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魏氏熏鸡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聊城魏氏熏鸡,是山东聊城著名的地方小吃,被老舍先生誉为“聊城铁公鸡”的魏氏熏鸡,是北关魏永泰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创制,迄今已有180余年的历史。当时聊城紧靠运河,交通便利,商贾云集。为便于扒鸡运销外地,魏家扒鸡店研制成这种能够长时期保存的熏鸡,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二月成批制作,供全年销售。

  做法

  魏氏熏鸡选料精良,制作精细。熏鸡选用外型丰满、肉多肥嫩、体重2至3斤的一年左右无病活鸡,先加工成扒鸡,击在腹内装入丁香、八角、桂皮、茴香等药物,放在锯末烟火上熏制而成。经熏制的扒鸡,水分少、皮缩裂、肉外露、无弹性、药香浓,可存一年左右不变质。这种熏鸡,形美肉嫩骨酥,色鲜味美,入口余香深长独特,既可下酒,又可佐茶。

  菜品特色

  烹饪简单

  营养价值

  鸡肉含有维生素C、E等,蛋白质的含量比例较高,种类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鸡肉,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另外含有对人体生发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类,是中国人膳食结构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来源之一。

  鸡肉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贫血、虚弱等有很好的食疗作用。祖国医学认为,鸡肉有温中益气、补虚填精、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的功效。

  故事典故

  “铁公鸡”,是老舍先生对山东聊城魏氏熏鸡称呼。

  这事要说到1935年。著名教授肖涤非在青岛收到一位在聊城任教的朋友寄来的包裹,打开来一看是4只做熟了的整鸡,然而,黑乎乎、瘦骨嶙峋,而且干巴巴的,怪不起眼。当时天气已热,这些熟鸡在邮寄途中又捂了多天,却没有变味。

  一天,老舍先生邀肖教授下馆子小酌,肖教授就把鸡带去交给堂倌切开装盘。谁知,那鸡一经切开装在盘中就大为改观了,不再显得那么黑、干、瘦得难看了,而是色泽光亮,香味扑鼻。老舍先生在品尝中直唤:“别有风味,生平未曾尝试。”他问肖教授这是什么鸡,肖教授说不出。老舍先生略一思索,便说:“这鸡的皮色黑里泛紫,还有点铁骨铮铮的样子,不是很像戏里那个铁面无私的黑包公吗?干脆,就叫铁公鸡!”接着,又引申开来,从济南大明湖铁公祠说到铁铉铁汉子的故事,说道:“山东既然有这一名胜古迹,管它叫铁公鸡,不也就表明它是山东的特产了吗?”此事一时广为流传成佳话,聊城魏氏熏鸡也因此而被人们唤作“铁公鸡”了。

  此鸡创制于清代嘉庆十五年,道光年间已颇有名气。当时漕运畅通,各地客商纷纷向聊城魏氏熏鸡店订购,成箱成箱的熏鸡运销绍兴、宁波、上海、天津等地。为了方便客户,魏氏还曾经在聊城内的“义源成”、“福庆”和济南的“异口香”等商号,设点代销。

  魏氏熏鸡于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二月成批制作,供全年销售,其制作要经过15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求严格,一丝不苟。先加工成扒鸡,再在腹内装上一定数量的白芷、八角、丁香等调料,然后放在锯末烟火上熏制。锯末以沙、柳、红松木为宜。熏制完成的鸡,皮缩裂,胸腿肉外露,外观发黑,切开呈栗红色肌肉,用手指掐而无弹性,耐久存,便携带,能储存一年不变质,入口原汁原味,香而不腻,嚼后齿颊留香且四季宜食。

  1959年,肖涤非教授途经聊城,发现魏氏熏鸡店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关门了,颇感遗憾。后来,他发表文章说:“希望恢复这一山东特产,也希望为纪念蜚声世界文坛的‘人民艺术家’老舍,能够保留这个诨名——‘铁公鸡’”。

  近年,聊城魏氏熏鸡的第五代传人——70多岁高龄的魏立申,带领儿孙们重整旧业,让“铁公鸡”重新争雄于群鸡之中。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