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革盖菌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中文学名:毛革盖菌 拉丁学名:Stereum hirsutum (Willd. : Fr.) S. F. Gray 中文别名:毛栓菌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非褶菌目、韧革菌科、韧革菌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小至中等大。半圆形、贝壳形或扇形,无柄,单生或覆瓦状着生。菌盖直径2-10cm,厚不及1m,表面浅黄色至淡褐色。有粗毛或绒毛和同心环棱,边缘薄而锐,完整或波浪状,菌肉白色至淡黄色。管孔面白色,浅黄色,灰白色,有时变暗灰色,孔口圆形至多角形,每毫米2-3个,管壁完整。担子棒状, 45-65μm×3-6.5μm。囊体棒状。担孢子圆柱形,腊肠形,光滑,无色,6-7.5μm×2-2.5μm。 生态习性:生杨、柳等阔叶树活立木、枯立木、死枝杈或伐桩上。 分布地区: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古、四川、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青海、甘肃、湖南、湖北、新疆、西藏等分布全国各省区。 经济用途:可供药用,民间用于除风湿、疗肺疾、止咳、化脓、生肌。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90%和80%。此菌引起木材形成海绵状白色腐朽。生长在段木上,与木耳争养料,被视为“杂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