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树菇仿野生无公害栽培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在08:03 2013年3月19日由Foodbk (Talk | 贡献)所做的修订版本
(差异) ←更早版本 | 查看当前版本 (差异) | 更新版本→ (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农作物秸秆及林副产品年累积量巨大,为生产食用菌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如何生产出无污染、安全、优质的无公害食用菌产品是食用菌产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现依据国家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技术标准,介绍灰树菇仿野生无公害栽培技术如下。

优选栽培场所和原料 食用菌对有害重金属有较强的富集能力,所以要优选灰树菇栽培场所和原料,尽量减少因栽培场所和原料所带来的有害物质积累。

①优选栽培场所。栽培场所要选择在空气流畅、四周宽阔,远离交通主干道、工矿企业、禽畜饲养场、医院等污染源,大气质量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水源水质洁净无污染。

②优选栽培原料。选择新鲜无霉变、无害虫,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棉子壳、木屑、玉米心、稻草、菌糠等作主料,以麸皮、玉米粉、腐殖土等作辅料。主辅原料在收获前1个月不能使用高残毒农药,重金属含量不得超标;陈料在使用前要暴晒2~3天,以杀灭霉菌和虫卵,降低杂菌和病虫基数。

规范操作栽培流程

①栽培期。栽培季节安排与灰树菇的产量和质量密切相关,栽培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安排制种和菌包制作时间。灰树菇属中温型菌类,多为春秋两季栽培。北方地区春栽一般4~6月出菇,秋栽11~12月出菇。南方地区春栽一般3~4月出菇,秋栽11~12月出菇。从接种至出菇一般需55天左右,所以制菌袋的时间应比最适出菇时间提早2个月左右进行。

②培养基配方。灰树菇适用于多种原料栽培,但阔叶树木屑和棉子壳为主料效果最好,在培养料中加入适量含腐殖质的山土更适合灰树菇的生长,且能提高灰树菇子实体的发生率。在此提供4个配方。其一,杂木屑77%,麸皮10%,玉米粉10%,蔗糖1%,石膏粉1%,碳酸钙1%。其二,杂木屑44%,棉子壳44%,麸皮10%,蔗糖1%,石膏粉1%。其三,杂木屑40%,棉子壳30%,麸皮10%,玉米粉8%,山坡土10%,蔗糖1%,石膏粉1%。其四,棉子壳60%,麸皮20%,豆饼粉8%,菜园土10%,蔗糖1%, 石膏粉1%。含水量控制在60%~65%,pH值5.5~6.5。

③装袋灭菌。栽培袋多采用16厘米×30厘米×0.03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将原材料按配方比例混合,加水并调节好含水量,搅拌均匀后装入塑料袋。装袋时必须注意不能压破或刺破袋,压紧培养基并使表面平整后在料中打洞(利于透气),套上塑料套环,然后塞上棉花塞。装袋完毕应及时入锅灭菌,高压灭菌需保持10小时。

④接种发菌。选择高产、优质的菌种,按无菌操作接种。接种后放在发菌室内,保温25~28℃,室内相对湿度60%~70%,避光培养,每日通气1~2次。15天后加散射光,加强通风,温度22~25℃。30天后菌丝长满袋底,表面形成菌皮,可以进入出菇管理。

仿野生出菇

①排菌时间。菌丝满袋后,脱去塑料袋,将菌棒整齐排列在事先挖好的畦内。这种覆土栽培形式生物效率可达100%~120%,远远优于袋式出菇。灰树菇最佳排菌下地期在11月至次年4月底。

②排菌方法。在优选的栽培林地挖宽45~55厘米、长2.5~3厘米、深25厘米的坑,坑之间的距离为60~80厘米,中间修排水沟。地沟挖好后,先灌一次大水,水渗后,在沟底和沟帮撒一层石灰粉增加钙质和消毒。将发好菌的菌袋剥去塑料袋,将菌棒横成排竖成行地排放在沟内,相邻菌棒要挨紧,每4个菌棒之间要有一个空隙。在沟内可排放4~5行菌棒。再在畦床表面撒一层新鲜草木灰,目的是增加肥料且能抑制杂菌生长,可增产10%以上。

科学管理出菇

①水分。自然气温达到15℃以上,在畦内灌1次水,水量以没畦面2厘米为宜,以后每天早、中、晚各喷水1次,并尽量往空间喷。若天气较干旱,则每隔5-7天浇水1次。低温季节喷水时最好用日光晒过的温水,以利保温。

②温度。灰树菇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为16~20℃。气温较低时,白天延长阳光直射畦面的时间,晚上要盖严草帘。气温较高时,白天气温高时盖上草帘,晚上揭开草帘露天生长。

③通气。灰树菇子实体生长期棚内要注意通气。当天气较为暖和时,每天揭开草帘通风2~3小时。注意低温和大风天气要少通风,早晚喷水前后适当加大通风。菇蕾分化期少通风多保湿,菇蕾生长期多通风促蒸发。

④光照。要保持灰树菇生长有稳定的散射光,适宜的光照强度为200~500勒克司。每天早晚晾晒1~2小时增加弱直射光,出菇期避免强直射光,不可为操作方便撤掉草帘。光、温、水、气四大因子必须协调执行。环境不协调易造成畸形菇。

防治病虫害

①病虫害防治。灰树菇出菇期较长,易发生病虫害,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创造适于灰树菇生长的最佳生长环境条件,保证灰树菇健壮生长。提倡生物防治:培养料配制可采用植物抑菌剂和植物农药,如中药材紫苏、菊科植物除虫菊、木本油料植物菜子等制成的植物农药杀虫治螨剂。用寄生性线虫来防治蚤、瘿蚊和眼菌蚊等。实行物理防治:栽培场所采用30瓦紫外线照射或臭氧灭菌器消毒杀菌。经常保持环境卫生,撒石灰粉消毒。严格科学用药:在确须用化学农药时,应选用克霉灵、霉得克等已在食用菌上获得登记的农药。应在未出菇或每潮菇采收后用药。

②应急防治措施。对灰树菇栽培过程中发生的病虫害,有时应采取应急防治措施:绿霉是最易发生、危害最严重的杂菌,一旦发生,轻者大幅减产,重者绝收。发现局部感染时,通常将感染部位挖掉,并洒少量石灰水,添湿润新土。感染部位较多时,可用5%的草木灰水浇畦面1次。发现菌蝇等虫害时,用草木灰撒到畦面,并用低毒高效农药杀虫,不能有残毒危害。高温季节,当畦面有黏液状菌棒出现时,用1%漂白粉液喷床面,以抑制细菌。

③加强产品质量检测。采收后的鲜菇要去除料根和杂质,按照无公害食用菌产品质量检验规则进行检验,合格后,按照无公害的包装要求进行包装,并张贴无公害标志。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