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杀菌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00:42 2007年4月18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Violin (Talk | 贡献) ←上一个 |
当前修订版本 (05:28 2011年4月15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
||
第2行: | 第2行: | ||
预杀菌 | 预杀菌 | ||
- | 在许多的大型乳品厂中,收奶之后不能立即对所有的牛乳进行巴氏杀菌和加工处理。一部分牛乳必须在奶仓中贮存数小时或数天。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深度的冷却也不足以防止牛乳的严重变质。因此许多乳品厂先将牛乳预热至低于巴氏杀菌的温度,以暂时阻止细菌的生长。这种加工方法称为预杀菌。将牛乳加热至63-65℃,保持15 秒,这种温度和时间的组合不能钝化磷酸酶。在许多国家中,法律禁止两次巴氏杀菌,所以,预杀菌必须在还没有达到巴氏杀菌条件时就停止。为了防止热处理后需氧芽孢菌在牛乳中繁殖,牛乳必须迅速冷却到4℃或4℃以下,且不能与未处理的牛乳混合。许多专家认为,预杀菌对某些芽孢菌有积极的作用。此种热处理能引起许多芽孢恢复到营养体状态,这意味着,牛乳在后续的巴氏杀菌过程中,这些芽孢将被破坏。预杀菌只是在特殊情况下采用,实际上,牛乳在到达乳品厂24小时之内应全部进行巴氏杀菌。 | + | 在许多的大型乳品厂中,收奶之后不能立即对所有的牛乳进行巴氏杀菌和加工处理。一部分牛乳必须在奶仓中贮存数小时或数天。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深度的冷却也不足以防止牛乳的严重变质。因此许多乳品厂先将牛乳预热至低于巴氏杀菌的温度,以暂时阻止细菌的生长。这种加工方法称为预杀菌。将牛乳加热至63-65℃,保持15 秒,这种温度和时间的组合不能钝化磷酸酶。在许多国家中,法律禁止两次巴氏杀菌,所以,预杀菌必须在还没有达到巴氏杀菌条件时就停止。为了防止热处理后需氧芽孢菌在牛乳中繁殖,牛乳必须迅速冷却到4℃或4℃以下,且不能与未处理的牛乳混合。许多专家认为,预杀菌对某些芽孢菌有积极的作用。此种热处理能引起许多芽孢恢复到[[营养]]体状态,这意味着,牛乳在后续的巴氏杀菌过程中,这些芽孢将被破坏。预杀菌只是在特殊情况下采用,实际上,牛乳在到达乳品厂24小时之内应全部进行巴氏杀菌。 |
当前修订版本
预杀菌
在许多的大型乳品厂中,收奶之后不能立即对所有的牛乳进行巴氏杀菌和加工处理。一部分牛乳必须在奶仓中贮存数小时或数天。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深度的冷却也不足以防止牛乳的严重变质。因此许多乳品厂先将牛乳预热至低于巴氏杀菌的温度,以暂时阻止细菌的生长。这种加工方法称为预杀菌。将牛乳加热至63-65℃,保持15 秒,这种温度和时间的组合不能钝化磷酸酶。在许多国家中,法律禁止两次巴氏杀菌,所以,预杀菌必须在还没有达到巴氏杀菌条件时就停止。为了防止热处理后需氧芽孢菌在牛乳中繁殖,牛乳必须迅速冷却到4℃或4℃以下,且不能与未处理的牛乳混合。许多专家认为,预杀菌对某些芽孢菌有积极的作用。此种热处理能引起许多芽孢恢复到营养体状态,这意味着,牛乳在后续的巴氏杀菌过程中,这些芽孢将被破坏。预杀菌只是在特殊情况下采用,实际上,牛乳在到达乳品厂24小时之内应全部进行巴氏杀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