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在07:08 2007年4月1日由122.5.20.144 (Talk)所做的修订版本
(差异) ←更早版本 | 查看当前版本 (差异) | 更新版本→ (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蜡样芽孢杆菌分布广泛,特别是在谷物制品中。主要通过泥土、灰尘、昆虫、不干净的食具和食品从业人员传播。夏、秋季多发,中毒食品主要为剩米饭、米粉、甜酒酿、剩菜、甜点心及乳、肉类食品。中毒多因食品在食用前保存温度较高(20℃以上)和放置时间较长。

毒性:蜡样芽孢杆菌产生致吐肠毒素和致腹泻肠毒素,前者耐热。主要作用于胃肠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中毒表现:食用被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的食品后,一般在8~16小时内出现中毒症状,可分为呕吐型和腹泻型,或两者兼有。呕吐型症状以恶心、呕吐为主,并有头晕、四肢无力等;腹泻型以腹痛、腹泻为主。中毒症状8~36小时可消失,一般不会导致死亡。

紧急处理:停止食用可疑污染的食品,多饮水。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腹泻较重者可到医院就诊。

中毒预防:蜡样芽胞杆菌在15℃以下不繁殖,剩饭、剩菜应放在低温保存。该菌污染的食品一般无腐败变质的异味,不易被发觉。因此,剩饭、剩菜在食用前一定要再加热。注意食品的贮藏和个人卫生,防止尘土、昆虫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