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耳糕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 17:01 2010年11月20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Foodbk (Talk | 贡献) ←上一个 |
当前修订版本 (01:24 2016年11月8日) (编辑) (undo) Lmjiao (Talk | 贡献) (新页面: category:食品category:wcategory:糕点 碗耳糕又名“娃儿糕”,贵州贵阳地区汉族特色糕点[1] 。形状像一个小茶碗,因用“碗耳糖”...) |
||
| 第1行: | 第1行: | ||
| - | <!--请按照以下格式填写,注意只在等号(=)后填写内容,并预览、保存,不要任意修改格式、删除符号--> | + | [[category:食品]][[category:w]][[category:糕点]] |
| - | {{公司介绍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下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 + | |
| - | |介绍 =宁波思雨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厂家直销批发有限公司,公司位于中国浙江宁波市海曙区宁波市海曙区灵桥广场7楼B32室。批发中心本着“客户第一,诚信至上”的原则,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热诚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参观、考察、洽谈业务。 | + | 碗耳糕又名“娃儿糕”,贵州贵阳地区汉族特色糕点[1] 。形状像一个小茶碗,因用“碗耳糖”制作,小孩特别爱食,故名。碗耳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贵阳的传统著名风味小吃,它呈金黄色(也有白色),有弹性、个大、绵、香、甜、略带甜酒的发酵味,非常可口。制作方法是将大米浸泡、淘洗、磨成浆、过滤,然后发酵,掺些熟芡,红塘液化过滤,掺在打好的米浆里,加碱拌匀蒸成熟糕即成。贵阳做的碗耳糕的门铺很多,深受人们欢迎。 |
| - | |主营产品或服务= 海鲜;饰品;围巾; | + | |
| - | |主营行业 = 摆挂件饰品 粗加工水产品 鱼类 | + | 风味特点 |
| - | |企业类型 =个体经营 | + | |
| - | |经营模式 =生产加工 | + | 色泽金黄,个大蓬松如海绵,富有弹性、韧性、绵性,清爽利口,滋润不腻,甘甜清香。 |
| - | |注册资本 = 无需验资 | + | |
| - | |公司注册地 = 中国 浙江 宁波 | + | 制作方法 |
| - | |员工人数 = 5 - 10 人 | + | |
| - | |公司成立时间 = 2010 年 | + | 制作原料 |
|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许峰峰 | + | |
| - | |主要客户 = 代理批发商、门市部、个体经营 | + | 大米1千克,红糖20克,白糖30克,食用碱5克。 |
| - | |年营业额 = | + | |
| - | |主要经营地点 =全国 | + | 制作过程 |
| - | |主要市场 =大陆 | + | |
| - | |经营品牌 = | + | 1.选用优质大米淘洗干净后,浸泡4——6小时,换水磨成米浆。 |
| - | |管理体系认证 = | + | |
| - | |公司主页 = | + | 2.将部分米浆在净锅内加热成熟芡,离火倒入剩余米浆混和均匀,熟芡无结块时,慢慢发酵至表面起大泡后,根据醒发程度施碱中和,再与经溶解、过滤、去杂质的红白糖拌合均匀,注入蒸笼模型中,以大气蒸七、八分钟即熟。 |
| - | }}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上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 + | |
| - | {{公司联系方式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下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 + | 制作关键 |
| - | |电话 = 86 0574 65952237 | + | |
| - | |移动电话 = 13867846541 | + | 1.加熟芡时,要搅和均匀至无结块,使成品弹性好,有绵韧劲,不腻口。 |
| - | |传真 = 86 | + | |
| - | |地址 = 中国 浙江 宁波市海曙区 宁波市海曙区灵桥广场7楼B32室 | + | 2.红白糖沙泥重,需经用清水溶解、过滤、去杂质处理,以免影响风味。 |
| - | |邮编 =315700 | + | |
| - | }}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上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 + | 3.掌握好气温与发酵的关系,夏天发酵时间短,冬天可适当加温搅和。发酵结束后,施适量碱中和,除去发酵酸味,突出白糖的甜味和大米的清香味。 |
| - | {{公司工商注册信息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下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 + | |
| - | |公司名称 = 宁波海曙思雨婚介所 | + | 发展历史 |
| - | |注册号 =330203601036557 | + | |
| - | |注册地址 =中国浙江宁波海曙区药行街35,45号(7-351) | + | 贵阳碗耳糕约出现在清代,兴盛于80年代,当时贵阳经营户较多,以南京街(今中华北路)83号店的最驰名,群众美称之为“南京街的碗耳糕”,还因此流行过一句“南京街的碗耳糕——蒸大了”的歇后语。1984年,该点心被评为贵阳市风味名小吃。 |
| - | |法定代表人 =许峰峰 | + | |
| - | |注册资本 =无需验资 | + | 贵阳的碗耳糕,早已由人工磨浆改为电磨磨浆,进行大批量生产。除保持传统风味品种外,还有加白糖雪白的制品,也有改用高粱,制成紫红色的或用荞麦制成黑灰色的,风味各异,品种繁多。在贵阳市大小餐馆和食摊的早茶夜市,皆可见到到此点。 |
| - | |企业类型 = 个体经营 | + | |
| - | |成立日期 = 2010年05月21日 | + | |
| - | |营业期限 = 2010-05-21 至 2011-05-20 | + | |
| - | |经营范围 =一般经营项目:婚姻介绍。 | + | |
| - | |登记机关 = 浙江省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曙分局 | + | |
| - | |年检时间 = | + | |
| - | }}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上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 + | |
| - | ==分类== | + | |
| - | [[Category:个体经营]] [[Category:生产加工]] [[Category:中国]] [[Category:浙江]] [[Category:宁波]] | + | |
当前修订版本
碗耳糕又名“娃儿糕”,贵州贵阳地区汉族特色糕点[1] 。形状像一个小茶碗,因用“碗耳糖”制作,小孩特别爱食,故名。碗耳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贵阳的传统著名风味小吃,它呈金黄色(也有白色),有弹性、个大、绵、香、甜、略带甜酒的发酵味,非常可口。制作方法是将大米浸泡、淘洗、磨成浆、过滤,然后发酵,掺些熟芡,红塘液化过滤,掺在打好的米浆里,加碱拌匀蒸成熟糕即成。贵阳做的碗耳糕的门铺很多,深受人们欢迎。
风味特点
色泽金黄,个大蓬松如海绵,富有弹性、韧性、绵性,清爽利口,滋润不腻,甘甜清香。
制作方法
制作原料
大米1千克,红糖20克,白糖30克,食用碱5克。
制作过程
1.选用优质大米淘洗干净后,浸泡4——6小时,换水磨成米浆。
2.将部分米浆在净锅内加热成熟芡,离火倒入剩余米浆混和均匀,熟芡无结块时,慢慢发酵至表面起大泡后,根据醒发程度施碱中和,再与经溶解、过滤、去杂质的红白糖拌合均匀,注入蒸笼模型中,以大气蒸七、八分钟即熟。
制作关键
1.加熟芡时,要搅和均匀至无结块,使成品弹性好,有绵韧劲,不腻口。
2.红白糖沙泥重,需经用清水溶解、过滤、去杂质处理,以免影响风味。
3.掌握好气温与发酵的关系,夏天发酵时间短,冬天可适当加温搅和。发酵结束后,施适量碱中和,除去发酵酸味,突出白糖的甜味和大米的清香味。
发展历史
贵阳碗耳糕约出现在清代,兴盛于80年代,当时贵阳经营户较多,以南京街(今中华北路)83号店的最驰名,群众美称之为“南京街的碗耳糕”,还因此流行过一句“南京街的碗耳糕——蒸大了”的歇后语。1984年,该点心被评为贵阳市风味名小吃。
贵阳的碗耳糕,早已由人工磨浆改为电磨磨浆,进行大批量生产。除保持传统风味品种外,还有加白糖雪白的制品,也有改用高粱,制成紫红色的或用荞麦制成黑灰色的,风味各异,品种繁多。在贵阳市大小餐馆和食摊的早茶夜市,皆可见到到此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