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碗红糖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17:04 2010年11月20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Foodbk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1:27 2017年3月14日) (编辑) (undo)
Lmjiao (Talk | 贡献)

 
(One intermediate revision not shown.)
第1行: 第1行:
-<!--请按照以下格式填写,注意只在等号(=)后填写内容,并预览、保存,不要任意修改格式、删除符号-->+[[category:食品]][[category:x]][[category:红糖]]
-{{公司介绍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下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介绍 =绍兴市新雨酒业有限公司是古越龙山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专门供应古越龙山以及咸亨酒店太雕酒的销售公司。公司早在05年已开始起步,在08年正式注册成立,在当[[地黄]]酒销售行业中已小有名气,产品已经远销全国各大城市,部分出售至港澳地区。是绍兴[[黄酒]]销售行业在今年来崛起的一颗新星。+
-|主营产品或服务= 古越龙山各类中高档黄酒;咸亨酒店各类中高档黄酒;+
-|主营行业 = 黄酒+
-|企业类型 =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经营模式 =经销批发+
-|注册资本 = 人民币 6 万+
-|公司注册地 = CN 浙江 绍兴+
-|员工人数 = +
-|公司成立时间 = 2008 年+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李伟标+
-|主要客户 = 各大公司,全国酒行,注重健康人群+
-|年营业额 =人民币 100 万元/年 - 200 万元/年+
-|主要经营地点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延安路669号+
-|主要市场 =大陆 港澳台地区+
-|经营品牌 =<p>古越龙山、咸亨酒店</p>+
-|管理体系认证 =ISO 9001+
-|公司主页 =http://www.xyjyyxgs.cn+
-}}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上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巧家小碗红糖俗称“碗碗糖”,产于巧家县金沙江沿岸地区,巧家“小碗红糖”是用甘蔗土法熬制而成的,未经过精炼的红糖较多的保留了甘蔗的营养成分,更容易消化吸收,能快速补充体力。(甘蔗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苹果酸、柠檬酸等,这些氨基酸都是合成人体蛋白质、支援新陈代谢、参与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础物质)所以又被称为“东方的巧克力”。巧家小碗红糖 自晚清以降,在国内市场久享盛誉,尤为青、藏、川、滇等省藏区彝族同胞钟爱。在建国初的一次全国性会议上,西藏自治区代表曾当面向周恩来总理请求,希望能保证巧家小碗红糖对西藏的供应。40年代国内出版的《中国上特产大全》、《云南特产风味指南》、《云南地方产品》、《昭通地区土特名产志》等书,均专列条目介绍。《中国土特产大全》记:红糖“以巧家小碗红糖和弥勒县竹园红糖质量最佳,色彩鲜,式样好、杂质少,驰名全省,井远销青海、西藏等地区。”
-{{公司联系方式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下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电话 = 86 0575 88311083+  记载
-|移动电话 = 13605757731+ 
-|传真 = 86 0575 88018665+  40年代日本出版的《新编支那省别全志)以及国内出版的《中国上特产大全》、《云南特产风味指南》、《云南地方产品》、《昭通地区土特名产志》等书,均专列条目介绍。《中国土特产大全》记:红糖“以巧家小碗红糖和弥勒县竹园红糖质量最佳,色彩鲜,式样好、杂质少,驰名全省,井远销青海、西藏等地区。”
-|地址 = 中国 浙江 绍兴市越城区 延安路大树下669号+ 
-|邮编 =312000+  生产
-}}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上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 
-{{公司工商注册信息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下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巧家小碗红糖作坊式生产,土法制作,匠人有专业分工,称谓。职司饶有情趣,整个工艺流程宛如一轴绵延久远的民俗风情画卷。
-|公司名称 = 绍兴市新雨酒业有限公司+ 
-|注册号 =330600000034179+  糖房业主不一定是匠人。开办糖房要拥有以下必备的设备条件:(1)4——5亩宽阔的场地,用来堆放甘蔗、晾晒蔗渣,称蔗场;(2)4——5间房屋作生产用房和匠人住房;(3)一盘榨,一对榨滚和传动装置。榨滚形如大鼓,最初为铁滚,后改石滚,再改为木滚;(4)轮班拉榨的水牛6头;(5)一条“牛尾灶”,安放直径叨90——100厘米不等的煮糖大锅5口;(6)陶制糖钵2只,小糖碗2000只以上。民国时期,开办糖坊需有上千银元的垫本。糖坊多以代人加工、收取租金的形式经营。一般每年农历冬月尾开榨,至次年清明前后收榨。
-|注册地址 =中国浙江绍兴延安路669号+ 
-|法定代表人 =李伟标+  劳动组合
-|注册资本 =人民币6万元+ 
-|企业类型 = 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工匠称“三大师”,即榨匠、糖匠、“大火头”,由作坊主雇请。其他辅助工称谓、职责备异,由“三大师”约集,名目有“刀刀匠”、“牛毛尖”、“草疙瘩”、“渣渣匠”、“叶子客”、“包包匠”等。“刀刀匠”负责砍运甘蔗进场。“牛毛尖”本指不能人榨的甘蔗的尖部,用以代指匠人,则匠人的职责也就明确了:即将甘蔗尖整理后作饲草、或作包装红糖用材料,并负责养护拉榨的水牛。“草疙瘩”自然要与草打交道,其职责为搂、捆、挑送毛叶、翻晒蔗渣供作燃料。“叶子客”、“包包匠”负责糖膏成形时垫橡筋树叶子、取出糖膏。
-|成立日期 = 2008年05月08日+ 
-|营业期限 = 2008-05-08 至 2025-12-31+  劳动组合分白班和夜班。白班进甘蔗,夜班压榨、炼制、出成品。
-|经营范围 =食品经营:批发、零售定型包装食品(不含冷冻和冷藏食品),直接入口散装食品(不含冷冻和冷藏食品)。(上述经营范围卫生许可证有效期至2012年4月29日止)+ 
-|登记机关 = 绍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工序
-|年检时间 = 2009年(最近)+ 
-}}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上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压榨:榨匠1人,“渣渣匠”2人。榨匠向榨滚内“喂”甘蔗,“渣渣匠”负责理顺蔗渣以便复榨,并往糖锅里送蔗汁。甘蔗要复榨3次,拉榨的水牛有3对,反复轮换。
-==分类==+ 
-[[Category: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Category:经销批发]] [[Category:CN]] [[Category:浙江]] [[Category:绍兴]]+  加热、蒸发、澄清:“大人头”l人“小火头”1人。从牛尾灶第3口锅糖水盛满时开始点火,火烧于外锅,烟焰通过前后五口锅自烟囱徘出。外锅糖水蒸发渐浓,依次向内锅倒递。并不断将糖锅中的泡沫捞去,至水分将干时加抽脚于,帮助澄清。散泡。“大火头”要善观火候,火力停匀;“小火头”协助,主要负责铲锅巴、洗刷糖锅。
 + 
 +  制糖,包扎:糖匠1人,“叶子客”1人、“包包匠”4人。糖匠技艺高低与糖的质量关系甚大。在糖汁蒸发过程中,糖匠要适时往糖锅中加石灰,加多加少,根据不同甘蔗、地块、水土,节令等因素考虑,凭经验判断。糖汁水分蒸发后,将糖膏舀进排列好的糖碗。“叶子客”负责整理糖碗,在每只糖碗中垫一片橡筋树叶子,叶片的一端要伸出碗口外,上千只糖碗有序排列,均匀地喷上水。糖匠将糖膏舀进糖碗后,“叶子客”要用手按住,轻轻地转动一下,使之卷起“糖芽子”,冷却成型后才好看,“包包匠”接着从伸出糖碗口的叶子处猛吹一口气,将定形的糖从糖碗中取出,再用毛叶包扎。
 + 
 +  糖要好,工艺要点在于“灰足、火够、泡子清”,上下工序配合,特别是糖匠与“大火头”的配合,如该猛火时用文火,该文人时他猛烧,泡沫不捞干净,准出不合格的黑糖。譬如名角登台,先得把操琴、司鼓的几位应酬好,否则“四击头”敲成“急急风”,“二黄”变成“西皮”,这戏还演得下去吗?
 + 
 +  巧家小碗红糖以境内的蒙姑、金塘、新华、棉纱、大寨、攀枝花等村镇为集中产区。这些地方日照、温度、土壤性状适宜甘蔗生长,栽培历史悠久,所加工的小碗红糖呈红黄色,半透明,香气浓郁,味美飘逸,品味纯正。将糖块置水杯中,加清水溶解后,糖汁仍聚为一回;用麦管轻轻插入糖汁聚集处,吸出,杯中仅剩清水,澄澈清明如故。这是鉴别巧家小碗红糖真伪最简便、也最权威的方法。
 + 
 +  小碗红糖造型古朴、典雅,包装也很别致。糖块呈两面凹陷的半球状,称瓣”。两瓣按“糖芽子”对接,合二而一,形如金桔,称一“合”,重约50克,用栎树叶包扎。每10合用甘蔗毛叶捆扎成圆柱形,称一“把”,重约500克。既防潮,又便于取用,大雅浑朴,古色古香。

当前修订版本


  巧家小碗红糖俗称“碗碗糖”,产于巧家县金沙江沿岸地区,巧家“小碗红糖”是用甘蔗土法熬制而成的,未经过精炼的红糖较多的保留了甘蔗的营养成分,更容易消化吸收,能快速补充体力。(甘蔗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苹果酸、柠檬酸等,这些氨基酸都是合成人体蛋白质、支援新陈代谢、参与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础物质)所以又被称为“东方的巧克力”。巧家小碗红糖 自晚清以降,在国内市场久享盛誉,尤为青、藏、川、滇等省藏区彝族同胞钟爱。在建国初的一次全国性会议上,西藏自治区代表曾当面向周恩来总理请求,希望能保证巧家小碗红糖对西藏的供应。40年代国内出版的《中国上特产大全》、《云南特产风味指南》、《云南地方产品》、《昭通地区土特名产志》等书,均专列条目介绍。《中国土特产大全》记:红糖“以巧家小碗红糖和弥勒县竹园红糖质量最佳,色彩鲜,式样好、杂质少,驰名全省,井远销青海、西藏等地区。”

  记载

  40年代日本出版的《新编支那省别全志)以及国内出版的《中国上特产大全》、《云南特产风味指南》、《云南地方产品》、《昭通地区土特名产志》等书,均专列条目介绍。《中国土特产大全》记:红糖“以巧家小碗红糖和弥勒县竹园红糖质量最佳,色彩鲜,式样好、杂质少,驰名全省,井远销青海、西藏等地区。”

  生产

  巧家小碗红糖作坊式生产,土法制作,匠人有专业分工,称谓。职司饶有情趣,整个工艺流程宛如一轴绵延久远的民俗风情画卷。

  糖房业主不一定是匠人。开办糖房要拥有以下必备的设备条件:(1)4——5亩宽阔的场地,用来堆放甘蔗、晾晒蔗渣,称蔗场;(2)4——5间房屋作生产用房和匠人住房;(3)一盘榨,一对榨滚和传动装置。榨滚形如大鼓,最初为铁滚,后改石滚,再改为木滚;(4)轮班拉榨的水牛6头;(5)一条“牛尾灶”,安放直径叨90——100厘米不等的煮糖大锅5口;(6)陶制糖钵2只,小糖碗2000只以上。民国时期,开办糖坊需有上千银元的垫本。糖坊多以代人加工、收取租金的形式经营。一般每年农历冬月尾开榨,至次年清明前后收榨。

  劳动组合

  工匠称“三大师”,即榨匠、糖匠、“大火头”,由作坊主雇请。其他辅助工称谓、职责备异,由“三大师”约集,名目有“刀刀匠”、“牛毛尖”、“草疙瘩”、“渣渣匠”、“叶子客”、“包包匠”等。“刀刀匠”负责砍运甘蔗进场。“牛毛尖”本指不能人榨的甘蔗的尖部,用以代指匠人,则匠人的职责也就明确了:即将甘蔗尖整理后作饲草、或作包装红糖用材料,并负责养护拉榨的水牛。“草疙瘩”自然要与草打交道,其职责为搂、捆、挑送毛叶、翻晒蔗渣供作燃料。“叶子客”、“包包匠”负责糖膏成形时垫橡筋树叶子、取出糖膏。

  劳动组合分白班和夜班。白班进甘蔗,夜班压榨、炼制、出成品。

  工序

  压榨:榨匠1人,“渣渣匠”2人。榨匠向榨滚内“喂”甘蔗,“渣渣匠”负责理顺蔗渣以便复榨,并往糖锅里送蔗汁。甘蔗要复榨3次,拉榨的水牛有3对,反复轮换。

  加热、蒸发、澄清:“大人头”l人“小火头”1人。从牛尾灶第3口锅糖水盛满时开始点火,火烧于外锅,烟焰通过前后五口锅自烟囱徘出。外锅糖水蒸发渐浓,依次向内锅倒递。并不断将糖锅中的泡沫捞去,至水分将干时加抽脚于,帮助澄清。散泡。“大火头”要善观火候,火力停匀;“小火头”协助,主要负责铲锅巴、洗刷糖锅。

  制糖,包扎:糖匠1人,“叶子客”1人、“包包匠”4人。糖匠技艺高低与糖的质量关系甚大。在糖汁蒸发过程中,糖匠要适时往糖锅中加石灰,加多加少,根据不同甘蔗、地块、水土,节令等因素考虑,凭经验判断。糖汁水分蒸发后,将糖膏舀进排列好的糖碗。“叶子客”负责整理糖碗,在每只糖碗中垫一片橡筋树叶子,叶片的一端要伸出碗口外,上千只糖碗有序排列,均匀地喷上水。糖匠将糖膏舀进糖碗后,“叶子客”要用手按住,轻轻地转动一下,使之卷起“糖芽子”,冷却成型后才好看,“包包匠”接着从伸出糖碗口的叶子处猛吹一口气,将定形的糖从糖碗中取出,再用毛叶包扎。

  糖要好,工艺要点在于“灰足、火够、泡子清”,上下工序配合,特别是糖匠与“大火头”的配合,如该猛火时用文火,该文人时他猛烧,泡沫不捞干净,准出不合格的黑糖。譬如名角登台,先得把操琴、司鼓的几位应酬好,否则“四击头”敲成“急急风”,“二黄”变成“西皮”,这戏还演得下去吗?

  巧家小碗红糖以境内的蒙姑、金塘、新华、棉纱、大寨、攀枝花等村镇为集中产区。这些地方日照、温度、土壤性状适宜甘蔗生长,栽培历史悠久,所加工的小碗红糖呈红黄色,半透明,香气浓郁,味美飘逸,品味纯正。将糖块置水杯中,加清水溶解后,糖汁仍聚为一回;用麦管轻轻插入糖汁聚集处,吸出,杯中仅剩清水,澄澈清明如故。这是鉴别巧家小碗红糖真伪最简便、也最权威的方法。

  小碗红糖造型古朴、典雅,包装也很别致。糖块呈两面凹陷的半球状,称瓣”。两瓣按“糖芽子”对接,合二而一,形如金桔,称一“合”,重约50克,用栎树叶包扎。每10合用甘蔗毛叶捆扎成圆柱形,称一“把”,重约500克。既防潮,又便于取用,大雅浑朴,古色古香。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