鲇鱼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在03:52 2008年3月5日由Ltb2000 (Talk | 贡献)所做的修订版本
(差异) ←更早版本 | 查看当前版本 (差异) | 更新版本→ (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俗名]鲶鱼。

[性味]性温,味甘。

[功效]补中气,滋阴,开胃,催乳,利小便。

[宜食]适宜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乳汁不足,小便不利,水气浮肿者食用。

鲇鱼是亚马逊地区最常见的鱼类之一。 它经常招待比它小很多的鱼。

[忌食]根据前人经验,鲇鱼忌与鹿肉、牛肝、野猪肉、荆芥一同食用。

南北朝·陶弘景:”鲇鱼肉不可合鹿肉食,令人筋甲缩。”宋·苏颂:“鲇鱼肉不可合牛肝食,令人患风,噎涎,不可合野猪肉食,令人吐泻。”《本草纲目》:“鲇鱼反荆芥。”《随息居饮食谱》:“鲇鱼,甘温,微毒。痔血、肛痛,不宜多食。余病悉忌。”

全世界的鲇鱼大约有1500多种。它们大都栖息在热带淡水中,也有一些栖息在海水中。鲇鱼的头部较宽大,口四周有几根敏感的长触须,有点象猫的胡须,须上有许多味蕾,用来在昏暗的水中觅食。 生活在海水中的鲇鱼有一种叫做海鲇。它们身上有着美丽的条纹。它们常常成群地在海底游荡。海鲇的胸鳍上有尖锐的毒刺,蜇人后,人会感到全身疼痛,而且伤口很久才能痊愈。昆士兰鲇鱼是一种社会性的鱼类。它们常常成群地徘徊在珊瑚礁和岩岸边。大多数时间里,他们都隐藏在珊瑚礁中,守株待兔。一旦,猎物从它们的家门口路过,它们就会迅速出击,捉住猎物。昆士兰鲇鱼是一种变性动物。当昆士兰鲇鱼初生的时候,所有的幼鱼都是雄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年后的鲇鱼就逐渐变成雌性了。一群鲇鱼会在同一时间产卵,而水流会使卵逐渐分散均匀。鲇鱼的卵会附在一些浮游生物的身上四处流浪。从卵中孵化出来的幼鱼,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在珊瑚礁的洞穴中自立门户。

鲇鱼,又称作胡子鲢、黏鱼、塘虱鱼,生仔鱼。此鱼的显著特征是周身无鳞,身体表面多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胡须。鲇鱼的最佳食用季节在仲春和仲夏之间。鲇鱼不仅像其他鱼一样含有丰富的营养,而且肉质细嫩、美味浓郁、刺少、开胃、易消化,特别适合老人和儿童。

功效:鲇鱼含有的蛋白质和脂肪较多,对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之人有较好的食疗作用。鲇鱼是催乳的佳品,并有滋阴养血、补中气、开胃、利尿的作用,是妇女产后食疗滋补的必选食物。

适合人群:适合一般人食用。尤其以老、幼、妇女产后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最为适用。

适用量:每次150~200克。

提示:鲇鱼药食俱佳,以炖煮最宜。鲇鱼体表黏液丰富,宰杀后放入沸水中烫一下,再用清水洗净,即可去掉黏液。鲇鱼与牛羊油和牛肝、鹿肉同食,或与中药荆芥同食,有可能对健康不利。鲇鱼也是发物,有痼疾、疮疡者要慎食,最好不吃。

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有一种鲇鱼,专门诱捕岸上的老鼠。这种鲇鱼白天休息,夜间四处觅食。当它游近岸边,便将尾巴露出水面,一动不动地靠在岸边,发出阵阵腥味引诱夜间外出觅食的老鼠。狡猾的老鼠见到浮在水面上的鱼尾巴,并不立即咬食,而是先用前爪去拨动几下,此时鲇鱼仍然一动不动,让老鼠误认为是死鱼。老鼠见鲇鱼不动,真的以为是死鱼,便放心大胆地张口咬住鲇鱼尾巴,使劲往岸上拖。

这个时候,鲇鱼见老鼠已上了圈套,便使出全身力气,尾巴一摆,将老鼠拖入水中,老鼠虽识水性,可以与鲇鱼在水中较量,但无奈力气不如鲇鱼,在水里也缺少鲇鱼那种长时间潜入水中的优势,一场生死大搏斗的结果是鲇鱼占上风。此时,鲇鱼充分发挥它在水中的优势,用锯齿样的牙齿咬住老鼠往水下拖,老鼠在水下不能换气,挣扎一阵后便活活淹死,成为鲇鱼的美食。

鲶鱼有三大,即嘴大、头大、肚子大。其色别有两种:一种是青灰色,一种是牙黄色,牙黄色的鲶鱼身上有花斑。一到寒冬腊月就藏在石缝里,沟河底淤泥烂草里,及边沿沿里冬眠,如果没有什么东西去侵动,它一般不游动。鲶鱼适宜生活在水温20~25℃水域。

钓鲶鱼全年可分三个阶段,就是春季、夏季、秋季。最佳季节是秋节,昼夜24小时都是好时机。因为鲶鱼为了冬眠,所以到了秋季觅食是一年中最高潮期,不分时间都支找自己可吃的水中动物。钓鲶的钓竿主要用独竿,一般选用三年以上挺直、节密的“鼠尾竹”,长约5~6米为佳。这样的竹子强度高弹性好。竹子根部直径约2.5~3厘米为宜。渔线可用尼龙线长约1.2~1.4米,直径约0.2毫米,如果在河湖钓鲶鱼,线可再粗一点,在一般沟塘堰池里钓,没有什么大鲶鱼渔线也可稍细一点。

钓鲶鱼要用荤饵如小青蛙、小泥鳅、小鱼、大蚯蚓,最好用小土青蛙为佳,大蚯蚓也可以。安钓饵的方法:(1)用小蛙方法是先将小土蛙用指头弹死,用钩尖从小蛙肛门钩进去,到蛙的上嘴壳,不露尖,并将蛙腿拴在钩把上即可。(2)用大蚯蚓方法是将钩尖从蚯蚓头部钩进去,到蚯蚓的大半截,留蚯蚓的尾部拖在钩尖上即可。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