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在08:07 2007年12月24日由Renren12 (Talk | 贡献)所做的修订版本
(差异) ←更早版本 | 查看当前版本 (差异) | 更新版本→ (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贫血

anaemia

全身血液中红细胞数减少,或所含血红蛋白量不足。可由失血与造血之间的平衡发生障碍、细胞破坏、大量出血或血红蛋白功能失常等引起。贫血往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某些疾病过程中的一种病症。贫血的家畜发育不良,生长缓慢,生产性能降低。有的贫血,如由创伤引起的出血性贫血若不紧急处置,可造成死亡。

贫血的原因很多,表现各异,分类方法也不一。常用的有按血色指数分类和按红细胞大小分类两种方法。前者表示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饱和程度(含量),亦即血红蛋白百分数与红细胞百分数的比率。以健康动物血色指数为1,贫血时血色指数大于1的为高色素性贫血;小于1的为低色素性贫血;等于1的为正色素性贫血。按后一种方法可分为大红细胞性贫血、正红细胞性贫血和小红细胞性贫血。

临床上一般按贫血的病因分下述几类。

出血性贫血 由出血所引起,可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出血性贫血通常发生在因创伤和器官破裂而造成的血管破损,特别是动脉管壁破损引起大出血时。初期血液总量虽减少,而单位容积中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均不见减少。此后1~2天内,由于大量出血后引起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使脾、肝、皮肤和肌肉的血管收缩,从而蓄积在这些器官内的血液释放并参加血液循环。同时,由于血管内压减低,组织液也大量回流入血管。这时,血液循环量虽可通过上述代偿机制逐渐恢复,但血液被稀释,单位容积血液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均见减少,红细胞的形态则基本正常,呈正色素性贫血。此后,由于缺氧和在肾脏产生的一种酶(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骨髓造血机能增强,骨髓中正常的幼红细胞增生,黄骨髓发生红髓化,大量网织红细胞释放入外周血液中。此时如铁的供应不足,血红蛋白的合成较红细胞的再生慢,就在外周血中出现淡染的红细胞,或红细胞变小,转变为低色素性贫血。慢性出血性贫血多见于因某些寄生虫病、胃肠溃疡等而发生的长期反复少量出血的情况。初期症状不明显。以后常由于铁的损耗过多,同时血浆蛋白降低而形成低铁性贫血。属低色素、小细胞性,出现异形红细胞和红细胞大小不均,严重时可使骨髓造血机能衰竭。

溶血性贫血 由红细胞大量破坏而引起。常见于锥虫病和马传染性贫血病,以及由溶血性链球菌、钩端螺旋体引起的疾病。钩虫和蛔虫也能引起溶血性贫血。蛇毒、胆酸盐、甲基盐、氯酸钾、酚噻嗪和重金属如铝、铜等中毒,以及烧伤与低渗溶液等都能使红细胞被破坏。此外,也发生于母牛产后血红蛋白尿,异型输血和新生幼畜溶血病。发生机制随致病因素而异。如胆酸盐类可溶解红细胞膜上的卵磷脂;伊氏锥虫寄生于红细胞内,可干扰细胞酶系统活动,妨碍正常代谢,致使水分进入胞内过多而崩解。免疫溶血性贫血是细胞表面抗原抗体异常反应的结果,如新生幼畜溶血性疾病是同族抗体免疫溶血。异型输血引起的溶血也属这一类型。此外还有由于对自身红细胞产生抗体所致的免疫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的血液总量并不减少,但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则减少。由于缺氧和红细胞分解产物对骨髓的刺激作用,可使骨髓造血机能增强,外周血液中网织红细胞显著增多,有时还可出现有核红细胞。急性溶血时大量血红蛋白被释出,常可引起血红蛋白尿。同时由于血液中间接胆红素含量增高,常伴有溶血性黄疸的症状。

此外,由于红细胞酶缺陷(如丙酮酸激酶缺陷等)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则属先天性遗传缺陷。

营养不良性贫血 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家畜长期缺乏蛋白质、铁、铜、钴及维生素(如维生素B12、叶酸)等必需的造血原料而引起。蛋白质缺乏可使骨髓造血机能降低。铁是血红素的主要成分。当饲料中缺铁,或铁的需要增多,或出现铁的吸收障碍如胃肠道疾病等时,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铜是铁合成血红蛋白的催化剂,缺铜时铁就不能很好地被利用。缺铁和缺铜造成的结果都是使血红蛋白减少、血色指数降低,属低色素、小红细胞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由于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而发生的贫血。多见于慢性中毒,如牛、羊的蕨类植物中毒,以及重金属盐类、苯、氯霉素、磺胺类等药物中毒;也见于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如马传染性贫血病、恶性卡他热等。也可由放射线照射、白血病、骨髓内肿瘤转移等引起。发生这类贫血时,外周血液中正常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呈现进行性减少或消失,红细胞大小不均并出现异形红细胞等。同时由于粒细胞和血小板也减少,容易导致皮肤和粘膜出血。但血色指数则不见过大的变化。骨髓造血组织常发生脂肪化或纤维化,红骨髓被黄骨髓置换。

家畜贫血的综合症状是被毛粗乱,精神萎顿,消化不良,严重时呼吸急促,脉搏增数。因血液稀薄而易发生皮下水肿。可视粘膜苍白,有时被黄疸掩盖。还可见心脏扩张。慢性贫血时心肌柔软脆弱,血液凝固不良,实质器官如肝、肾发生脂肪变性。急性溶血性贫血则胆囊扩张,粪便深染胆色素。脾脏收缩或肿大呈髓样;慢性溶血性贫血脾脏肿大如肉样。水肿常随同贫血发生,如浆膜腔积水,四肢下部、身体下垂部位和颈部水肿等。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