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在06:10 2012年2月25日由Foodbk (Talk | 贡献)所做的修订版本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包子[Buns]

包子是我国较为普遍的一种面点类食品,南方有些地方称之为叫馒头、“面兜子”、“汤包”。唐宋之后的馒头因包有馅,又被称作“包子”,到清代,“馒头”“包子”始分家,但南北方对“馒头”“包子”的称谓各异:北方谓无馅者为馒头,有馅者为包子;而南方却有称有馅者为馒头,无馅者为“包子”的。据《事物纪原》载,诸葛亮南征孟获,在渡泸水时,邪神作祟,按南方习俗,要以“蛮头”(南方少数民族的头)祭神,便下令以麦面裹牛羊猪肉,做如人形以祭,始称馒头,实际上这就是初始的包子。


中国人吃包子的历史,有1700多年了。迄今为止,全国各地包子不胜枚举,北京的庆丰包子、来敬雨轩包子、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广东的奶皇包、上海的南翔小笼包、山东的水煎包等等、台北的鼎泰丰特色小笼包 、杭州小笼包、开封灌汤包、济南人草包包子。


制作包子需要经过接种、发面、制馅、包制成型、醒发、蒸制这些过程。

第一步接种,就是先制作老肥(也叫面引子),面粉和制成面团,放在32~38℃环境,自然发酵至面团膨起,手指压后有弹力,即可作为老肥。采用酵母快速发面,则不需要此步骤。

第二步制馅,举例如下:猪肉肥瘦按3∶7匹配。将肉中软骨、骨渣剔出,肉搅碎或剁碎,成大小不等的肉丁;按照配方备料,搅拌入肉中,加料顺序,加适量生姜水、酱油、四分之一水(水拌馅加水,油拌馅加油)、嫩化淀粉(或鸡蛋)、料酒、味精、糖、其他香味料、四分之一水、盐、四分之一水,成为肉胚,水分四至五次加入,在加香油之前加完;在包制时加入香油和葱末(搅拌均匀)、蔬菜,制馅完毕。馅心还可以包括:

1.豆沙馅心:赤豆500克拣净洗清后,用清水浸一天,倒入锅中烧开后改用小火煮烂。然后倒在淘罗中用手搓细出壳,让豆沙泥滤入另一容器中。待豆沙沉淀后,将清液再次倒入淘罗中冲洗出剩余的豆沙(可反复多次)。然后将豆沙浆倒入龙布袋或细布袋中,滤出水分。把100克猪油放入锅中,烧热后倒入糖750克,熬至糖水起韧性再把豆沙泥倒入,炒至豆沙厚薄符合需要时倒出冷却即成。炒豆沙时也可用水代油,但色泽及吃口较差,糖与水的比例是9比1。炒时豆沙和糖不能同时放,否则不爽口,且发腻。豆沙炒成后如需加入猪油丁、桂花或玫瑰,可在冷却后加入。

2.鲜肉馅心:鲜肉馅有二种:一种是混水肉,即在肉馅中拌入肉皮冻,目的是增加卤汁,但吃口发腻;另一种是清水肉,事在肉馅中掺清水,入口也有一包卤,吃口好,但成本较大。混水肉馅做法是,先将鲜肉皮150克,放冷水烧沸,用刀刮净杂毛洗净,入锅略煮一下捞出,放入冷水中浸一下,这样可使肉皮易酥,随后再放回锅中,用小火煮烂后捞出,用刀剁细,再放回原汤中,加葱、姜末、料酒,用旺火边烧边掏(以防粘锅底),烧至肉发成糊状有粘性,能粘附在筷上,即倒在肋里,待冷却后放入摇肉机摇碎,或用刀切细备用。然后把夹心肉1公斤左右剁成肉酱后倒在缸中,放入酱油、糖、盐、味精、料酒,朝一个方向搅拌至调料全部吸进肉中为止,再加入清水150克,朝一个方向搅拌至水全部吃进,然后再加清水150克,顺一个方向拌透后静放10分钟左右,让肉继续吸水发涨,最后把剁细的皮冻末倒入拌和即成。

3.三丁馅心:猪肉100克煮至七成熟,鸡肉250克煮至九成熟,捞出切成丁;笋250克煮熟后也切成丁。锅烧热,放入鸡汤,再把鸡丁、肉丁、笋丁、酱油、白糖放入,烧至成熟,放入味精,淋上水菱粉着黄后加入少量熟油,盛出冷却后即成。

4.虾肉馅心:把虾仁250克剁成酱放在碗中,加2只蛋清,用筷子搅拌成泥,再加入生粉拌和成虾茸。把猪肉250克切成丁,笋125克、叉烧75克切成丝,再加适量的盐、糖、酱油、味精等,加入虾茸中调和即成。

5.蟹粉馅心:猪油150克烧至七成熟,投入葱、姜末煸至葱色泛黄。蟹肉100克,先将蟹黄投入热油中,用铁勺掏碎,使油变成橙黄色,然后倒入蟹肉、盐一起熬拌后起锅,拌入已拌好的肉馅中即成。

6.菜馅心:青菜1公斤,投入开水中氽一下,立即捞出投入冷水中冷却(以免发黄),再捞出剁碎后装入布袋内挤去水分。把面筋50克切成丁,香干2块切成末。然后把菜倒在缸中抖松,加入糖、盐、味精、麻油、生油、面筋丁、香干末一起拌匀即成。

7.水晶馅心:猪油撕去外层薄膜后切成丁,用绵白糖拌和即成。在包馅时,可在馅心里加入少量水使糖稍溶,蒸熟后猪油丁就显得晶莹雪白,似水晶。

8.百果馅心:什锦蜜饯剁成细末,然后加绵白糖、板油丁、瓜子仁、松子仁、杏仁、胡桃肉等,搅匀即成。


第三步和面,老肥和面时面与水的比例是2∶1,用老肥和碱的比例成正比。一般说面粉25公斤,冬季用老肥20公斤左右,碱面190克,春秋两季用老肥10公斤左右,碱面135克。夏季用老肥7.5公斤左右,碱面130克。和面后要揉均匀,避免出现花碱现象。酵母和面,应该是500克面3克酵母、1克泡打粉、10毫升植物油、2克白砂糖,酵母用32℃左右温水花开,其他粉性料均匀搅拌到干面粉中;酵母水加入面粉中,边加入边搅拌或揉搋,总加入水量190~210克,温度不能低于15度。

第四步成型,和好的面醒15~20分钟后,揉光,成剂子,双手按擀面棍平推平拉,推到头、拉到尾,用力均匀,擀成中间稍后,大小适当的圆皮;左手托皮,右手拨入馅,豆沙馅一般不捏褶。小包子捏褶15~16个,大包子掐褶18~24个, 拇指往前走,拇指与食指同时将褶捻开,收口时要按好,不开口,不拥顶,包子口上没有面疙瘩;汤包最后不收口;捏褶,可以平捻,代表产品开封灌汤包;也可以立捻,代表产品庆丰包子,收口有鲫鱼嘴,荸荠鼓两种手法。成型后包子码入表面刷油或铺垫蜡纸(食用级),间距均匀适宜防止蒸制粘连。

第五步醒发,采用酵母按照面包二次快速发酵方法制作的面皮不需要此步骤。包制好的包子,可以直接蒸制。醒发间应达到规定温度和湿度:温度38-50℃。湿度:80—90%。醒发过程中应随时进行调整,醒发时间依不同品种为20-60分钟。在醒发过程中,要避免剧烈震动,造成产品倾斜、塌落,注意温差调整,已醒发好的产品应立即进行蒸制。


第六步蒸制,蒸汽上升后,包子上屉蒸。按照包子大小、数量、馅心种类,开始蒸制,小包一般8~12分钟,大包15~25分钟;如蒸过火,饱了瘪,流油,不好看,不好吃;欠火则发粘,不能吃。家里蒸制,可以在闻到馅香后再延迟2分钟左右就可以停止蒸制出锅了。


其中灌汤包吃法是有讲究的,需拿筷子轻轻夹起一个,小心翼翼地咬破一个口子,将鲜汁吸进嘴里,还要注意温度,防止烫嘴。对于大汤包,那就需要用吸管喽。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