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皮红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05:01 2014年3月28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Foodbk (Talk | 贡献) ←上一个 |
当前修订版本 (03:36 2017年2月9日) (编辑) (undo) Lmjiao (Talk | 贡献) |
||
第1行: | 第1行: | ||
- | [[category:着色剂]] | + | [[category:p]][[category:着色剂]] |
[[category:添加剂]] | [[category:添加剂]] |
当前修订版本
中文名称: 葡萄皮红
英文名称: Grape-skin red
别名: 葡萄皮提取物;ENO
详情: 结构式:
葡萄皮红为花色苷类色素,其主要着色的成分为锦葵素,芍药素、翠雀素和3´-甲花翠素或花青素的葡萄糖苷。
锦葵素(C17H15O7X):R,R1=OCH3
芍药素(C15H11O7X):R,R1=OH
翠雀素(C16H13O6X):R= OCH3 ,R1=H
3´-甲花翠素(C16H13O7X):R= OCH3 ,R1=OH
X¯= 酸组分
理化性质:红至暗紫色液状、块状、糊状或粉末状物质,稍带特异臭气,溶于水、乙醇、丙二醇,不溶于油脂。色调随pH值的变化而变化,酸性时呈红至紫红色,碱性时暗蓝色。在铁离子的存在下呈暗紫色。染着性、耐热性不太强,易氧化变色。
来源与制法: 将制造葡萄汁或葡萄酒后的残渣除去种子及杂物,经浸提、过滤、浓缩等精制,或进一步添加麦芽糊精、变性淀粉后经喷雾干燥制得。
毒理学依据:
①LD50:小鼠经口大于15g/kg(bw)(雄性);小鼠经口大于15g/kg(bw)(雌性)。
②ADI:0~52.5mg/kg(bw)(FAO/WHO,1994)。
用途与注意事项: 着色剂。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规定:可用于配制酒、碳酸饮料、果汁(味)饮料类、冰棍,最大使用量为1.0 g/kg;果酱,最大使用量为1.5 g/kg;糖果、糕点,最大使用量2.0g/kg。
鉴定方法: 取本品1g和焦亚硫酸钾1g,溶于约50 mL pH值3.0柠檬酸-柠檬酸盐缓冲液,并转移至100 mL容量瓶中,用同样缓冲液稀释至刻度,其花色苷的红色被漂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