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酸钠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05:34 2011年3月16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Foodbk (Talk | 贡献) ←上一个 |
当前修订版本 (05:48 2011年12月2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
||
(8 intermediate revisions not shown.) | |||
第8行: | 第8行: | ||
编码 GB 17.006;INS 281 | 编码 GB 17.006;INS 281 | ||
- | 性状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色透明结晶或颗粒性结晶粉末。无臭或略带丙酸臭。在湿空气中易吸湿。熔点400℃以上(分解)。1g本品溶于约1mL25℃水24mL[[乙醇]]。10%水溶液的pH值为8.0~10.5。 | + | 性状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色透明[[结晶]]或颗粒性结晶粉末。无臭或略带丙酸臭。在湿空气中易吸湿。[[熔点]]400℃以上(分解)。1g本品溶于约1mL25℃水24mL[[乙醇]]。10%水溶液的pH值为8.0~10.5。 |
制法 用NaCO3或NaOH中和[[丙酸]]制得。 | 制法 用NaCO3或NaOH中和[[丙酸]]制得。 | ||
- | 鉴别方法 本品应呈[[丙酸]]及钠盐反应。 | + | 鉴别方法 本品应呈[[丙酸]]及钠盐[[反应]]。 |
1.丙酸反应 参见丙酸钙。 | 1.丙酸反应 参见丙酸钙。 | ||
- | 2.钠盐反应 参见氢氧化钠。 | + | 2.钠盐[[反应]] 参见[[氢氧化钠]]。 |
毒理学依据 | 毒理学依据 | ||
第32行: | 第32行: | ||
2.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 2.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 ||
- | (1)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86)规定:丙酸钠可用于糕点,最大使用量为2.5g/kg;用于杨梅罐头加工工艺,为50.0g/kg(均以丙酸计)。用于[[杨梅]]罐头加工时,作用3%~5%的水溶液,加工前必须洗净。 | + | (1)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86)规定:丙酸钠可用于糕点,最大使用量为2.5g/kg;用于杨梅罐头加工工艺,为50.0g/kg(均以[[丙酸]]计)。用于[[杨梅]]罐头加工时,作用3%~5%的[[水]]溶液,加工前必须洗净。 |
- | (2)日本、美国规定:用于面包和西式糕点,每公斤添加2.5g以下。丙酸钠主要用于甜食。如果在面包中使用丙酸钠,酵母的活力就减弱,面团起发就稍差一些(其余参照丙酸钙)。 | + | (2)日本、美国规定:用于[[面包]]和西式糕点,每公斤添加2.5g以下。丙酸钠主要用于甜食。如果在面包中使用丙酸钠,酵母的活力就减弱,面团起发就稍差一些(其余参照丙酸钙)。 |
- | (3)WHO/FAO规定:允许添加量为3g/kg(单用或与山梨酸合用)。 | + | (3)WHO/FAO规定:允许添加量为3g/kg(单用或与[[山梨酸]]合用)。 |
当前修订版本
丙酸钠
Sodium Propionate
编码 GB 17.006;INS 281
性状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色透明结晶或颗粒性结晶粉末。无臭或略带丙酸臭。在湿空气中易吸湿。熔点400℃以上(分解)。1g本品溶于约1mL25℃水24mL乙醇。10%水溶液的pH值为8.0~10.5。
制法 用NaCO3或NaOH中和丙酸制得。
1.丙酸反应 参见丙酸钙。
毒理学依据
1.LD50 小鼠口服5100mg/kg体重。
2.GRAS FDA-21CFR 181.23;184.1784。
3.ADI 无需规定(FAO/WHO,1994)。
使用 防腐剂。
1.使用注意事项 参见丙酸钙。
2.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1)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86)规定:丙酸钠可用于糕点,最大使用量为2.5g/kg;用于杨梅罐头加工工艺,为50.0g/kg(均以丙酸计)。用于杨梅罐头加工时,作用3%~5%的水溶液,加工前必须洗净。
(2)日本、美国规定:用于面包和西式糕点,每公斤添加2.5g以下。丙酸钠主要用于甜食。如果在面包中使用丙酸钠,酵母的活力就减弱,面团起发就稍差一些(其余参照丙酸钙)。
(3)WHO/FAO规定:允许添加量为3g/kg(单用或与山梨酸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