生产稷最多的国家。此外,欧洲和美洲的不少地方也有少量栽培。

  ⒊分类。稷属为黍亚科中一大属,约有400种,起源于赤道热带潮湿生境中。主产美洲热带和非洲。稷为4倍体植物,是一种喜温湿的短日照作物,最适温度25——30(35)℃,相对湿度要求在50%以上。稷的生育周期短,一般为2——3个月,因此适于生长在夏季温高多雨的北方地区,分布可达北纬50度。

  原形态

  稷米一年生栽培草本。秆粗壮,直立,单生或少数丛生,高60-120cm,有时有分枝,节密被髭毛,节下具疣毛。叶鞘松弛,被疣基毛;叶舌长约1mm,具长约2mm的纤毛;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0-30cm,宽达1.5cm,具柔毛或无毛,边缘常粗糙。

  圆锥花序开展或国交紧密,成熟后下垂,长约30cm,分枝具角棱,边缘具糙刺毛,下部裸露,上部密生小枝与小穗;小穗卵状椭圆形,长4-5mm;颖纸质,无毛,第1颖长为小穗的1/2-2/3,先端尖,具5-7脉,第2颖与小穗等长,通常具11脉,其脉先端渐汇合成喙状;第1外稃形似第2颖,具11-13脉,内稃薄膜质,较短小,长1.5-2mm,先端微凹。谷粒圆形或椭圆形,长约3mm,乳白色或褐色。花、果期7-10月。

  功效介绍

  性味:甘,平。

  ①《别录》:味甘,无毒。

  ②《千金·食治》:味甘,平,无毒。

  ③《本草拾遗》:性冷。

  归经:入脾、胃经。

  ①《本草求真》:入脾。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用主治-稷米的功效:和中益气,凉血解暑。

  ①《别录》:主益气,补不足。

  ②《千金·食治》:益气安中,补虚和胃,宜脾。

  ③《日华子本草》:治热,压丹石毒,能解苦瓠毒。

  ④《纲目》:凉血解暑。

  用法与用量:内服:煮食或研末。

  宜忌:《日华子本草》:多食发冷气。不可与川附子同食。

  食用禁忌

  ⒈适宜人群:适用于脾胃虚弱、胃热、湿热症状的患者。体弱之小儿食用。

  ⒉不适宜人群:其性冷,入脾、胃经,部分人应适当忌食。

  ⒊选购宜:无过多杂质、颗粒饱满、色泽、气味、口味良好。

  ⒋选购忌:不完善粒:不完善但尚有食用价值的颗粒,

  包括下列几种:未熟粒:米粒不饱满,与正常米粒显著不同的颗粒。虫蚀粒:被虫蛀蚀的颗粒。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的颗粒。霉变粒:粒面有霉或胚乳变色、变质的颗粒。

  杂质:通过规定筛层和无使用价值的物质,包括下列几种:筛下物:通过直径 1.0mm圆孔筛的物质。矿物质:砂石、煤渣、砖瓦块及其他矿物质。

  碎米:通过直径 1.5mm圆孔筛,留存在 1.0mm圆孔筛上的破碎粒

  其他杂质:无食用价

  ⒌烹调宜:内服:煮食或研未。稷可作饭

  ⒍食 用 宜:药用部位为黍的种子之不粘者。

  ⒎食 用 忌:不可与川附子同食。多食发冷气。

  ⒏储 存:阴凉通风处保存。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