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莓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黑莓 黑莓树或总称黑莓是一种广泛分布且知名的灌木;属于树莓类(蔷薇科悬钩子属)的植物,可以长到3米(10英呎)高,并生产软质的果实——常用作甜点、果酱、无子果冻,有时也用来制水果酒。有多种悬钩子属植物称作黑莓,而且这些种很容易发生杂交,因此栽培种的种数会较原生种的多上许多。 黑莓具有匍匐向上的习性,拱壮的茎上带有短而弯但锐利的棘刺。当弯曲下垂的枝条碰触到地面时,会由枝条顶端的节上长出根来,由于这种特性,再加上黑莓的生长速度很快,使得生长在林地、灌木丛、山坡地上的黑莓,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外扩散占据一大片的土地。黑莓可以忍受贫瘠的土壤,是荒地及建筑工地的先驱植物。叶为掌状叶,有三至五片小叶,花白色或粉红色,开花期为每年的五月至八月,果实成熟时为黑色或暗紫色。

在黑莓,处于先期的花朵能产生的小核果数量多于后期,这样的征候显示了几项可能:根部耗竭、极为勉强的授粉者数量,或是环境状态的小小变动,例如雨天,或者天气太热使得蜜蜂无法在清晨以后工作,导致蜜蜂探访的次数减少或花粉粒传到花朵的数量减少,最后使得果实品质下降。小核果 只在胚珠附近发育而成;来自花粉粒中的雄性配子使胚珠受精。

黑莓花是一种良好的蜜源植物,一大片野生黑莓可以产出棕色至黑色充满果香的蜂蜜。

英国的一项迷信认为9月15日以后不应该摘采黑莓,因为恶魔已经占据了这些果物,在叶子上留下印记。这项传说背后还是有点价值,因为在这日期之后,潮湿而凉的天气可能使得果实受到多种霉菌的感染,例如Botrytis,造成果实有不好的味道,而且可能有毒。另外也不建议利用或食用长在交通频繁的马路边的黑莓,因为可能会累积空气污染带来的毒素。

体型较小的近亲——欧洲露莓(dewberry,Rubus caesius) 可以透过其果实上白色腊状的外层与黑莓来作区别,而且它们的小核果数量也较少。

在地球上的一些地区,例如新西兰以及美国西北太平洋地区,黑莓已经归化当地,并被视为一种外来入侵种以及麻烦的杂草。 黑莓是欧美地区广泛栽培的四大小果类果树的重要种类之一,近年来,在世界果树发展中,小果类的发展速度是其它果树的3倍左右,被称为“新兴小果类”。其主要原因是其鲜果及其产品营养丰富,多数色泽艳丽,风味醇美,且具有特有的宜人香味,其中很多种类还具有一些独特的营养保健功能。经我所测定,黑莓鲜果含有: 水: 88.0~88.8% 可溶性固形物: 6.5~8.5% 糖(主要是还原糖):5.5~7.0% 有机酸: 1.2~1.4% 粗蛋白: 1.5~1.7% 维生素C: 8.5~10.5mg/100g 维生素E: 3.0 mg/100g 维生素K: 0.08~0.11 mg/100g 维生素B1: 0.08 mg/100g 维生素B2: 0.06 mg/100g 矿质元素硒: 2.71μg/g 氨基酸(总量): 1000mg/100g (以上数据由大面积推广品种Hull和Chester的鲜果测得;数据只是一个平均值,上下还有误差,主要随栽培、环境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更详细内容见《黑莓鲜果及其加工品的营养成分》)。黑莓鲜果中糖、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含量与其它果树相当,有机酸、粗蛋白、维生素K和氨基酸含量高于其它栽培果树,并发现维生素E含量是所有栽培和野生、半野生果树中最高的,而硒含量在果树中罕见。氨基酸共有18种,8种必需氨基酸都有,且含量较高,还富含γ-氨基丁酸。对人体至关重要的6种矿质元素(钾、钙、钠、镁、锌、铁)含量也较高。其中,维生素K可促进肝脏合成凝血物质,对促进血液凝固有良好作用;维生素E保护细胞和细胞内部结构的完整,防止某些酶和细胞内部成分遭到破坏,延缓衰老;硒能抗氧化、防衰老,提高免疫力,与维生素E共同起拮抗有毒物质的保护剂作用;γ-氨基丁酸作为神经传导物质,具有促进脑代谢,降压,降血脂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黑莓与树莓的区别 黑莓和树莓(Raspberry)分别属于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的实心莓亚属和空心莓亚属(Idaeobatus),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果实成熟时,黑莓果实与花托不分离,形成实心的聚合果,而树莓的果实则与花托分离,形成空心的聚合果。 参考资料:

1.http://www.fellowshare.com/zh/%E9%BB%91%E8%8E%93.htm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