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鸣岐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16:52 2010年11月20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Foodbk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6:56 2011年5月20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其它)
 
(3 intermediate revisions not shown.)
第1行: 第1行:
-<!--请按照以下格式填写,注意只在等号(=)后填写内容,并预览、保存,不要任意修改格式、删除符号-->+==个人简介==
-{{公司介绍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下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介绍 =一家专业生产PET、OPP、PVC等镀铝膜、彩色膜的[[包装材料]]制品企业。本厂拥有国内先进高[[真空]]镀铝膜机及高速[[薄膜]]涂布设备,为您提供品质优越的镀铝膜、彩色膜,产品广泛用于包装印刷、磨砂、复合等。<br> &nbsp; &nbsp;敬业奉献是华力的精神,优质高效是华力的宗旨,顾客满意是华力的心愿,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br>公司主页网址:www.lghlbz.cn+
-|主营产品或服务= PET镀铝膜;PET透明膜;OPP镀铝膜;珠光膜;+
-|主营行业 = 复合包装材料 辅助包装材料 酒类包装 饮料包装 糖果包装 其他礼品包装+
-|企业类型 =个体经营+
-|经营模式 =生产加工+
-|注册资本 = 无需验资+
-|公司注册地 = 中国 浙江 温州+
-|员工人数 = +
-|公司成立时间 = 2002 年+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吴尔爱+
-|主要客户 = +
-|年营业额 =+
-|主要经营地点 =苍南县龙港镇纺织三街235号+
-|主要市场 =+
-|经营品牌 =+
-|管理体系认证 =+
-|公司主页 =http://www.lghuali.com.cn+
-<p></p>+
-http://www.lghlbz.cn+
-}}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上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1906年2月17日 出生于河南省滑县。   
-{{公司联系方式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下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电话 = 86 0577 64293257+1928—1932年 就读河南大学农学院森林系,获学士学位。   
-|移动电话 = 13616625066+ 
-|传真 = 86 0577 68636486+1932—1934年任河南大学农学院助教。   
-|地址 = 中国 浙江 苍南县 龙港镇纺织三街235号+ 
-|邮编 =325802+1934—1937年 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生院学习,获硕士和博士学位。   
-}}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上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 
-{{公司工商注册信息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下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1937—1939年 任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   
-|公司名称 = 苍南县龙港华力镀金厂+ 
-|注册号 =3303273042704+1939—1946年 任河南大学农学院农学系主任。   
-|注册地址 =中国浙江温州苍南县龙港镇纺织三街 235 号+ 
-|法定代表人 =吴尔爱+1946—1949年 任河南大学农学院院长。   
-|注册资本 =无需验资+ 
-|企业类型 = 个体经营+1949—1951年 任东吴大学、江南大学教授。   
-|成立日期 = 2002年03月08日+ 
-|营业期限 = 2002-03-08 至 2012-05-25+1951年 至今任复旦大学教授,兼生物系主任、病毒研究室主任。
-|经营范围 =薄膜上色加工(涉及许可经营的凭有效许可文件经营)+ 
-|登记机关 = 苍南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科研成果==
-|年检时间 = 2010年(最近)+1934年王鸣岐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学习期间,在导师斯托克曼指导下,就开始从事粟黑粉菌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工作。粟黑粉菌是粟黑穗病原体,是一种对粟危害甚大的病害。前人对其致病性机理研究甚少。王鸣岐从生物学和细胞学入手发现粟黑粉菌异源菌丝细胞的异宗配合,明确了核配及减数分裂是黑粉病菌有性繁殖的基本特征。这为研究粟黑粉菌分化和新生理小种形成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这一发现,他第一次鉴定出中国粟黑粉菌有6个生理小种。同时首次在人工培养基上完成该菌生活史,从此结束了粟黑粉菌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完成生活史的时代。另外,他还发现该菌生活力极强,在室内保存62年的菌孢子,还有1%的发芽率。这些成果都是国际上首次报道,其论文在植物病理学界广为引用。1937年在他访问德国哈雷大学时,V.H.Beekev博士称赞这是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1947年河南小麦黑穗病流行,王鸣岐结合粟黑粉菌的研究成果,提倡推广药粉拌种方法进行防治,取得了很好效果,受到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中国河南分署的表彰。
-}} <!--请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只在上面等号(=)后填写相关信息-->+ 
-==分类==+==其它==
-[[Category:个体经营]] [[Category:生产加工]] [[Category:中国]] [[Category:浙江]] [[Category:温州]]+王鸣岐还根据植物与病毒相克相生的辩证关系,创造性地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和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起来,把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和控制植物病毒病统一起来,研制出TA(TS)剂,在华东、西北、华北、中南等地区应用于防治作物病毒病取得良好效果。1989年在国际第二届农业化学助剂大会上报告后,受到与会专家们的赞许,并获得协作试验推广荣誉。
 + 
 +[[Category:专家]]

当前修订版本

[编辑] 个人简介

1906年2月17日 出生于河南省滑县。   

1928—1932年 就读河南大学农学院森林系,获学士学位。   

1932—1934年任河南大学农学院助教。   

1934—1937年 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生院学习,获硕士和博士学位。   

1937—1939年 任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   

1939—1946年 任河南大学农学院农学系主任。   

1946—1949年 任河南大学农学院院长。   

1949—1951年 任东吴大学、江南大学教授。   

1951年 至今任复旦大学教授,兼生物系主任、病毒研究室主任。

[编辑] 科研成果

1934年王鸣岐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学习期间,在导师斯托克曼指导下,就开始从事粟黑粉菌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工作。粟黑粉菌是粟黑穗病原体,是一种对粟危害甚大的病害。前人对其致病性机理研究甚少。王鸣岐从生物学和细胞学入手发现粟黑粉菌异源菌丝细胞的异宗配合,明确了核配及减数分裂是黑粉病菌有性繁殖的基本特征。这为研究粟黑粉菌分化和新生理小种形成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这一发现,他第一次鉴定出中国粟黑粉菌有6个生理小种。同时首次在人工培养基上完成该菌生活史,从此结束了粟黑粉菌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完成生活史的时代。另外,他还发现该菌生活力极强,在室内保存62年的菌孢子,还有1%的发芽率。这些成果都是国际上首次报道,其论文在植物病理学界广为引用。1937年在他访问德国哈雷大学时,V.H.Beekev博士称赞这是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1947年河南小麦黑穗病流行,王鸣岐结合粟黑粉菌的研究成果,提倡推广药粉拌种方法进行防治,取得了很好效果,受到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中国河南分署的表彰。

[编辑] 其它

王鸣岐还根据植物与病毒相克相生的辩证关系,创造性地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和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起来,把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和控制植物病毒病统一起来,研制出TA(TS)剂,在华东、西北、华北、中南等地区应用于防治作物病毒病取得良好效果。1989年在国际第二届农业化学助剂大会上报告后,受到与会专家们的赞许,并获得协作试验推广荣誉。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