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9:55 2008年2月9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烫金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1:30 2017年3月20日) (编辑) (undo)
Lmjiao (Talk | 贡献)

 
(3 intermediate revisions not shown.)
第1行: 第1行:
-[[category:b]]+[[category:食品]][[category:b]][[category:面食]]
-包子[Buns] +  包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面食,相传由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距今1800多年)。包子这个名称的使用则始于宋代,《燕翼诒谋录》:“仁宗诞日,赐羣臣包子。”包子后注曰:“即馒头别名”。馒头之有馅者,北人谓之包子(意思是说馒头没有馅,包子有馅)。包子一般是用面粉发酵做成的,大小依据馅心的大小有所不同,最小的可以称作小笼包,其他依次为中包、大包。常用馅心为猪肉、羊肉、牛肉、粉条、香菇、豆沙、芹菜、包菜、韭菜、豆腐、木耳、干菜肉、蛋黄、芝麻等,出名的有扬州富春包子、天津狗不理包子、开封小笼包、开封灌汤包、商丘永城薛湖牛肉水煎包、广东叉烧包、杭州小笼包,上海灌汤包、土包子与长春一品鲜包等等。
-包子是我国较为普遍的一种面点类食品,南方有些地方称之为叫馒头、“面兜子”、“汤包”。+  传说
-唐宋之后的馒头因包有馅,又被称作“包子”,到清代,“馒头”“包子”始分家,但南北方对“馒头”“包子”的称谓各异:北方谓无馅者为馒头,有馅者为包子;而南方却有称有馅者为馒头,无馅者为“包子”的。据《事物纪原》载,诸葛亮南征孟获,在渡泸水时,邪神作祟,按南方习俗,要以“蛮头”(南方少数民族的头)祭神,便下令以麦面裹牛羊猪肉,做如人形以祭,始称馒头,实际上这就是初始的包子。+ 
-中国人吃包子的历史,有1700多年了。迄今为止,全国各地包子不胜枚举,北京的庆丰包子、来敬雨轩包子、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广东的奶皇包、上海的南翔小笼包、山东的水煎包等等、台北的鼎泰丰特色小笼包 、杭州小笼包、开封灌汤包、济南人草包包子。+  包子是一种古老的面食,它起源于三国。相传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率兵攻打南蛮,七擒七纵蛮将孟获,使孟获终于臣服。诸葛亮班师回朝,途中必须经过泸水,军队车马准备渡江时,突然狂风大作,浪击千尺,鬼哭狼嚎,大军无法渡江。此时诸葛亮召来孟获问明原因,原来,两军交战,阵亡将士无法返回故里与家人团聚,故在此江上兴风作浪,阻挠众将士回程。大军若要渡江,必须用49颗蛮军的人头祭江,方可风平浪静。
-制作包子需要经过接种、发面、制馅、包制成型、醒发、蒸制这些过程。+ 
-第一步接种,就是先制作老肥(也叫面引子),面粉和制成面团,放在32~38℃环境,自然发酵至面团膨起,手指压后有弹力,即可作为老肥。+  诸葛亮心想:两军交战死伤难免,岂能再杀49条人命?他想到这儿,遂生一计,即命厨子以米面为皮,内包黑牛白羊之肉,捏塑出49颗人头。然后,陈设香案,洒酒祭江。
-采用酵母快速发面,则不需要此步骤。+ 
-第二步制馅,举例如下:猪肉肥瘦按3∶7匹配。将肉中软骨、骨渣剔出,肉搅碎或剁碎,成大小不等的肉丁;按照配方备料,搅拌入肉中,加料顺序,加适量生姜水、酱油、四分之一水(水拌馅加水,油拌馅加油)、嫩化淀粉(或鸡蛋)、料酒、味精、糖、其他香味料、四分之一水、盐、四分之一水,成为肉胚,水分四至五次加入,在加香油之前加完;在包制时加入香油和葱末(搅拌均匀)、蔬菜,制馅完毕。馅心还可以包括:+  从此,在民间即有了“馒头”一说,诸葛亮也被尊奉为面塑行的祖师爷。明代郎瑛在其笔记《七修类稿》中记载:“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1.豆沙馅心:赤豆500克拣净洗清后,用清水浸一天,倒入锅中烧开后改用小火煮烂。然后倒在淘罗中用手搓细出壳,让豆沙泥滤入另一容器中。待豆沙沉淀后,将清液再次倒入淘罗中冲洗出剩余的豆沙(可反复多次)。然后将豆沙浆倒入龙布袋或细布袋中,滤出水分。把100克猪油放入锅中,烧热后倒入糖750克,熬至糖水起韧性再把豆沙泥倒入,炒至豆沙厚薄符合需要时倒出冷却即成。+ 
-炒豆沙时也可用水代油,但色泽及吃口较差,糖与水的比例是9比1。炒时豆沙和糖不能同时放,否则不爽口,且发腻。豆沙炒成后如需加入猪油丁、桂花或玫瑰,可在冷却后加入。+  诸葛亮创始的馒头,毕竟里面加上了牛羊肉馅,工序复杂且花费较多。于是,后人便将做馅的工序省去,就出现了白馒头(不带馅的)。
-2.鲜肉馅心:鲜肉馅有二种:一种是混水肉,即在肉馅中拌入肉皮冻,目的是增加卤汁,但吃口发腻;另一种是清水肉,事在肉馅中掺清水,入口也有一包卤,吃口好,但成本较大。+ 
-混水肉馅做法是,先将鲜肉皮150克,放冷水烧沸,用刀刮净杂毛洗净,入锅略煮一下捞出,放入冷水中浸一下,这样可使肉皮易酥,随后再放回锅中,用小火煮烂后捞出,用刀剁细,再放回原汤中,加葱、姜末、料酒,用旺火边烧边掏(以防粘锅底),烧至肉发成糊状有粘性,能粘附在筷上,即倒在肋里,待冷却后放入摇肉机摇碎,或用刀切细备用。然后把夹心肉1公斤左右剁成肉酱后倒在缸中,放入酱油、糖、盐、味精、料酒,朝一个方向搅拌至调料全部吸进肉中为止,再加入清水150克,朝一个方向搅拌至水全部吃进,然后再加清水150克,顺一个方向拌透后静放10分钟左右,让肉继续吸水发涨,最后把剁细的皮冻末倒入拌和即成。+  包子这种面食制品大约在魏、晋时便已经出现。但包子的原名却叫“馒头”。晋代束皙在《饼赋》中说,初春时的宴会上宜设“曼头”。这里所说的“曼头”其实就是包子。至于“包子”这个名称的使用,则始于宋代。在《爱竹淡谈薮》一书中载:“宋朝有个叫孙琳的大夫,为宋宁宗治淋病,就是用馒头包大蒜,淡豆豉,每日服三次,三日便病除,被人们视为神医。”宋代著名的大诗人陆游不仅写
-3.三丁馅心:猪肉100克煮至七成熟,鸡肉250克煮至九成熟,捞出切成丁;笋250克煮熟后也切成丁。锅烧热,放入鸡汤,再把鸡丁、肉丁、笋丁、酱油、白糖放入,烧至成熟,放入味精,淋上水菱粉着黄后加入少量熟油,盛出冷却后即成。+ 
-4.虾肉馅心:把虾仁250克剁成酱放在碗中,加2只蛋清,用筷子搅拌成泥,再加入生粉拌和成虾茸。把猪肉250克切成丁,笋125克、叉烧75克切成丝,再加适量的盐、糖、酱油、味精等,加入虾茸中调和即成。+  了《笼饼》诗称赞,对其诗亦还自作注释;其《笼饼》诗云:“昏昏雾雨暗衡茅,儿女随宜治酒肴,便觉此身如在蜀,一盘笼饼是豌巢,”陆游的注释为:“蜀中杂彘(即猪)肉作巢(即馅)的馒头,佳甚,唐人止谓馒头为笼饼。”由此可见,当时四川用猪肉合面做的馒头,就已经很有名了。
-5.蟹粉馅心:猪油150克烧至七成熟,投入葱、姜末煸至葱色泛黄。蟹肉100克,先将蟹黄投入热油中,用铁勺掏碎,使油变成橙黄色,然后倒入蟹肉、盐一起熬拌后起锅,拌入已拌好的肉馅中即成。+ 
-6.菜馅心:青菜1公斤,投入开水中氽一下,立即捞出投入冷水中冷却(以免发黄),再捞出剁碎后装入布袋内挤去水分。把面筋50克切成丁,香干2块切成末。然后把菜倒在缸中抖松,加入糖、盐、味精、麻油、生油、面筋丁、香干末一起拌匀即成。+  北宋陶谷的《清异录》就谈到当时的“食肆”(卖食品的店铺)中已有卖“绿荷包子”的。南宋耐得翁在《都城纪胜》中说,临安的酒店分茶饭酒店、包子酒店、花园酒店三种,而包子酒店则专卖鹅鸭肉馅的包子。可见这一时期包子已经很普遍了。
-7.水晶馅心:猪油撕去外层薄膜后切成丁,用绵白糖拌和即成。在包馅时,可在馅心里加入少量水使糖稍溶,蒸熟后猪油丁就显得晶莹雪白,似水晶。+ 
-8.百果馅心:什锦蜜饯剁成细末,然后加绵白糖、板油丁、瓜子仁、松子仁、杏仁、胡桃肉等,搅匀即成。+  营养健康
-第三步和面,老肥和面时面与水的比例是2∶1,用老肥和碱的比例成正比。一般说面粉25公斤,冬季用老肥20公斤左右,碱面190克,春秋两季用老肥10公斤左右,碱面135克。夏季用老肥7.5公斤左右,碱面130克。和面后要揉均匀,避免出现花碱现象。+ 
-酵母和面,应该是500克面3克酵母、1克泡打粉、10毫升植物油、2克白砂糖,酵母用32℃左右温水花开,其他粉性料均匀搅拌到干面粉中;酵母水加入面粉中,边加入边搅拌或揉搋,总加入水量190~210克,温度不能低于15度。+  包子是发酵食品,多吃发酵食品对人体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传统发酵食品的原料来源很广,发酵采用的微生物种类多样,其发酵形式主要有液态或固态发酵和自然或纯种发酵.传统发酵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强大的保健功能。
-第四步成型,和好的面醒15~20分钟后,揉光,成剂子,双手按擀面棍平推平拉,推到头、拉到尾,用力均匀,擀成中间稍后,大小适当的圆皮;左手托皮,右手拨入馅,豆沙馅一般不捏褶。小包子捏褶15~16个,大包子掐褶18~24个, 拇指往前走,拇指与食指同时将褶捻开,收口时要按好,不开口,不拥顶,包子口上没有面疙瘩;汤包最后不收口;捏褶,可以平捻,代表产品开封灌汤包;也可以立捻,代表产品庆丰包子,收口有鲫鱼嘴,荸荠鼓两种手法。成型后包子码入表面刷油或铺垫蜡纸(食用级),间距均匀适宜防止蒸制粘连。+ 
-第五步醒发,采用酵母按照面包二次快速发酵方法制作的面皮不需要此步骤。包制好的包子,可以直接蒸制。醒发间应达到规定温度和湿度:温度38-50℃。湿度:80—90%。醒发过程中应随时进行调整,醒发时间依不同品种为20-60分钟。在醒发过程中,要避免剧烈震动,造成产品倾斜、塌落,注意温差调整,已醒发好的产品应立即进行蒸制。+  同样是面食,可发酵后的馒头、面包就比大饼、面条等没有发酵的食品营养更丰富。研究证明,酵母不仅改变了面团的结构,让它们变得更松软好吃,还大大地增加了馒头、面包的营养价值。
-第六步蒸制,蒸汽上升后,包子上屉蒸。按照包子大小、数量、馅心种类,开始蒸制,小包一般8~12分钟,大包15~25分钟;如蒸过火,饱了瘪,流油,不好看,不好吃;欠火则发粘,不能吃。家里蒸制,可以在闻到馅香后再延迟2分钟左右就可以停止蒸制出锅了。+ 
-其中灌汤包吃法是有讲究的,需拿筷子轻轻夹起一个,小心翼翼地咬破一个口子,将鲜汁吸进嘴里,还要注意温度,防止烫嘴。对于大汤包,那就需要用吸管喽。+  酵母可以保护肝脏
 + 
 +  让面粉发酵有很多办法,如小苏打发酵、老面发酵、酵母发酵等。这些方法原理上都一样,就是通过发酵剂在面团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蒸煮过程中,二氧化碳受热膨胀,于是面食就变得松软好吃了。但是前两种方法都各有弊端,小苏打会严重破坏面粉中的B族维生素,老面发酵会使面团产生酸味,只有酵母发酵,不仅让面食味道好,还提高了它的营养价值。
 + 
 +  酵母分为鲜酵母、干酵母两种,是一种可食用的、营养丰富的单细胞微生物,营养学上把它叫做“取之不尽的营养源”。除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以外,酵母还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酶类。有实验证明,每1公斤干酵母所含的蛋白质,相当于5公斤大米、2公斤大豆或2.5公斤猪肉的蛋白质含量。
 + 
 +  发酵后的酵母还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物,可以保护肝脏,有一定的解毒作用。酵母里的硒、铬等矿物质能抗衰老、抗肿瘤、预防动脉硬化,并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发酵后,面粉里一种影响钙、镁、铁等元素吸收的植酸可被分解,从而提高人体对这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 
 +  经过发酵的包子、馒头有利于消化吸收,这是因为酵母中的酶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分解。因此,身体消瘦的人、儿童和老年人等消化功能较弱的人,更适合吃这类食物。同样,早餐最好吃面包等发酵面食,因为其中的能量会很快释放出来,让人整个上午都干劲充足;但对于要减肥的人来说,晚餐最好少吃馒头,以免发胖。
 + 
 +  食品材料
 + 
 +  面粉1000克、发酵粉适量、肉馅750克、蔬菜适量、植物油50克、香油少许、鸡精适量。包子是一种把面粉加水、糖等调匀,制作时加入肉、菜、豆蓉等馅料,发酵后通过蒸笼蒸熟而成的食品,成品外形为半球形。在江南地区,包子一般叫做馒头。
 + 
 +  特色包子
 + 
 +  贾三灌汤包子
 + 
 +  贾三是回民,西安的回民差不多都是经商理财、运营资本的天才;同时,西安的回民有着悠久的吃苦敬业、爱国爱教的传统。贾三依靠着优秀的民族传统和祖祖辈辈传下的敬业精神,历经三年初创,五年立基,十年的潜心发现,二十年的不断出新,创制出了“灌汤”形式 的、以“贾三”冠名的系列美食。“贾三灌汤包子”的价值和意义,不只是拘囿于为西安食苑填空补缺的层面,他的“灌汤包子”蕴籍着许许多多令人思考的东西。传统的小吃多大以“顶盘挑架”“沿街呼号”形式买卖,进一步发展也就出现了“明锅亮灶”“前店后家”的店铺和街市格局,而贾三灌汤包子是以“集团化”的营销思路进入市场的。贾三名下有自己的专业研究队伍、营销策划队伍和产业开发队伍。
 + 
 +  可以说,贾三以“灌汤包子”响名享誉,同时,赋予“灌汤包子”无限的价值和意义。贾三本着中国文化“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传统理论,用小小汤包做出了无限大的事业。贾三是西安小吃苑的一朵奇葩,够得上货真价实,也够得上独道独行;他在展示西安小吃区域特色的同时,更多展示了西安穆斯林饮食文化的特色。香美,鲜咸适中。
 + 
 +  开封灌汤包子
 + 
 +  灌汤包就是包子里面有汤。灌汤包以前是北宋皇家食品.开封灌汤包不仅形式美,其内容精美别致,肉馅与鲜汤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将北国吃面、吃肉、吃汤三位一体化,是一种整合的魅力。开封小笼包子已有百年历史。风味独特,是开封著名食品之一。小笼包子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采用猪后腿的瘦肉为馅,精粉为皮,爆火蒸制而成。外形美观,小巧玲珑,皮薄馅多,灌汤流油,味道鲜美,清香利口,汤汁醇正浓郁、入口油而不腻。。小笼包子最初是由黄继善主持经营的。他博采各家之长、制成的包子色白筋柔,独具风味,很受食客赞誉。小笼包子原为大笼蒸制,后经黄继善师傅的改革,成了小笼包子。并对包子的面和馅,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如原来的面是由三分之一的发面和三分之二的死面,后改为只用死面,不用发面,使皮更薄,且不掉底。活面工艺要求颇严,要经过搓、甩、拉、拽,几次贴水,几次贴面的“三软三硬”的过程,才能达到要求。包子馅原掺有肉皮冻,吃多了腻口,后去掉。又以白糖、味精调馅,去掉了甜酱,馅内只放姜末,不放葱。打馅很下工夫,一直把馅打得扯长丝而不断。小笼包子随吃随蒸,就笼上桌;其形:“提起一绺丝,放下一薄团,皮象菊花心,馅似玫瑰..
 + 
 +  融智坊大包子
 + 
 +  上海“融智坊鲁菜”的大包子是上海地区的特色北方名吃之一,其显著特点是“个大馅多、皮薄劲道”。包子的面皮发的既松软又不失劲道,馅料取材广泛,根据个人喜好,各类蔬菜、鸡鸭鱼肉、生猛海鲜等都可以用来做馅。
 + 
 +  融智坊大包子选料精细、做工考究、配料丰富,味道醇厚、花色品种多样,个个"丰姿夺人"。融智坊大包子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习俗,制作快捷方便又不失民族文化特色。
 + 
 +  “上海融智坊”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北中路195号北蔡休闲广场206室。
 + 
 +  其他种类包子
 + 
 +  1、烤包子:新疆维族的一种特色包子,类似肉夹馍。少数民族少见有自己特色的包子,新疆烤包子便是其中比较出色的一种。
 + 
 +  2、叉烧包:流行于广东与香港的一种在馅里放入叉烧酱的包子,味甜而独特。香港有一部以叉烧包命名的著名电影,由于电影的巨大影响,使得叉烧包之名远播北方。
 + 
 +  3、蚝油叉烧包:广东一种加入蚝油的叉烧包,味道突现蚝油之味。
 + 
 +  4、奶黄包:广东特有的一种甜味包子,以蛋黄做馅,是广东甜包子里最负盛名的一种。
 + 
 +  5、小笼包:用小笼屉做的包子,很多地方都有小笼包,南方味道偏甜,北方味道偏咸。上海南翔小笼包与四川小笼包比较有名气。
 + 
 +  6、韩包子:成都一种比较有名的包子,由韩映斗创于1914年。特点皮薄松泡、馅心饱满、入口化渣。
 + 
 +  7、九园包子:四川地方特色包子。
 + 
 +  8、龙眼包子:四川地方特色包子。
 + 
 +  9、羊肉包子:用羊肉与白菜做馅的包子,口味鲜香独特,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
 + 
 +  10、东河包子:福建地方特色包子。
 + 
 +  11、灌汤包:开封特产的一种包子,因馅里有汤水儿而得名,很多地方都有这种包子。
 + 
 +  12、盐菜水晶包:湖南地方特色包子。
 + 
 +  13、一品包子:河南开封地方特色包子。
 + 
 +  14、老徽坊包子(微信):安徽地方特色包子,江南名小吃。
 + 
 +  15、德园包子:湖南地方特色包子。
 + 
 +  16、舍利包子:佛家的一种素馅包子。
 + 
 +  17、二奶包:因包二奶一词流行而得名,是商家为盈利而新创出来的一种包子名,包子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 
 +  18、发面包子:泛指发面做的包子,大多数的包子都属于这一种类型。
 + 
 +  19、白面包子:用白面做的包子,大多数包子都是用白面做的。
 + 
 +  20、苞米面包子:用苞米面做的包子,素馅为主,非常好吃。
 + 
 +  21、肉包子:泛指用肉做馅的包子,大多数包子都是肉馅的,只是肉的种类不同而已。
 + 
 +  22、猪肉包子:猪肉馅的包子,很多包子都是猪肉的。
 + 
 +  23、素包子:泛指素馅的包子。
 + 
 +  24、糖包子:用糖做馅的包子。
 + 
 +  25、糖三角:做成三角型的糖包子,包子的一种变型。
 + 
 +  26、火烧包:做成火烧外型的包子,肉馅居多。
 + 
 +  27、豆包:用小豆做馅的包子,个头比较小。是包子的一种变型。
 + 
 +  28、粘豆包:用黏米面做的豆馅包子,个头比较小。是包子的一种变型。
 + 
 +  29、豆沙包:也叫澄沙包,是用去皮小豆做馅包的包子。
 + 
 +  30、欢喜团:用包米面团的菜团子,素馅,很好吃。
 + 
 +  31、水煎包:相传起源于汉高祖刘邦的出生地江苏丰县,山东、东北等地亦有。
 + 
 +  32、烧卖:捏口处放大量淀粉而使形成一种开口状的蒸包,是包子的一种变型。
 + 
 +  33、蒸饺子:蒸饺子是包子的一种发展形式,其本质就是包子。
 + 
 +  34、草包包子:济南名吃,始创于20世纪30年代。因创始人张文汉先生憨厚淳朴的绰号“草包”而得名。
 + 
 +  35、馒头:南方人把包子说成馒头,通常称带馅包子。
 + 
 +  36、大饺子:一种做成饺子形状的大个发面包子,只流行于东北。
 + 
 +  海外包子种类
 + 
 +  包子在中国周围的其他民族中也广为流传,并且发展成有自己特色的包子。
 + 
 +  在菲律宾有烧包(Siopao),外形如馒头,内馅以猪肉、鸡肉、羊肉、虾仁、鸭仔蛋等。
 + 
 +  在日本,包子叫作中华まん,まん(man)源于“馒头”的“馒”,最常见的是猪肉馅。
 + 
 +  在蒙古,包子称作Бууз(buuz),多用羊肉丝做馅,有时也用犛牛肉。
 + 
 +  在越南,包子叫做饼包(bánh bao),内馅用猪肉、洋葱、蘑菇、鸡蛋、蔬菜等制作。
 + 
 +  基本做法
 + 
 +  一、发面
 + 
 +  有两种发面的方法:
 + 
 +  1.用面肥发面(通常叫大碱发面)
 + 
 +  把面肥用水先泡开然后把面粉倒进去合匀,醒8小时待面发起是原来的1倍,然后对碱当面没有酸味,稍微有一点点碱味,再醒半小时既可,蒸时锅内放点醋以免蒸出的包子皮有花点, 一定要用凉水把包子放进去再通电.
 + 
 +  2.用酵母发面(通常是快速发面法)
 + 
 +  .配料:面粉500克,干酵母3克泡打粉5克,豆油1两,温水(250克--300克)根据面粉的吃水量,糖20克.
 + 
 +  做法:
 + 
 +  (1)将面粉倒在案板上,加入干酵母,泡打粉,糖,拌合均匀,扒坑.
 + 
 +  (2)在坑内加入温水,放入豆油.抄拌揉合成面团稍醒.大约1小时左右.
 + 
 +  (3)待面醒好后,做成自己想做的包子,馒头,花卷.
 + 
 +  (4)把做好的生坯摆入屉内.锅内放入冷水.再插电蒸13分钟既可.(如果蒸馒头大约在30分--40分如果蒸花卷17分钟)
 + 
 +  二、制作包子馅儿
 + 
 +  1.肉包子馅
 + 
 +  买一斤猪肉馅(羊肉、牛肉),大葱一颗,姜一块把葱和姜都切成末和肉馅放在一起,在倒入酱油、香油、植物油盐、味精(鸡精)搅匀即成为包子馅
 + 
 +  2.三鲜包子馅
 + 
 +  用料:面粉70克(两小碗)猪肉30克(小半碗),鲜虾仁5-6个(切碎成泥),鸡蛋半个炒碎,白菜心适量(2两),香菇 一个(切碎)葱、姜、盐、香油适量,自发面一小时前弄好 待用,料酒少量。
 + 
 +  做法:将葱姜香菇加水三分之一杯),料酒与虾肉、 肉末一起拌匀后加盐,再拌匀加入炒好的鸡蛋,把白菜心切碎放在一起搅拌均匀不加酱油,做包子馅。包子温火蒸15-20分钟。
 + 
 +  蒸包子的时间
 + 
 +  一般家里制作包子,包子生坯包好后就要上笼蒸了,在此要掌握好蒸包子要多长时间。生坯逐个放入笼屉中后,每个包子之间要留有约2指宽的空隙。笼屉放入锅中,锅底加适量清水,加盖用旺火蒸约10-15分钟即熟。
 + 
 +  各种做法
 + 
 +  1、灌汤包子不用酵母,也不用泡打粉,也就是一般说的死面包子。直接放水把面和均匀直到三光(手光,盆光,面光),其实就和饺子面差不多只是面用的不一样而已。
 + 
 +  2、面要摔,摔到有劲度(吃过拉面的应该知道,但是不用太大的劲度,要适中)
 + 
 +  3、擀皮大家一般都会就不用多说了,面和好就是馅了。灌汤包子馅的配料是一定的,是用秤来称(秘方不意多说,大家见谅)一般都是按十斤计算,然后放入高汤打到馅里(一斤馅四两汤的比例)。
 + 
 +  4、再说包法。发面包子不一定会死面包子,但是会死面包子一定会发面包子。我们都是一笼十个面和馅加一起一般在二两左右,其特点是提起似灯笼。放下象菊花。皮薄陷大,灌汤流油,软嫩鲜香。
 + 
 +  三香包子原料:精面粉250克,面肥、碱适量,鲜肉馅、豆沙馅、白糖馅各100克。
 + 
 +  制作方法:
 + 
 +  精面粉加面肥、温水揉匀,发酵后加碱揉匀待用。小豆淘洗干净煮烂揉压成茸泥加糖、油炒成洗沙馅,猪肉剁成肉末加盐、味精、胡椒粉、葱花、香油拌匀成肉馅。将揉好的面团搓成粗条下剂子12个,每个约重20克,压扁包入肉馅、豆沙馅、白糖、捏成十八折皱纹,并在收头处用筷子点4点食红水,上笼蒸熟即可。
 + 
 +  风味特色:造型美观、甜咸相间,鲜香爽口。
 + 
 +  技术要领:面团加碱必须适量,发成“大酵面”。
 + 
 +  排骨包子将新鲜的排骨洗净控干水分,再剁成小块。用酱油、盐、料酒、葱、姜、味精腌三至四小时。面皮用温水和自发面,面要揉匀揉透。等面醒发泡后待用。另外准备扁豆(或其他蔬菜)抽去老筋洗净,将其整根整根地上笼屉蒸熟,凉后把扁豆剁成蓉。一切准备就绪,每个包子包一小块排骨和少许扁豆馅。包好的包子,上笼屉先用小火蒸数分钟,然后用旺火蒸二十五分钟,蒸熟后不要忙着打开锅盖,闷一会儿为好。当揭开盖时,一股香气扑鼻而来,顿时使人馋涎欲滴,食欲大增。美味排骨包子肥而不腻,百吃不厌。中国是美食之国,本来很寻常的食品,经过有心人的发掘培植,就会让人耳目一新,我们的餐桌上会平添一道美味佳肴。如果您感兴趣的话,不妨按此介绍试验一下,有志者开一家美味排骨包子铺,将与南翔小笼齐名,也未可知。
 + 
 +  包子是中国老百姓最喜欢的一种传统方便食品,北方是以猪肉大葱馅最为常见,其次是以羊肉、韭菜、豆沙、香菇、小白菜等作馅。最有名的是天津狗不理。南方包子中较有特色的有蟹肉、蟹黄包。至于开封灌汤包、重庆冠生园蛋黄包、南翔小笼、成都小笼包子等则各具特色,种类繁多,不胜枚举。下面介绍的这款包子可能鲜为人知,但它别具匠心,风味独特,让我们从众多的包子中,找到新的感觉。
 + 
 +  包子趣闻
 + 
 +  南北朝的陈国建都在建康(今江苏南京),末代皇帝陈叔宝,人称“陈后主”。陈后主十岁的时候,十分贪玩, 他嫌呆在宫中闷得慌。有一天穿了一身便服,悄悄地溜了了宫门,跑到了秦淮河边瞎转游。这儿店铺、酒肆、茶楼、布庄、米号……门面挨门面,多得数不清。他挤在人群中,两只眼睛都不够用,觉得比冷清的皇宫好玩多了。走着玩着,他来到一家包子铺门前,才出笼的包子,香味儿扑鼻,馋得他直流口水。他想吃,可又不懂花钱买的规矩,伸手拿起一只刚出笼的包子,张嘴就咬,越吃越觉得包子味道好。吃了一个又一个,撑得个肚皮滚圆,嘴一抹就走。店家看他穿的绸、着的缎,不象寻常人家子弟,也没敢吱声。第三天,陈后主又来拿包子吃。店家忍不住了,说:“小主顾,这铺面本小利微,入不敷出,您来吃包子,一次两次算小的请客,天天来吃,实在消受不起。瞧您穿戴是大户人家,不在乎几个小钱,还是请留个帐头,日后也好侍候。”陈后主瞪着眼,听他说吃东西还要给钱,觉得奇怪。他哪里遇到过这种事呢?不过要留名儿,他倒听懂了,心想:我的名儿谁敢叫!于是随口就说:“朕是一条龙。”店家听不明白,递过笔。陈后主抓起笔,歪歪扭扭地写了“一条龙”三个字。不久,人们都传说那叫“一条龙”的小孩,就是小皇帝陈后主。达官贵人象潮水一般地起来吃包子,生意顿时兴旺起来。包子铺门口,皇帝站过的,人们就叫它“龙门”,这一条街被叫做“龙门街”,“一条龙”三个字也被装裱上了中堂。以后,陈后主执了政,觉得小时候的事有失体面,便以“造遥惑众,欺君罔上”的罪名查封了这家店铺。之后,“一条龙”的包子却愈加出了名,一直流传到今天。

当前修订版本


  包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面食,相传由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距今1800多年)。包子这个名称的使用则始于宋代,《燕翼诒谋录》:“仁宗诞日,赐羣臣包子。”包子后注曰:“即馒头别名”。馒头之有馅者,北人谓之包子(意思是说馒头没有馅,包子有馅)。包子一般是用面粉发酵做成的,大小依据馅心的大小有所不同,最小的可以称作小笼包,其他依次为中包、大包。常用馅心为猪肉、羊肉、牛肉、粉条、香菇、豆沙、芹菜、包菜、韭菜、豆腐、木耳、干菜肉、蛋黄、芝麻等,出名的有扬州富春包子、天津狗不理包子、开封小笼包、开封灌汤包、商丘永城薛湖牛肉水煎包、广东叉烧包、杭州小笼包,上海灌汤包、土包子与长春一品鲜包等等。

  传说

  包子是一种古老的面食,它起源于三国。相传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率兵攻打南蛮,七擒七纵蛮将孟获,使孟获终于臣服。诸葛亮班师回朝,途中必须经过泸水,军队车马准备渡江时,突然狂风大作,浪击千尺,鬼哭狼嚎,大军无法渡江。此时诸葛亮召来孟获问明原因,原来,两军交战,阵亡将士无法返回故里与家人团聚,故在此江上兴风作浪,阻挠众将士回程。大军若要渡江,必须用49颗蛮军的人头祭江,方可风平浪静。

  诸葛亮心想:两军交战死伤难免,岂能再杀49条人命?他想到这儿,遂生一计,即命厨子以米面为皮,内包黑牛白羊之肉,捏塑出49颗人头。然后,陈设香案,洒酒祭江。

  从此,在民间即有了“馒头”一说,诸葛亮也被尊奉为面塑行的祖师爷。明代郎瑛在其笔记《七修类稿》中记载:“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诸葛亮创始的馒头,毕竟里面加上了牛羊肉馅,工序复杂且花费较多。于是,后人便将做馅的工序省去,就出现了白馒头(不带馅的)。

  包子这种面食制品大约在魏、晋时便已经出现。但包子的原名却叫“馒头”。晋代束皙在《饼赋》中说,初春时的宴会上宜设“曼头”。这里所说的“曼头”其实就是包子。至于“包子”这个名称的使用,则始于宋代。在《爱竹淡谈薮》一书中载:“宋朝有个叫孙琳的大夫,为宋宁宗治淋病,就是用馒头包大蒜,淡豆豉,每日服三次,三日便病除,被人们视为神医。”宋代著名的大诗人陆游不仅写

  了《笼饼》诗称赞,对其诗亦还自作注释;其《笼饼》诗云:“昏昏雾雨暗衡茅,儿女随宜治酒肴,便觉此身如在蜀,一盘笼饼是豌巢,”陆游的注释为:“蜀中杂彘(即猪)肉作巢(即馅)的馒头,佳甚,唐人止谓馒头为笼饼。”由此可见,当时四川用猪肉合面做的馒头,就已经很有名了。

  北宋陶谷的《清异录》就谈到当时的“食肆”(卖食品的店铺)中已有卖“绿荷包子”的。南宋耐得翁在《都城纪胜》中说,临安的酒店分茶饭酒店、包子酒店、花园酒店三种,而包子酒店则专卖鹅鸭肉馅的包子。可见这一时期包子已经很普遍了。

  营养健康

  包子是发酵食品,多吃发酵食品对人体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传统发酵食品的原料来源很广,发酵采用的微生物种类多样,其发酵形式主要有液态或固态发酵和自然或纯种发酵.传统发酵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强大的保健功能。

  同样是面食,可发酵后的馒头、面包就比大饼、面条等没有发酵的食品营养更丰富。研究证明,酵母不仅改变了面团的结构,让它们变得更松软好吃,还大大地增加了馒头、面包的营养价值。

  酵母可以保护肝脏

  让面粉发酵有很多办法,如小苏打发酵、老面发酵、酵母发酵等。这些方法原理上都一样,就是通过发酵剂在面团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蒸煮过程中,二氧化碳受热膨胀,于是面食就变得松软好吃了。但是前两种方法都各有弊端,小苏打会严重破坏面粉中的B族维生素,老面发酵会使面团产生酸味,只有酵母发酵,不仅让面食味道好,还提高了它的营养价值。

  酵母分为鲜酵母、干酵母两种,是一种可食用的、营养丰富的单细胞微生物,营养学上把它叫做“取之不尽的营养源”。除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以外,酵母还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酶类。有实验证明,每1公斤干酵母所含的蛋白质,相当于5公斤大米、2公斤大豆或2.5公斤猪肉的蛋白质含量。

  发酵后的酵母还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物,可以保护肝脏,有一定的解毒作用。酵母里的硒、铬等矿物质能抗衰老、抗肿瘤、预防动脉硬化,并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发酵后,面粉里一种影响钙、镁、铁等元素吸收的植酸可被分解,从而提高人体对这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经过发酵的包子、馒头有利于消化吸收,这是因为酵母中的酶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分解。因此,身体消瘦的人、儿童和老年人等消化功能较弱的人,更适合吃这类食物。同样,早餐最好吃面包等发酵面食,因为其中的能量会很快释放出来,让人整个上午都干劲充足;但对于要减肥的人来说,晚餐最好少吃馒头,以免发胖。

  食品材料

  面粉1000克、发酵粉适量、肉馅750克、蔬菜适量、植物油50克、香油少许、鸡精适量。包子是一种把面粉加水、糖等调匀,制作时加入肉、菜、豆蓉等馅料,发酵后通过蒸笼蒸熟而成的食品,成品外形为半球形。在江南地区,包子一般叫做馒头。

  特色包子

  贾三灌汤包子

  贾三是回民,西安的回民差不多都是经商理财、运营资本的天才;同时,西安的回民有着悠久的吃苦敬业、爱国爱教的传统。贾三依靠着优秀的民族传统和祖祖辈辈传下的敬业精神,历经三年初创,五年立基,十年的潜心发现,二十年的不断出新,创制出了“灌汤”形式 的、以“贾三”冠名的系列美食。“贾三灌汤包子”的价值和意义,不只是拘囿于为西安食苑填空补缺的层面,他的“灌汤包子”蕴籍着许许多多令人思考的东西。传统的小吃多大以“顶盘挑架”“沿街呼号”形式买卖,进一步发展也就出现了“明锅亮灶”“前店后家”的店铺和街市格局,而贾三灌汤包子是以“集团化”的营销思路进入市场的。贾三名下有自己的专业研究队伍、营销策划队伍和产业开发队伍。

  可以说,贾三以“灌汤包子”响名享誉,同时,赋予“灌汤包子”无限的价值和意义。贾三本着中国文化“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传统理论,用小小汤包做出了无限大的事业。贾三是西安小吃苑的一朵奇葩,够得上货真价实,也够得上独道独行;他在展示西安小吃区域特色的同时,更多展示了西安穆斯林饮食文化的特色。香美,鲜咸适中。

  开封灌汤包子

  灌汤包就是包子里面有汤。灌汤包以前是北宋皇家食品.开封灌汤包不仅形式美,其内容精美别致,肉馅与鲜汤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将北国吃面、吃肉、吃汤三位一体化,是一种整合的魅力。开封小笼包子已有百年历史。风味独特,是开封著名食品之一。小笼包子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采用猪后腿的瘦肉为馅,精粉为皮,爆火蒸制而成。外形美观,小巧玲珑,皮薄馅多,灌汤流油,味道鲜美,清香利口,汤汁醇正浓郁、入口油而不腻。。小笼包子最初是由黄继善主持经营的。他博采各家之长、制成的包子色白筋柔,独具风味,很受食客赞誉。小笼包子原为大笼蒸制,后经黄继善师傅的改革,成了小笼包子。并对包子的面和馅,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如原来的面是由三分之一的发面和三分之二的死面,后改为只用死面,不用发面,使皮更薄,且不掉底。活面工艺要求颇严,要经过搓、甩、拉、拽,几次贴水,几次贴面的“三软三硬”的过程,才能达到要求。包子馅原掺有肉皮冻,吃多了腻口,后去掉。又以白糖、味精调馅,去掉了甜酱,馅内只放姜末,不放葱。打馅很下工夫,一直把馅打得扯长丝而不断。小笼包子随吃随蒸,就笼上桌;其形:“提起一绺丝,放下一薄团,皮象菊花心,馅似玫瑰..

  融智坊大包子

  上海“融智坊鲁菜”的大包子是上海地区的特色北方名吃之一,其显著特点是“个大馅多、皮薄劲道”。包子的面皮发的既松软又不失劲道,馅料取材广泛,根据个人喜好,各类蔬菜、鸡鸭鱼肉、生猛海鲜等都可以用来做馅。

  融智坊大包子选料精细、做工考究、配料丰富,味道醇厚、花色品种多样,个个"丰姿夺人"。融智坊大包子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习俗,制作快捷方便又不失民族文化特色。

  “上海融智坊”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北中路195号北蔡休闲广场206室。

  其他种类包子

  1、烤包子:新疆维族的一种特色包子,类似肉夹馍。少数民族少见有自己特色的包子,新疆烤包子便是其中比较出色的一种。

  2、叉烧包:流行于广东与香港的一种在馅里放入叉烧酱的包子,味甜而独特。香港有一部以叉烧包命名的著名电影,由于电影的巨大影响,使得叉烧包之名远播北方。

  3、蚝油叉烧包:广东一种加入蚝油的叉烧包,味道突现蚝油之味。

  4、奶黄包:广东特有的一种甜味包子,以蛋黄做馅,是广东甜包子里最负盛名的一种。

  5、小笼包:用小笼屉做的包子,很多地方都有小笼包,南方味道偏甜,北方味道偏咸。上海南翔小笼包与四川小笼包比较有名气。

  6、韩包子:成都一种比较有名的包子,由韩映斗创于1914年。特点皮薄松泡、馅心饱满、入口化渣。

  7、九园包子:四川地方特色包子。

  8、龙眼包子:四川地方特色包子。

  9、羊肉包子:用羊肉与白菜做馅的包子,口味鲜香独特,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

  10、东河包子:福建地方特色包子。

  11、灌汤包:开封特产的一种包子,因馅里有汤水儿而得名,很多地方都有这种包子。

  12、盐菜水晶包:湖南地方特色包子。

  13、一品包子:河南开封地方特色包子。

  14、老徽坊包子(微信):安徽地方特色包子,江南名小吃。

  15、德园包子:湖南地方特色包子。

  16、舍利包子:佛家的一种素馅包子。

  17、二奶包:因包二奶一词流行而得名,是商家为盈利而新创出来的一种包子名,包子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18、发面包子:泛指发面做的包子,大多数的包子都属于这一种类型。

  19、白面包子:用白面做的包子,大多数包子都是用白面做的。

  20、苞米面包子:用苞米面做的包子,素馅为主,非常好吃。

  21、肉包子:泛指用肉做馅的包子,大多数包子都是肉馅的,只是肉的种类不同而已。

  22、猪肉包子:猪肉馅的包子,很多包子都是猪肉的。

  23、素包子:泛指素馅的包子。

  24、糖包子:用糖做馅的包子。

  25、糖三角:做成三角型的糖包子,包子的一种变型。

  26、火烧包:做成火烧外型的包子,肉馅居多。

  27、豆包:用小豆做馅的包子,个头比较小。是包子的一种变型。

  28、粘豆包:用黏米面做的豆馅包子,个头比较小。是包子的一种变型。

  29、豆沙包:也叫澄沙包,是用去皮小豆做馅包的包子。

  30、欢喜团:用包米面团的菜团子,素馅,很好吃。

  31、水煎包:相传起源于汉高祖刘邦的出生地江苏丰县,山东、东北等地亦有。

  32、烧卖:捏口处放大量淀粉而使形成一种开口状的蒸包,是包子的一种变型。

  33、蒸饺子:蒸饺子是包子的一种发展形式,其本质就是包子。

  34、草包包子:济南名吃,始创于20世纪30年代。因创始人张文汉先生憨厚淳朴的绰号“草包”而得名。

  35、馒头:南方人把包子说成馒头,通常称带馅包子。

  36、大饺子:一种做成饺子形状的大个发面包子,只流行于东北。

  海外包子种类

  包子在中国周围的其他民族中也广为流传,并且发展成有自己特色的包子。

  在菲律宾有烧包(Siopao),外形如馒头,内馅以猪肉、鸡肉、羊肉、虾仁、鸭仔蛋等。

  在日本,包子叫作中华まん,まん(man)源于“馒头”的“馒”,最常见的是猪肉馅。

  在蒙古,包子称作Бууз(buuz),多用羊肉丝做馅,有时也用犛牛肉。

  在越南,包子叫做饼包(bánh bao),内馅用猪肉、洋葱、蘑菇、鸡蛋、蔬菜等制作。

  基本做法

  一、发面

  有两种发面的方法:

  1.用面肥发面(通常叫大碱发面)

  把面肥用水先泡开然后把面粉倒进去合匀,醒8小时待面发起是原来的1倍,然后对碱当面没有酸味,稍微有一点点碱味,再醒半小时既可,蒸时锅内放点醋以免蒸出的包子皮有花点, 一定要用凉水把包子放进去再通电.

  2.用酵母发面(通常是快速发面法)

  .配料:面粉500克,干酵母3克泡打粉5克,豆油1两,温水(250克--300克)根据面粉的吃水量,糖20克.

  做法:

  (1)将面粉倒在案板上,加入干酵母,泡打粉,糖,拌合均匀,扒坑.

  (2)在坑内加入温水,放入豆油.抄拌揉合成面团稍醒.大约1小时左右.

  (3)待面醒好后,做成自己想做的包子,馒头,花卷.

  (4)把做好的生坯摆入屉内.锅内放入冷水.再插电蒸13分钟既可.(如果蒸馒头大约在30分--40分如果蒸花卷17分钟)

  二、制作包子馅儿

  1.肉包子馅

  买一斤猪肉馅(羊肉、牛肉),大葱一颗,姜一块把葱和姜都切成末和肉馅放在一起,在倒入酱油、香油、植物油盐、味精(鸡精)搅匀即成为包子馅

  2.三鲜包子馅

  用料:面粉70克(两小碗)猪肉30克(小半碗),鲜虾仁5-6个(切碎成泥),鸡蛋半个炒碎,白菜心适量(2两),香菇 一个(切碎)葱、姜、盐、香油适量,自发面一小时前弄好 待用,料酒少量。

  做法:将葱姜香菇加水三分之一杯),料酒与虾肉、 肉末一起拌匀后加盐,再拌匀加入炒好的鸡蛋,把白菜心切碎放在一起搅拌均匀不加酱油,做包子馅。包子温火蒸15-20分钟。

  蒸包子的时间

  一般家里制作包子,包子生坯包好后就要上笼蒸了,在此要掌握好蒸包子要多长时间。生坯逐个放入笼屉中后,每个包子之间要留有约2指宽的空隙。笼屉放入锅中,锅底加适量清水,加盖用旺火蒸约10-15分钟即熟。

  各种做法

  1、灌汤包子不用酵母,也不用泡打粉,也就是一般说的死面包子。直接放水把面和均匀直到三光(手光,盆光,面光),其实就和饺子面差不多只是面用的不一样而已。

  2、面要摔,摔到有劲度(吃过拉面的应该知道,但是不用太大的劲度,要适中)

  3、擀皮大家一般都会就不用多说了,面和好就是馅了。灌汤包子馅的配料是一定的,是用秤来称(秘方不意多说,大家见谅)一般都是按十斤计算,然后放入高汤打到馅里(一斤馅四两汤的比例)。

  4、再说包法。发面包子不一定会死面包子,但是会死面包子一定会发面包子。我们都是一笼十个面和馅加一起一般在二两左右,其特点是提起似灯笼。放下象菊花。皮薄陷大,灌汤流油,软嫩鲜香。

  三香包子原料:精面粉250克,面肥、碱适量,鲜肉馅、豆沙馅、白糖馅各100克。

  制作方法:

  精面粉加面肥、温水揉匀,发酵后加碱揉匀待用。小豆淘洗干净煮烂揉压成茸泥加糖、油炒成洗沙馅,猪肉剁成肉末加盐、味精、胡椒粉、葱花、香油拌匀成肉馅。将揉好的面团搓成粗条下剂子12个,每个约重20克,压扁包入肉馅、豆沙馅、白糖、捏成十八折皱纹,并在收头处用筷子点4点食红水,上笼蒸熟即可。

  风味特色:造型美观、甜咸相间,鲜香爽口。

  技术要领:面团加碱必须适量,发成“大酵面”。

  排骨包子将新鲜的排骨洗净控干水分,再剁成小块。用酱油、盐、料酒、葱、姜、味精腌三至四小时。面皮用温水和自发面,面要揉匀揉透。等面醒发泡后待用。另外准备扁豆(或其他蔬菜)抽去老筋洗净,将其整根整根地上笼屉蒸熟,凉后把扁豆剁成蓉。一切准备就绪,每个包子包一小块排骨和少许扁豆馅。包好的包子,上笼屉先用小火蒸数分钟,然后用旺火蒸二十五分钟,蒸熟后不要忙着打开锅盖,闷一会儿为好。当揭开盖时,一股香气扑鼻而来,顿时使人馋涎欲滴,食欲大增。美味排骨包子肥而不腻,百吃不厌。中国是美食之国,本来很寻常的食品,经过有心人的发掘培植,就会让人耳目一新,我们的餐桌上会平添一道美味佳肴。如果您感兴趣的话,不妨按此介绍试验一下,有志者开一家美味排骨包子铺,将与南翔小笼齐名,也未可知。

  包子是中国老百姓最喜欢的一种传统方便食品,北方是以猪肉大葱馅最为常见,其次是以羊肉、韭菜、豆沙、香菇、小白菜等作馅。最有名的是天津狗不理。南方包子中较有特色的有蟹肉、蟹黄包。至于开封灌汤包、重庆冠生园蛋黄包、南翔小笼、成都小笼包子等则各具特色,种类繁多,不胜枚举。下面介绍的这款包子可能鲜为人知,但它别具匠心,风味独特,让我们从众多的包子中,找到新的感觉。

  包子趣闻

  南北朝的陈国建都在建康(今江苏南京),末代皇帝陈叔宝,人称“陈后主”。陈后主十岁的时候,十分贪玩, 他嫌呆在宫中闷得慌。有一天穿了一身便服,悄悄地溜了了宫门,跑到了秦淮河边瞎转游。这儿店铺、酒肆、茶楼、布庄、米号……门面挨门面,多得数不清。他挤在人群中,两只眼睛都不够用,觉得比冷清的皇宫好玩多了。走着玩着,他来到一家包子铺门前,才出笼的包子,香味儿扑鼻,馋得他直流口水。他想吃,可又不懂花钱买的规矩,伸手拿起一只刚出笼的包子,张嘴就咬,越吃越觉得包子味道好。吃了一个又一个,撑得个肚皮滚圆,嘴一抹就走。店家看他穿的绸、着的缎,不象寻常人家子弟,也没敢吱声。第三天,陈后主又来拿包子吃。店家忍不住了,说:“小主顾,这铺面本小利微,入不敷出,您来吃包子,一次两次算小的请客,天天来吃,实在消受不起。瞧您穿戴是大户人家,不在乎几个小钱,还是请留个帐头,日后也好侍候。”陈后主瞪着眼,听他说吃东西还要给钱,觉得奇怪。他哪里遇到过这种事呢?不过要留名儿,他倒听懂了,心想:我的名儿谁敢叫!于是随口就说:“朕是一条龙。”店家听不明白,递过笔。陈后主抓起笔,歪歪扭扭地写了“一条龙”三个字。不久,人们都传说那叫“一条龙”的小孩,就是小皇帝陈后主。达官贵人象潮水一般地起来吃包子,生意顿时兴旺起来。包子铺门口,皇帝站过的,人们就叫它“龙门”,这一条街被叫做“龙门街”,“一条龙”三个字也被装裱上了中堂。以后,陈后主执了政,觉得小时候的事有失体面,便以“造遥惑众,欺君罔上”的罪名查封了这家店铺。之后,“一条龙”的包子却愈加出了名,一直流传到今天。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