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红色素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05:55 2011年7月5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Foodbk (Talk | 贡献) ←上一个 |
当前修订版本 (01:53 2017年2月7日) (编辑) (undo) Lmjiao (Talk | 贡献) |
||
(2 intermediate revisions not shown.) | |||
第1行: | 第1行: | ||
- | [[category:l]][[category:食品添加剂]][[category:着色剂]][[category:天然色素]][[category:植物来源色素]] [[category:食用色素]][[ category:类胡萝卜素类色素]] | ||
- | '''辣椒红''' ''Paprika Red'' | + | [[category:l]][[category:着色剂]] |
- | '''异名:'''辣椒红色素;辣椒色素;红辣素;''Paprika Oleresin;Red Chilli Color;''日本天然No286 | + | 辣椒红色素,又名辣椒红、辣椒油树脂,是从辣椒中提取的天然着色剂,主要着色成分为辣椒红素和辣椒玉红素,属类胡萝卜素,占总量的50%——60%。此外,还含有一定量非着色成分辣椒素。辣椒红色素不仅色泽鲜艳,色价高,着色力强,保色效果好,可以有效地延长仿真食品的货架期。 |
- | '''成分:'''主要成分为辣椒红素(''capsanthin'',约50%)、辣椒玉红素(''capsorubin'',约8.3%)、玉米黄质(''zeaxanthin'',约14%)、β-胡萝卜素(约13.9%)、隐辣椒质(''cryptocapsin'',约5.5%),另外还含有辣椒黄素(''crytoxanthin'')、堇菜黄素(''violaxanthin'')、辣椒[[色素]]脂肪酸酯(差评是出名肉体''ali-phatlc ester'')、辣椒红素二乙酸酯(''capsanthin diacetate'')、辣椒红素二软脂肪酸酯(''capsanthin di-palmitate'')等成分。 | + | 主要成分 |
- | '''性质与指标:'''深红色黏性油状液体、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有特殊的气味。熔点176℃。易溶于乙醇,任意混溶于丙酮、氯仿、正己烷和食用油中,稍难溶于丙三醇,不溶于[[水]]和甘油。有较好的耐酸性、乳化分散性和耐热性(160℃下加热2h几乎不褪色),当耐光性较差,波长210-440nm,特别是285nm的紫外光可使其褪色。Fe3+、Cu2+、Co2+等重金属可使其褪色,遇Al3+、Sn2+、Pb2+等离子会发生沉淀,但不受其他离子影响。着色力强,色调因稀释浓度不同由浅黄色至橙红色。LD50>75g/kg(小鼠,经口)。 | + | 辣椒红色素的成分 |
- | '''光谱数据:'''入max:(''petroleum ether''或汽油)475.5nm;(''hexane'')504nm;(CS2)503nm,542nm;(benaene)486nm,519nm;(''acetone and ethanol''):460nm。 | + | 辣椒的显色物质主要是辣椒红色素。辣椒红色素是存在于辣椒中的类胡萝卜素类色素,占辣椒果皮的0.2%-0.5%。国外学者曾对辣椒中的类胡萝卜色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已从辣椒中分离出50多种类胡萝卜素,其中已鉴别出30多种类胡萝卜素。研究表明,辣椒红色素最主要的成分是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一般来说,辣椒红色素(色价10000单位)具有如下一些平均指标:脂肪酸80%一85%,主要由亚油酸、油酸、棕桐酸、硬脂酸、肉豆蔻酸组成;维生素E0.6%一1.0%;维生素C 0. 2%一1.1%;蛋白质(总氮)140 -- 170mg/l00g样品;类胡萝卜素11.2%一15.5%,主要由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R一胡萝卜素、黄体素、玉米黄素、隐黄质等组成,其中辣椒红素和辣椒玉红素占总量的50%一60%。 |
- | '''来源:'''干辣椒去籽后粉碎至60目,yong正己烷或氢气油萃取;丙酮萃取;CO2超临界萃取等而得。 | + | 不同辣椒品种成熟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相差很大,不同成熟期辣椒果实中类胡萝卜素总量、红色类胡萝卜素(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含量以及叶绿素的含量都有很大的变化.从结果初期到果实完全成熟,类胡萝卜素总量和红色类胡萝卜素量分别增加66, 124倍,而叶绿素含量到成熟时接近零,红色与黄色的比例也从0.22增加到1.34。因而常用成熟红辣椒果实来提取辣椒红色素。 |
- | '''用途:'''可用于罐头、[[冰淇淋]]、糕点上彩装、雪糕、冰棍、饼干、熟肉制品、人造蟹肉、酱料和糖果等的着色,还用于医药和化妆品的着色,如药品糖衣的着色,为红色着色剂。 | + | 辣椒性状 |
+ | |||
+ | 辣椒红为深红色黏性油状液体。在石油醚(汽油)中最大吸收峰波长为475.5nm,在正己烷中为504nm,在二硫化碳中为503nm和542nm,在苯中为486nm和519nm。可任意溶解于丙酮、氯仿、正己烷、食用油。易溶于乙醇,稍难溶于丙三醇,不溶于水。辣椒红耐光性差,波长210——440nm,特别是285nm紫外光可促使其退色。对热稳定,160℃加热2h几乎不退色。 | ||
+ | |||
+ | 辣椒红色素(水溶、油溶) 是以辣椒为原料,采用科学方法提取、分离、精制而成的天然色素。主要成份为辣椒红素和辣椒玉红素,为深红色油溶性液体,色泽鲜艳,着色力强,耐光、热、酸、碱,且不受金属离子影响;溶于油脂和乙醇,亦可经特殊加工制成水溶性或水分散性色素。该产品富含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具保健功能。广泛应用于水产品、肉类、糕点、色拉、罐头、饮料等各类食品和医药的着色。亦可用于化妆品的生产。产品质量符合FAO/WHO国际标准。 | ||
+ | |||
+ | 辣椒作用 | ||
+ | |||
+ | 辣椒中的辣椒素具有镇疼、止痒、抗炎、抑菌、脂质过氧化调节、心肌保护、减肥等生理功能和持久的强消炎镇痛作用,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加工、食品餐饮、医药工业、饲料等领域。利用红辣椒作原料,不仅可提取出高附加值的辣椒素(4万元/kg)及许多副产品,提取后剩余残渣作为动物饲料或深加工原料可以再利用。因此对辣椒的综合开发和利用,能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辣椒素类物质是一种混合物,己经确定有19种成分,其中辣椒素、二氢辣椒素等5种组分的含量最高,之和已占总量99%左右,5种化合物中又以辣椒素(占总量69%)、二氢辣椒素(占总量22%)含量高,二者之和占总量91%。 | ||
+ | |||
+ | 辣椒分子式 | ||
+ | |||
+ | 辣椒红素的分子式为C40H56O3,相对分子量为584.85 | ||
+ | |||
+ | 辣椒玉红素分子式为C40H56O4,相对分子之量为600.85 | ||
+ | |||
+ | 性能 | ||
+ | |||
+ | 由于辣椒红油性好,乳化分散性、耐热性及耐酸性均好,故应用于经高温处理的肉类食品,有良好的着色能力,如用于椒酱肉、辣味鸡等罐头食品有良好的着色效果[1] 。 | ||
+ | |||
+ | 加工方法 | ||
+ | |||
+ | 一种是丁烷混合溶剂萃取,另一种是用六号溶剂。而实际上从生产效率相比,丁烷混合溶剂因为是低温萃取保质萃取,更大程度的保留了色素的有效成分,提高了色价及得率(得率最高可达98%左右),渣残在0.1%以下,减少了资源浪费,是值得提倡的辣椒红色素最新制取方法。 | ||
+ | |||
+ | 包装规格:20kg/桶(聚乙烯食品桶) 180kg/桶(铁桶内涂防腐层)或根据客户要求。 | ||
+ | |||
+ | 储运条件:密封、避光、阴凉处保存。 | ||
+ | |||
+ | 产品主要质量指标: | ||
+ | |||
+ | 项目 单位 指标 | ||
+ | |||
+ | 油溶性 水溶性 | ||
+ | |||
+ | 溶解性 油溶 水溶 | ||
+ | |||
+ | 状态 深红色油状液体 深红色液体 | ||
+ | |||
+ | 色价 E[460nm] 60.100.150.200.225 66.80.100 | ||
+ | |||
+ | 吸光比 A470/454 >1.000 >0.98>1.000 >0.98 | ||
+ | |||
+ | 铅 mg/kg <0.1 <0.1 | ||
+ | |||
+ | 砷 mg/kg <0.2 <0.2 | ||
+ | |||
+ | 汞 mg/kg <0.01 <0.01 | ||
+ | |||
+ | 特点: | ||
+ | |||
+ | 没有辣味、色泽鲜艳、性能稳定,耐热性、抗光性良好,不受PH值变化的影响,对油脂产品染色力强。本产品经反复除味、精制,虽有轻微的异味,添加在产品中,没有任何味道。 | ||
+ | |||
+ | 应用范围: | ||
+ | |||
+ | 调味品、奶油制品、肉类制品、海产品、饼干表面着色,还可以应用与饲料、化妆品等。 | ||
+ | |||
+ | 参考用量: | ||
+ | |||
+ | 在饼干生产工艺中,需要喷油,可将色素按1/400--1/100的比例加入油中,可提高饼干的光泽度,并呈橙黄色,是产品的色泽更加鲜艳,已得到广泛应用,应用与其他产品时可按正常需要的量添加。 | ||
+ | |||
+ | 注意事项: | ||
+ | |||
+ | 本产品在高温达到140摄氏度以上会稍微褪色,在生产工艺中请注意 | ||
+ | |||
+ | 影响因素 | ||
+ | |||
+ | 光对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
+ | |||
+ | 光对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国内外的各种研究表明辣椒红色素的耐光性较差在油性介质中避光保存的辣椒红色素是比较稳定的。配制浓度为01005%的丙酮色素溶液,溶液呈橙红色,在色素在370——530nm之间有强烈的吸收峰,最大吸收波长为470nm。根据张志强的实验结果,暗室和室内光线下,色素无褪色现象,且损失较小, 6天后仍有96%以上保留,在日光下不到半天的时间,色素几乎损失殆尽,几乎为无色,紫外光对色素有明显的影响, 3天左右几乎都损失。 | ||
+ | |||
+ | 温度对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
+ | |||
+ | 据研究结果,温度对辣椒红色素有一定影响。温度越高,辣椒红色素损失越多。主要在70℃以上加热损失较明显。辣椒红色素在25——80℃时稳定性较好, 色素变化不大,当温度升高到80——100℃时,稳定性下降,当超过100℃时,色素极不稳定,所以提取过程中应避免长时间处于80℃以上的高温 | ||
+ | |||
+ | 应用 | ||
+ | |||
+ | 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规定:辣椒红可用于罐头食品、酱料、冰棍、冰淇淋、雪糕、饼干、熟肉制品、人造蟹肉,按正常生产需要添加。在罐头食品中,主要用于传统的肉、禽类罐头的生产;用于糕点上彩装时,可在奶油中添加辣椒红30——80g/kg。辣椒红在国外亦可制成具有一定辣味的品种的品种对食品进行调色、调味。在日本,辣椒红用于油脂食品、调味汁、水产加工品、蔬菜制品、果汁、冰淇淋等,用量为0.5——2g/kg。 |
当前修订版本
辣椒红色素,又名辣椒红、辣椒油树脂,是从辣椒中提取的天然着色剂,主要着色成分为辣椒红素和辣椒玉红素,属类胡萝卜素,占总量的50%——60%。此外,还含有一定量非着色成分辣椒素。辣椒红色素不仅色泽鲜艳,色价高,着色力强,保色效果好,可以有效地延长仿真食品的货架期。
主要成分
辣椒红色素的成分
辣椒的显色物质主要是辣椒红色素。辣椒红色素是存在于辣椒中的类胡萝卜素类色素,占辣椒果皮的0.2%-0.5%。国外学者曾对辣椒中的类胡萝卜色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已从辣椒中分离出50多种类胡萝卜素,其中已鉴别出30多种类胡萝卜素。研究表明,辣椒红色素最主要的成分是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一般来说,辣椒红色素(色价10000单位)具有如下一些平均指标:脂肪酸80%一85%,主要由亚油酸、油酸、棕桐酸、硬脂酸、肉豆蔻酸组成;维生素E0.6%一1.0%;维生素C 0. 2%一1.1%;蛋白质(总氮)140 -- 170mg/l00g样品;类胡萝卜素11.2%一15.5%,主要由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R一胡萝卜素、黄体素、玉米黄素、隐黄质等组成,其中辣椒红素和辣椒玉红素占总量的50%一60%。
不同辣椒品种成熟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相差很大,不同成熟期辣椒果实中类胡萝卜素总量、红色类胡萝卜素(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含量以及叶绿素的含量都有很大的变化.从结果初期到果实完全成熟,类胡萝卜素总量和红色类胡萝卜素量分别增加66, 124倍,而叶绿素含量到成熟时接近零,红色与黄色的比例也从0.22增加到1.34。因而常用成熟红辣椒果实来提取辣椒红色素。
辣椒性状
辣椒红为深红色黏性油状液体。在石油醚(汽油)中最大吸收峰波长为475.5nm,在正己烷中为504nm,在二硫化碳中为503nm和542nm,在苯中为486nm和519nm。可任意溶解于丙酮、氯仿、正己烷、食用油。易溶于乙醇,稍难溶于丙三醇,不溶于水。辣椒红耐光性差,波长210——440nm,特别是285nm紫外光可促使其退色。对热稳定,160℃加热2h几乎不退色。
辣椒红色素(水溶、油溶) 是以辣椒为原料,采用科学方法提取、分离、精制而成的天然色素。主要成份为辣椒红素和辣椒玉红素,为深红色油溶性液体,色泽鲜艳,着色力强,耐光、热、酸、碱,且不受金属离子影响;溶于油脂和乙醇,亦可经特殊加工制成水溶性或水分散性色素。该产品富含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具保健功能。广泛应用于水产品、肉类、糕点、色拉、罐头、饮料等各类食品和医药的着色。亦可用于化妆品的生产。产品质量符合FAO/WHO国际标准。
辣椒作用
辣椒中的辣椒素具有镇疼、止痒、抗炎、抑菌、脂质过氧化调节、心肌保护、减肥等生理功能和持久的强消炎镇痛作用,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加工、食品餐饮、医药工业、饲料等领域。利用红辣椒作原料,不仅可提取出高附加值的辣椒素(4万元/kg)及许多副产品,提取后剩余残渣作为动物饲料或深加工原料可以再利用。因此对辣椒的综合开发和利用,能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辣椒素类物质是一种混合物,己经确定有19种成分,其中辣椒素、二氢辣椒素等5种组分的含量最高,之和已占总量99%左右,5种化合物中又以辣椒素(占总量69%)、二氢辣椒素(占总量22%)含量高,二者之和占总量91%。
辣椒分子式
辣椒红素的分子式为C40H56O3,相对分子量为584.85
辣椒玉红素分子式为C40H56O4,相对分子之量为600.85
性能
由于辣椒红油性好,乳化分散性、耐热性及耐酸性均好,故应用于经高温处理的肉类食品,有良好的着色能力,如用于椒酱肉、辣味鸡等罐头食品有良好的着色效果[1] 。
加工方法
一种是丁烷混合溶剂萃取,另一种是用六号溶剂。而实际上从生产效率相比,丁烷混合溶剂因为是低温萃取保质萃取,更大程度的保留了色素的有效成分,提高了色价及得率(得率最高可达98%左右),渣残在0.1%以下,减少了资源浪费,是值得提倡的辣椒红色素最新制取方法。
包装规格:20kg/桶(聚乙烯食品桶) 180kg/桶(铁桶内涂防腐层)或根据客户要求。
储运条件:密封、避光、阴凉处保存。
产品主要质量指标:
项目 单位 指标
油溶性 水溶性
溶解性 油溶 水溶
状态 深红色油状液体 深红色液体
色价 E[460nm] 60.100.150.200.225 66.80.100
吸光比 A470/454 >1.000 >0.98>1.000 >0.98
铅 mg/kg <0.1 <0.1
砷 mg/kg <0.2 <0.2
汞 mg/kg <0.01 <0.01
特点:
没有辣味、色泽鲜艳、性能稳定,耐热性、抗光性良好,不受PH值变化的影响,对油脂产品染色力强。本产品经反复除味、精制,虽有轻微的异味,添加在产品中,没有任何味道。
应用范围:
调味品、奶油制品、肉类制品、海产品、饼干表面着色,还可以应用与饲料、化妆品等。
参考用量:
在饼干生产工艺中,需要喷油,可将色素按1/400--1/100的比例加入油中,可提高饼干的光泽度,并呈橙黄色,是产品的色泽更加鲜艳,已得到广泛应用,应用与其他产品时可按正常需要的量添加。
注意事项:
本产品在高温达到140摄氏度以上会稍微褪色,在生产工艺中请注意
影响因素
光对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光对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国内外的各种研究表明辣椒红色素的耐光性较差在油性介质中避光保存的辣椒红色素是比较稳定的。配制浓度为01005%的丙酮色素溶液,溶液呈橙红色,在色素在370——530nm之间有强烈的吸收峰,最大吸收波长为470nm。根据张志强的实验结果,暗室和室内光线下,色素无褪色现象,且损失较小, 6天后仍有96%以上保留,在日光下不到半天的时间,色素几乎损失殆尽,几乎为无色,紫外光对色素有明显的影响, 3天左右几乎都损失。
温度对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据研究结果,温度对辣椒红色素有一定影响。温度越高,辣椒红色素损失越多。主要在70℃以上加热损失较明显。辣椒红色素在25——80℃时稳定性较好, 色素变化不大,当温度升高到80——100℃时,稳定性下降,当超过100℃时,色素极不稳定,所以提取过程中应避免长时间处于80℃以上的高温
应用
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规定:辣椒红可用于罐头食品、酱料、冰棍、冰淇淋、雪糕、饼干、熟肉制品、人造蟹肉,按正常生产需要添加。在罐头食品中,主要用于传统的肉、禽类罐头的生产;用于糕点上彩装时,可在奶油中添加辣椒红30——80g/kg。辣椒红在国外亦可制成具有一定辣味的品种的品种对食品进行调色、调味。在日本,辣椒红用于油脂食品、调味汁、水产加工品、蔬菜制品、果汁、冰淇淋等,用量为0.5——2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